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慕课课堂教学的移动学习创新方式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课作为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创新热潮自然引起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极大关注。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发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在“互联网+”时代,慕课教学的移动学习新模式将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契机。结合“互联网+”大背景,在对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概况基础上,通过对慕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探索慕课教学的移动学习新模式,最终为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慕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互联网+移动学习慕课教学模式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2011年秋天新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近两年来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规模大,动辄上万人;开设课程以兴趣导向,不分国籍,开放性使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在网上完成,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重视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慕课有效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務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移动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移动终端设备、移动数据库技术、移动运营平台和移动服务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移动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移动学习应运而生。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互联网+教育”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不仅革新了教育技术,对原有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也是一次深层次的影响。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是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发展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创造出因时、因地、随需要而发生的数字化学习,决定了它在未来教育中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达到一些现在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目前,虽然诸多高校都开始考虑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移动学习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慕课借助网络环境和学习技术等开展新型模式的教学,不仅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指导,还可与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对话、合作。另外,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和方法。由于往往以学生评教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很多教授为了得到好的评教结果,往往以降低学习要求为代价。慕课将传统的课堂展现在开放的平台上,也将高校的教学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包括高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问题,使得高校教师们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义。
  移动学习在国外已备受关注,在欧洲和北美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时间较早,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深入。高校移动学习实践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项目WirelessAndrew,随后全球性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就此展开,尤其是美国、瑞典、英国、爱尔兰、挪威等国家在政府和企业的赞助下实践了一系列项目。
  国外的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点:多数移动学习主要面向成人教育,使得终身教育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移动学习侧重于教与学的关系、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方面的探索。而且,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综合国外移动学习项目的开展现状,可以发现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涉及到移动学习的可行性研究、移动学习的资源开发、WAP站点建设、短消息服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总之,对于移动学习应用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终身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做中学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真正大规模的、国家层面的移动学习教学应用还非常少,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高校移动学习实践起步较晚,但也发展迅猛。从2001年以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为目标的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到建设新一代无线校园网络,再到与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移动学习产品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4年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开发了三个版本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GPRS的移动教育平台;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浏览平台、教育语义网络平台,并开展了相关的实践尝试。2006年,上海电视大学8万多学生成为国内首批手机远程教育的受益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承担的“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正式获得批准。2007年中国移动与教育部合作推广校讯通业务,将面向信息化程度高的院校部署移动代理服务器(MAS),面向信息化程度低的院校部署应用托管中心(ADC),通过短信、彩信、WAP等多种方式开发面向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校讯通产品。2011年召开的“中国企业学习信息化论坛”中,北京移动公司移动学习项目、诺基亚客户服务移动学习项目、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微学习”体系建设项目,在“最佳企业移动学习方案”中榜上有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承担了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建设“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和移动教育试点网站,进行移动教育尝试。目前,虽然诸多高校都开始考虑移动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是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因此,对于移动学习模式下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和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移动学习模式,尤其是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一体化改革的研究更迫在眉捷。   2.慕课课堂教学移动学习方式探索
  慕课课堂教学的研究可以充分发挥实体课堂与“慕课”的优势构建基于“慕课”的课堂“翻转”,结合全球化在线学习的推动力与课堂教学本地化的拉动力,让课程学习者既能够享用优质的师资和学术内容,又能够利用本地化的学习共同体与学习支持服务。这一变革,将对课程教学中的“教”与“学”产生强烈的冲击,促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内化的新模式转变,促使学校教育从静态的、封闭的知识传授向动态的、开放的智能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加速课堂生态的重建。
  移动学习模式不仅融合了“网络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二者在教育技术领域備受关注的重要内容,而且将技术平台、教学方式及学习产品综合于一体。在互联网+模式下,慕课课堂教学移动学习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重塑课堂教学理念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可以借鉴慕课全球本地化和翻转课堂等理念,发挥课堂教学和“慕课”各自的优势,可以将实体的空间与虚拟的空间相结合,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传统的课堂方式与互联网+的表达相结合,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进而满足不同教学需要和不同学习者需求。
  (2)重整课堂教学资源
  要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属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慕课的学习和教学资源。并以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体验为着力点,在课堂资源优化方面,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与答疑,力求差异化辅导及深度探究知识,从而符合慕课教学的需求。
  (3)重建课堂教学环境
  要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尽量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要创新慕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O2O一体化教学、微视频与交互式练习相结合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追求兴趣教学和个性化培养,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并尝试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协作学习新模式。
  (4)重设教学互评系统
  要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倡导开放性评价原则,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尝试使用线上互评系统,并开展同伴互助和同伴评价活动,定期对移动学习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互动和学习效果的积极性和长效性,切实提高慕课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新的契机,将会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优化,必将成为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慕课课堂教学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为变革传统教学方式、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学习等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为慕课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经验,最终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军,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教师教育学报,2014,(03):53-59.
