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所谓景观电影,就是依靠宏大的场面,唯美的画面来阐释导演的理念,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描写和逼真的声音,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陷入暂时的“沉醉”之中。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浸润到影片的每个细枝末节。
关键词 《满城尽带黄金甲》 景观社会 景观电影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话剧作品《雷雨》。中国封建家庭覆灭的象征性文本,被转置到一个宏大而抽象的历史场景当中,变成了权力和欲望的反讽式寓言。张艺谋的改编灵感,来源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考进士不第后,写的那首著名诗篇《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话剧《雷雨》的故事发生在社会变更剧烈的三十年代,把封建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折射在一个家族的几十年生活中。而故事发生的时间严格的控制在24小时之内。《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发生在遥远的五代十国,形成戏剧张力的核心“封建权力”被无限放大,以至高无卫的皇权的形式展现,故事浓缩为重阳节到来前的几天之内,紧凑而更易于电影表现。
从故事题材和话剧名著文本的选择,这些营销和卖座点上来看,张艺谋不可谓不聪明。他在前两部影片《英雄》、《十面埋伏》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和艺术上的备受批评之后。再次孤注一掷地打造了他奥运会之前的武侠电影终结篇——《满城尽带黄金甲》。该片在商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全国3.6亿元票房收入,但艺术和主题思想上再次陷入一片责难之中。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为何既带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又遭到了专家学者乃至全国观众的一致批评?这和张艺谋以及国人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心态不无关系。可以说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当代社会和民众心态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绝好写照,吻合了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恩斯特·德波尔的“景观社会”学说。
居伊·恩斯特·德波尔(Guy Ernest Debord,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情境主义国际创始人,社会运动者。与此同时,德波尔还是一位实验电影大师,被称之为“新影像先锋之父”。他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艺术的革命判断》(1961年),《景观社会》(1967年)。电影作品有《赞成萨德的嚎叫》(1952年)、《居伊·德波尔——他的时间和艺术》(1994年)等。
早在1967年,德波尔就提出了关于“景观社会”的理论。他认为,作为当今物品不可缺少的装饰,作为制度的理性的总体展现,作为一个直接塑造不断增长的形象物品的发达经济部门,景观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对德博尔而言,景观是一种政治安抚和瓦解的手段,意味着一场“持续的鸦片战争”,由于它麻醉社会主体,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真实生活的压迫中转移开来,因此,要通过革命性的变革,复苏各领域的人性力量。
德波尔在“景观社会”学说理论中,还涉及到了景观电影。
德波尔所谓景观电影,就是依靠宏大的场面,唯美的画面来阐释导演的理念,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描写和逼真的声音,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陷入暂时的“沉醉”之中。人们的理性原则终会屈从于欲望法则。人们会在这些导演的引导下最终沦为一个“图像的囚徒”。
用景观电影理论来研究《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张艺谋近年拍摄的另两部古装武侠片《英雄》、《十面埋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吻合了景观电影生产的理论:只要场面壮观、画面和音乐漂亮,总之是真金白银打造的大制作就值得。大片、大导演、名演员、大制作、巨额资金、轰动宣传,都具有商品的名牌效应特点,迎合了大众消费象征价值和符号价值的消费心理。
我们都还记得。张艺谋在影片《英雄》公映受到批评之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过两年以后,说你想起哪一部电影,你肯定把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忘了。但是你永远记住的,可能就是几秒钟的那个画面……但是我在想,过几年以后,跟你说《英雄》,你会记住那些颜色,比如说你会记住,在漫天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在飞舞: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两个男子在以武功交流,在水面上像鸟儿一样的,像蜻蜓一样的。像这些画面,肯定会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这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
