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艺思潮下的美术与文学之间的异同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文艺思潮以文学作为突破口,美术、音乐等各门类陆续进行学习与探索,是中国文艺界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美术与文学之间有相似的创作动机与主题,也有相似的“寒冬”时代,文革的结束让它们开始焕发青春,影响至今,但因其各自存在形态不一样,创作手段或影响就会有异同。本文从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发展过程、创作特点、影响等来评析新时期文艺思潮下美术与文学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文学;文艺思潮;美术;现代;
  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艺术家们开始寻求新的文艺路线,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同时也引起了中西文化的大讨论,他们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一些世界观与艺术情趣相近的文艺工作者,在共同或相近的文艺思想影响下,创作出相近的题材或用相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是正常的,他们有着共性特征也有独特的个性[1]。美术与文学虽同属于文艺范围,但在表现形式或者在发端、结束与过程方面同中有异。
  一、从创作背景来看美术和文学
  1976年以《天安门抄诗》为代表的街头诗把文学引向了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开山之作是1977年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班主任》,揭露了“左”思想对青少年的毒害,控诉“四人帮”,随后其他文学作品也接踵而至,例如《伤痕》、《灵与肉》等,都在描述“文革”对人们心灵的创伤,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序幕,文学在这个时期的最前列。[2]同时,美术也在这个时候苏醒,美协复工、美院复课、美术类刊物的复刊,美术界的春天也来临了。1978年《伤痕》小说发表后,《连环画报》改编的同名连环画《伤痕》也随之发表,引起剧烈反响,抽象的文字比不上直观性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强烈冲击感,使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再一次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的观众也能身临其境,他们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历史的真相。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文学与美术都呈现一种以“伤痕”为特点的创作,表现自己对“文革”的情感,有着共同的创作环境,“伤痕文学”和“伤痕美术”成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
  二、从作品成果来看美术和文学
  在作品上来看,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处理方式仍在延续。《班主任》从结构上看以代表正确思想的英雄唤起民众对错误路线的斗争的叙事手法和“文革”时期模式相似。但是美术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红光亮”艺术手法,也抛弃了大海报式的宣传画,画面中的人物由革命英雄换成了农民或知识分子,部分艺术家也对油画语言进行大胆尝试,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写实手法进行创作。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他直接的去描绘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没有用“文革”时期采用的主题性手法。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美术比文学更具有直观性、更能表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文学中文字语言所不能及的。
  三、从发展过程来看美术和文学
  “伤痕”过后,文学继续延续着直接触及现实问题的创作风格,既表现时代的进步,又涉及现实生活时弊,表达急于改变现状的良好愿望和迫切心情。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文学工作者们大都借鉴各国的文学表现手法,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和以王蒙《春之声》为发端的意识流小说占领主流,因其作品内容晦涩和形式的怪异,社会反响剧烈。1980年反思文学的出现让作品视野更加开阔,更关注历史的进程和理性的思考。85年出现寻根文学,提出要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回归自己的文化。美术在这一时期经历与文学类似。79到89年,从星星画会到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艺术家更多的关注外来艺术,模仿西方绘画技法。“85新潮”是模仿的高潮,“89中国现代艺术展”那一声枪响是模仿的句号。和文学同一时间,85年李小山发表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提出了“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认为应该回根,对中国画进行继承革新。
  美术和文学都经历了对“文革”的批判-拿来主义的创作-寻根,这三个大致阶段,但文学在每个转折点上比美术的时间较早一点。这一发展过程使艺术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个性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想,改进和提高艺术创作水平,也让中国艺术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四、从社会影响来看美术和文学
  由于架上绘画的物质性存在方式,美术的文化社会影响要更为久远,美术的形式探索也更有艺术自觉的意义,如今社会我们还会提到以前的美术作品,然而文学作品很少提及,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材料的形式存在。在美术领域里,过激的行为艺术让人耳目一新,因其短暂性社会无法控制,但是文学就不一样,过激的文章没有背景是无法发表的,也无法用平凡文字去描述的,因此美术对社会的影响比文学深远。美术和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冲击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唤醒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新时期文艺思潮下的美术与文学都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相关,受政治影响颇多,经历过程也大致相同。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与美术作为主力军在中国文艺界活动,共同地以艺术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批判,体现出与政治相互配合的辉煌篇章。它们都大致在同一时间经历了对“文革”的控诉、对西方文艺的模仿借鉴、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等时期。它们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得以满足,同时也促进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5]
  参考文献:
  [1]陈剑晖.《文艺思潮:概念、范围及其意义新探——<新时期文艺思潮漫论>之一章》[J].海南大学学报,1985(03):03-04..