  [2]孙丽丽,王勇,谭秀娟,陈桂娟,毕凤琴,张旭昀.慕课(MOOCs)背景下“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12):393.
  [3]李燕,袁逸佳,陈艺贞.“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多维路径探析.黑龙江教育,2016,(03):83-84.
  [4]刘春阳,杨雨时.活动理论指导下的移动学习共同体建构.中国冶金教育,2013,(03):7-11.
  [5]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6(03):136-140.
  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JC1215104),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其他文献
中国讲究“字如其人”,从古至今,有一笔好的书法是每一个学习汉字的人的追求。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方式,以期达到让小学生初步领会书法魅力的目的。  小学书法教学方法硬笔书法一、书法教学的当今现状  书法因其使用性能的关系,更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这使得小学生成为书法教育的首要对象。当今小学生不要说对毛笔书法的认知了,就连常用的硬笔书法也是不尽人意。据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学生书写状况堪
期刊
多年来,音乐教师单纯把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偏重讲解乐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主动性,缺乏对学生审美力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原则非智力因素情感创造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好的魅力传送给他们。”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多角度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  一、积极营造良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付出才会有回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班主任工作 民主平等 思想教育班主任的生活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
期刊
公寓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空间,在公寓开展朋辈心理健康互助工作,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公寓朋辈心理健康互助工作模式的构建,并加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公寓朋辈心理健康互助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 “朋辈互助”实质上是一种同伴教育,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行为,彼此有意识地施加心理影响,使参与者的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一直以来,我院积极探索公
期刊
巧妙地利用冷处理教育方式,对于班主任轻松妥善解决问题,促进师生生生的和谐发展,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每一个优秀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良好素养。  冷处理收获效果作为班主任,在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有很多方法。说教法是如今班主任老师最常用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的学生从三岁到现在,从小就受父母的说教和老师的说教,从而导致老师的说教作用不大。可如果在处理有些问题时,换一种与之相反的态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
期刊
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其中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它在培养小学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探究力、不懈的創造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优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很多弊端。因此,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利与弊,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多媒体的运用
期刊
通过开展“微模型”教学,强化模型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微模型”教学解决了学生对于《电路分析》课程中知识点的概念理解困难、理解不透、理解偏差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死记公式、不会推导公式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概念、公式容易忘记及知识联系实际能力欠缺的问题。  模型教学演示教学抽象概念一、引言  模型教学是演示教学法
期刊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要用足、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找准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大胆取舍,夯实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取舍训练层次性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的内容不对,教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
期刊
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当中儿歌的应用以及其自身的实际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在保证小学生识字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识字水平。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儿歌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小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对于一些相对来说年级比较低的学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差,注意力不能够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在这种形势下,展开识
期刊
通过调查娄底市双峰县第七中学27名教师和三个年级130名学生探究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校本化构建。结果发现:该校依据本校情况和特色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初步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校本化构建。针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校本化构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构建一、问题提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入实施将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