张艺谋的这段话,可以看作是一个在国际电影节上拿过无数个奖项的电影艺术家,在英雄暮年之后的一种无奈,也可以看作一个电影艺术家在被景观社会的巨额资本招安同化之后的一种变化。
当代世界电影的景观生产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动作奇观。亦即种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所构成的场面和过程。第二种奇观可概括为身体奇观,身体奇观说白了就是调动各种电影手段来展示和再现身体。第三种奇观可谓之速度奇观。奇观电影为了创造更具视觉刺激性的场面,在动作类型片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以速度见长的奇观电影类型。第四种奇观可名之为场面奇观。所谓场面奇观指的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这些景象绝非日常可见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宏大的宫殿场面即是显著的例证。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浸润到电影每个细枝末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宫廷生活通过各种仪式化场景的展现来完成:上百个丰腴曼妙的宫女起床梳妆打扮,有条不紊的辗转在柱框之间,队列中伴有分不出阴阳的男声,是一次精准的更时变化,然后六个宫女鱼贯而来,又是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递杯、倒药、呈药、递水、呈盆、递巾,药房中无数的人忙碌着,捣药、切药、碾药、熬药、灌药、送药,井然有序。电影以华丽的姿态走向历史深处那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的黑夜。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高潮是黄金战士和白银战士的一场恶战,将“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演绎到了极点。紧张的气氛中浮华威武的黄金甲整齐迸发,封闭压抑的皇城中密密麻麻的黄金战士和白银战士交织在一起,腥风血雨中没有一个普通士兵的特写镜头,传统的战争人性关照被消解,变成了仪式化的皇室权力争夺战,沦陷在王权秩序下的战士,就像闯关游戏中电脑绘制的千军万马。
众所周知,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善于使用色彩,色彩愈来愈成为张艺谋后期“电影景观生产”的一个重要符号和产品标示。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符号化的“景观电影”色彩被渲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影片中象征权力和欲望的红黄相问,同波长色彩的不断轰炸,触目惊心,整座宫殿像是五彩琉璃堆砌而成的恢宏城堡。流光溢彩、雕梁画栋下演绎着人伦丧失,亲情叛离。《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碧辉煌的宫殿。金光闪闪的黄金装饰物的反光,无疑是“景观电影生产”和当今社会某些,领域纸醉金迷心态的绝好写照。
关键词 《满城尽带黄金甲》 景观社会 景观电影
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话剧作品《雷雨》。中国封建家庭覆灭的象征性文本,被转置到一个宏大而抽象的历史场景当中,变成了权力和欲望的反讽式寓言。张艺谋的改编灵感,来源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考进士不第后,写的那首著名诗篇《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话剧《雷雨》的故事发生在社会变更剧烈的三十年代,把封建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折射在一个家族的几十年生活中。而故事发生的时间严格的控制在24小时之内。《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发生在遥远的五代十国,形成戏剧张力的核心“封建权力”被无限放大,以至高无卫的皇权的形式展现,故事浓缩为重阳节到来前的几天之内,紧凑而更易于电影表现。
从故事题材和话剧名著文本的选择,这些营销和卖座点上来看,张艺谋不可谓不聪明。他在前两部影片《英雄》、《十面埋伏》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和艺术上的备受批评之后。再次孤注一掷地打造了他奥运会之前的武侠电影终结篇——《满城尽带黄金甲》。该片在商业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全国3.6亿元票房收入,但艺术和主题思想上再次陷入一片责难之中。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为何既带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又遭到了专家学者乃至全国观众的一致批评?这和张艺谋以及国人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心态不无关系。可以说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当代社会和民众心态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绝好写照,吻合了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恩斯特·德波尔的“景观社会”学说。
