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作业的设计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深入人心,快速发展,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得国内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不断提升。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对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并从作业内容的增减、作业栏目的有效利用以及单元评价多元化等方面,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单元作业
  2018年1月,教育部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标准正式下发,在新标准中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总结,将其当成是新课标的“魂”,新的教学不以某一知识点为主,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重复地做练习题。新的教学必须以单元学习为依托,以真实生活情景为核心,其中化学要是真实的化学,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其中最关键的两个词,一是素养,二是核心。所谓素养,就是学问,就是文化素养,主要是个人的修养。它包括很多内容,例如政治、文化、业务素养等;它是个人在后天培养的、是学习的涵养。所谓核心,就是事物的本质,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1 ]。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就是个人在今后的学習发展中,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主要就是个体想要发展成健全的个体,一定要具备与生活情境需求相符合的知识、能力,这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关键的。本文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是个人为了更好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对学生的视野以及境界的发展给予有效指导。它是以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以及化学元素等为依托的,将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理念进行有效渗透,通过化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再结合核心素养的体系,使学生健全人格、友好相处以及与后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品质需求得以满足[ 2 ]。
  2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
  2.1  设计案例
  硅一种非金属元素,旧称“矽”,作为仅次于氧的最丰富的元素存在于地壳中,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它是太阳能电池片与LED灯的主要原材料,亦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单元为例,对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进行论述。
  首先,这一单元的重点就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它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二氧化硅存在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的保存,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硅酸钠中滴加稀盐酸实验;分析硅酸的性质;了解硅酸盐组成表示方式;学习硅酸钠的性质,以及简单了解陶瓷、水泥以及玻璃等。其次,这一设计的优点,就是将这一单元划分成三个小节,条理明确,内容详实。从硅原子结构及它与氧气反应入手,将二氧化硅的知识引出来;从氢氧化钠的保存将硅酸钠引出来;从硅酸钠和盐酸的实验入手,将硅酸的性质引出来。将学生实验的内容加入进来,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新知识。从广泛使用的硅酸盐产品,一直到人工制备的硅单质性质,它的逻辑性是十分突出的。最后,从课程标准来看,在内容方面,利用实验能够对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全面了解,对生产过程中应用有所认识,同时了解它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要求方面,能够对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关键物理性质有较全面了解;在自然界中,对硅元素与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存在形式了解,了解半导体材料中晶体硅,可以讲出硅单质的主要作用;能够对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强碱的反应全面了解;同时,能够对陶瓷、玻璃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有正确的认识。上述硅酸盐制品的制备方法并不硬性要求。在总结、梳理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知识点后,对该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方法有深刻体会。
  2.2  设计理念
  (1)重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和“学生”,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习[ 3 ]。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非常繁杂,倘若没有以理解为依托来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化学知识点多,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十分的杂乱,死记硬背,成效不显著,所以,学习主动性缺失。教师必须对单元作业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将其中的联系与规律总结出来,以学生现有知识为依托,环环紧扣,不断深入,使教学内容有序完成。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深刻领会。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对旧知识进行强化,将旧知识当成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成效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让学生将C原子与Si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来,将它们的共同之处查找出来,结合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特点,将二氧化硅的性质推断出来;结合Al和NaOH溶液的反应,将Si和NaOH溶液的反应推测出来,并对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给予鼓励,在强化旧知识的同时将新知识引出来,使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全面掌握。
  (2)重实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新知识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大多数的数据、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因为化学学科特点是通过实验来体现的。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都是十分喜爱的。通过实验,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比教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实验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也对其更加关注。在这一节单元作业设计中,加入4个小实验:一是将Na2SiO3溶液的保存展示出来,从而展现它的粘性;二是在带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三是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而且要密封存储;四是展示NaOH试剂的保存,根据玻璃的成分,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通常在单元教学中将小实验穿插进来,通过实验与核心知识点相连,通过实验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自身的推测进行检验,使他们能够在实验中掌握新知识。   (3)重实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国外学者爱德加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以往的“听讲”学习模式,两个星期后学习内容仅能够保留百分之五;小组讨论模式能够留下百分之五十;通过“做中学”或是实际演练模式,能够保留百分之七十五;但是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能够将百分之九十的内容记下来。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自行设计的实验时,对硅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元素守恒、电子守恒角度配平上述关键方程式;在教学时,不将结论直接给出,例如怎样保存NaOH等试剂,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或亲眼看实验室试剂的保存,这样他们的感性认识才能更深,之后能够通过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这与教师讲解的效果相比要好很多。在对高纯度硅制备方程式进行探讨时,通过碳还原二氧化硅,到底是获得硅与CO,还是CO2,使学生能够自实际反应条件入手,对其深入思考,以学以致用为主。凭借录像剪辑,对工业生产玻璃现场等进行还原,通过工程师对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感知实际生活中化学的价值与魅力。这样的化学单元作业,以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为主。