  [2]云德.《新时期文艺思潮概览》[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第一章:11-14.
  [3]王婕.《试论当代艺术思潮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M].戏剧之家,2018:77.
  [4]张法.《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思潮在门类艺术中的同与异》[J].艺术美学与批评:151-167.
  [5]钱立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85艺术思潮”》[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97-9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如何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依旧存在着不少局限,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如何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成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较为关键的事情,本文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传统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当下互联网背景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已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计算机在人类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技术已变得十分普遍,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而且为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奠定了基础。如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强大,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而且可以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在促进计算机应用的实际过程中,关于信息管理也出现
期刊
搜索为尔魂,满眼是暖春。  解读多视角,未曾见古今。  药物谁独特?空谷幽兰深。  爱情谁浪漫?唇红印佳人。  无我言哲学,沉默对乾坤。  诗歌激情处,皓月那一轮。  一语为尔魂,爱你怎穷尽。  蓦然回首时,永恒乃光阴。  今生牵你手,勿忘最初心。  来世若相見,玫瑰伴古琴。  长袖胭脂香,意留不见痕。  传送千万年,不朽神一尊。  是非天知道,输赢在民心。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覆盖率的增长,互联网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其带动下,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技术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详细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漏洞;防范措施  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技术的覆盖领域越来越广,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简单来说,工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合
期刊
摘要:“90后”和“00后”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很多人的童年都有着日本和美国动画片的记忆,但是对于中国传统动漫的记忆则相对较少。随着当前动漫艺术的发展,日本和美国作为动漫大国,其在中国市场上更是大行其道。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动漫艺术和文化符号,传统皮影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动画艺术,也被中国美术电影创作所借鉴。本文将结合传统皮影艺术的特点,探究其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我国传统皮影艺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一生从湘西走来,又向湘西走去,其散文集《湘行散记》最具代表性。声音是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从自然美出发探秘湘西文化中独特的水和动物声音,追寻道之自然;以人事活动视角分析声音在不同的年龄中传递出来相同的人文意蕴;在器物碰撞中品味湘西世界的简单质朴。由此整体感受三十年代沈从文创作湘西世界的文学气质。  关键词:沈从文;自然书写;人文倾听;器物碰撞;湘西世界  声音在《湘行散记》扮演重要的角
期刊
《海報》
期刊
摘要:随着影像技术逐渐的下放,微电影的制作越发普及,同样作品质量也层次不齐,通过分析电影画面中的演员调度与摄影机调度技巧,探讨场面调度包含的基本隐喻。电影人运用场面调度的各种技巧来传达迷惑、邪恶、关键性、掌控人物与事件之间关系的潜在变化等抽象概念。这些技巧看似流于然套,实则源自若干人类生活体验的基本隐喻以及逻辑展现,才能达到不言而喻的效果。  关键词:场面调度;单人场面调度;双人场面调度;多人场面
期刊
摘要: 我常使用自然界的元素创作,材料包括水,光,电,气体等物质,致力于将视觉形象转化为一种自然与文化,与人类精神相吻合的“迹象”;此外我着迷于时间的多样进程,并注重展现对时间的体验过程,侧重表现某个过程的动态性。时间的节奏和结构是我理解世界的钥匙,也是一个终极的迷,而此篇文章将尝试通过我的一个雕塑作品作为切入口去解答。  关键词:动态雕塑;自我解体;时间的腐朽;宿命感;迷恋危险;死亡隐喻  我喜
期刊
毫无疑问,《寄生虫》成为了韩国电影走过一百年后的一个里程碑。  自2019年5月在戛纳主竞赛单元首映后,这部电影摘得了200多项海外电影奖项。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寄生虫》获得六个奖项的提名,并最终赢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四项大奖。  《寄生虫》导演奉俊昊这是奥斯卡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最佳影片奖颁给非英语影片。在好莱坞的历史中,此前只有四部外语片进入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