居伊·恩斯特·德波尔(Guy Ernest Debord,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当代西方激进文化思潮和组织—情境主义国际创始人,社会运动者。与此同时,德波尔还是一位实验电影大师,被称之为“新影像先锋之父”。他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艺术的革命判断》(1961年),《景观社会》(1967年)。电影作品有《赞成萨德的嚎叫》(1952年)、《居伊·德波尔——他的时间和艺术》(1994年)等。
早在1967年,德波尔就提出了关于“景观社会”的理论。他认为,作为当今物品不可缺少的装饰,作为制度的理性的总体展现,作为一个直接塑造不断增长的形象物品的发达经济部门,景观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对德博尔而言,景观是一种政治安抚和瓦解的手段,意味着一场“持续的鸦片战争”,由于它麻醉社会主体,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真实生活的压迫中转移开来,因此,要通过革命性的变革,复苏各领域的人性力量。
德波尔在“景观社会”学说理论中,还涉及到了景观电影。
德波尔所谓景观电影,就是依靠宏大的场面,唯美的画面来阐释导演的理念,尤其是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描写和逼真的声音,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陷入暂时的“沉醉”之中。人们的理性原则终会屈从于欲望法则。人们会在这些导演的引导下最终沦为一个“图像的囚徒”。
用景观电影理论来研究《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张艺谋近年拍摄的另两部古装武侠片《英雄》、《十面埋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三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吻合了景观电影生产的理论:只要场面壮观、画面和音乐漂亮,总之是真金白银打造的大制作就值得。大片、大导演、名演员、大制作、巨额资金、轰动宣传,都具有商品的名牌效应特点,迎合了大众消费象征价值和符号价值的消费心理。
我们都还记得。张艺谋在影片《英雄》公映受到批评之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过两年以后,说你想起哪一部电影,你肯定把整个电影的故事都忘了。但是你永远记住的,可能就是几秒钟的那个画面……但是我在想,过几年以后,跟你说《英雄》,你会记住那些颜色,比如说你会记住,在漫天黄叶中,有两个红衣女子在飞舞: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两个男子在以武功交流,在水面上像鸟儿一样的,像蜻蜓一样的。像这些画面,肯定会给观众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这是我觉得自豪的地方。”
张艺谋的这段话,可以看作是一个在国际电影节上拿过无数个奖项的电影艺术家,在英雄暮年之后的一种无奈,也可以看作一个电影艺术家在被景观社会的巨额资本招安同化之后的一种变化。
当代世界电影的景观生产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动作奇观。亦即种种惊险刺激的人体动作所构成的场面和过程。第二种奇观可概括为身体奇观,身体奇观说白了就是调动各种电影手段来展示和再现身体。第三种奇观可谓之速度奇观。奇观电影为了创造更具视觉刺激性的场面,在动作类型片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以速度见长的奇观电影类型。第四种奇观可名之为场面奇观。所谓场面奇观指的是各种场景和环境的独特景象,这些景象绝非日常可见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宏大的宫殿场面即是显著的例证。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浸润到电影每个细枝末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宫廷生活通过各种仪式化场景的展现来完成:上百个丰腴曼妙的宫女起床梳妆打扮,有条不紊的辗转在柱框之间,队列中伴有分不出阴阳的男声,是一次精准的更时变化,然后六个宫女鱼贯而来,又是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递杯、倒药、呈药、递水、呈盆、递巾,药房中无数的人忙碌着,捣药、切药、碾药、熬药、灌药、送药,井然有序。电影以华丽的姿态走向历史深处那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的黑夜。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高潮是黄金战士和白银战士的一场恶战,将“景观电影生产”的观念,演绎到了极点。紧张的气氛中浮华威武的黄金甲整齐迸发,封闭压抑的皇城中密密麻麻的黄金战士和白银战士交织在一起,腥风血雨中没有一个普通士兵的特写镜头,传统的战争人性关照被消解,变成了仪式化的皇室权力争夺战,沦陷在王权秩序下的战士,就像闯关游戏中电脑绘制的千军万马。
众所周知,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善于使用色彩,色彩愈来愈成为张艺谋后期“电影景观生产”的一个重要符号和产品标示。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符号化的“景观电影”色彩被渲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影片中象征权力和欲望的红黄相问,同波长色彩的不断轰炸,触目惊心,整座宫殿像是五彩琉璃堆砌而成的恢宏城堡。流光溢彩、雕梁画栋下演绎着人伦丧失,亲情叛离。《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金碧辉煌的宫殿。金光闪闪的黄金装饰物的反光,无疑是“景观电影生产”和当今社会某些,领域纸醉金迷心态的绝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