  3  结语
  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所有的功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不必教,自能读出,不待老师讲”。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培养,就必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式转变,教师不单单要讲解知識,最关键的是指导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对于单元作业设计来说,它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更加关注知识的系统性,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更加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时,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为主,同时还要将教学评价和教学有机联系起来,重视多样化的发展策略;在单元作业设计时,要关注化学知识的逻辑性,使其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顺序等相符;此外在单元作业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梯度设计以及难点的分散,从而控制好学生学习的水平层次。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入推进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教学,能够使教学效率提升,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
  [2] 李映雪.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下),2019(4).
  [3]曾晓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深化推行,教育部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提出了新高考模式,这对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围绕新高考形势,针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形势;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引言  物理是高中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科目,而且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科基础知识,還需要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新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普惠贸易环境下伴随着大量中小微企业涌入数字贸易产业链.这就迫切需要发展方式向自主创新型的高端价值链转变.因此,研究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数字贸易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数字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数量与数字贸易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尽管创新质量对数字贸易短期作用较低,但对数字贸易长期发展潜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当前电视无障碍信息供给主要呈现出荧屏字幕信息日渐丰富、手语栏目如雨后春笋的良好发展趋势,但仍存在字幕信息缺乏完整性、手语节目看得费神费力等不尽如人意现象.提出加强电视媒体的信息无障碍建设顶层设计应精准施策、运营商应研发新技术、制作方应选用合格手语译员和打造听障者专属栏目等建议.
摘 要:微課应用于教育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在物理课堂新课和习题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适时利用微课,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多种方式全面育人。  关键词:微课;培育;物理;核心素养  微课是利用简短视频阐述学科性知识或记录学科现象,它将知识以形象化、生动化、具
本文以“动物细胞培养”为例,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确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亲历“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得出一般规律,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指导健康的生活.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丰富知识储备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初中物理沪科版“家庭用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家庭电路知识储备引用至课堂中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课堂的宽度,但太多的引入也能带来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干扰.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国治国理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政治文献外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通过梳理外译目的的内涵,为构建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目的研究系统奠定基础.该系统涵盖两个主要方面:外译目的对于外译活动的影响以及外译活动各环节对于外译目的实现的影响或制约.在两大分支之下,还包含具体的研究方向.对外译目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有助于推动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化.
采用盐酸对回收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浸出实验,重点研究了盐酸过量的比例、酸浸的温度、酸浸的时间等对金属元素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过量1.2倍、酸浸温度70℃、搅拌速度200r/min、时间45分钟条件下,金属元素的酸浸出率可以达到98.2%,实现了磷酸铁锂材料中金属元素的有效回收.
摘 要:探讨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中引入基于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问题情境的选择,问题提出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介绍。实践发现,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解决中能够实现知识的全面复习,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解决以及问题内涵的挖倔,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元素化合物;深度学习  1 问题的提出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借助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的合作
摘 要:人类的学习积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物理生活化的演示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经验与旧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最终内化所学的内容。探究生活化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生活化;演示实验  深度学习是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学生广泛而有效地激活先前经验,进而进行主动、高效的建构,以生成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