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扬州和南通都是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明末清初扬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南通在清末民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但是,这种繁荣的景象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两地经济逐渐落后于后起的苏州、无锡、常州,对比两地经济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两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近代 扬州 南通 经济兴衰
一、明末清初扬州与近代南通经济兴起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不同的生产要素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张謇和扬州盐商: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商人集团;一个是清末状元,辞官回家,创办实业,实践实业救国的远大理想,经过几番努力和挫折,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以大生纱厂为龙头,带动南通地区工、商、农、建筑、金融等产业以及教育、交通、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南通的近代化;一个是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自给自足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崛起的新兴商人集团,他们在清政府的庇护下,获得盐业专卖的特权,获取丰厚的垄断利润,在扬州广置田宅,修建园林,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企业家才能在南通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资本(具体说是商业资本)在明末清初扬州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2)不同的城市功能。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古代扬州以商业发展为主体,近代扬州仍以商贸为中心,社会资金在工业的投资中占据相当小的份额,据资料统计,商业资本占了扬州资本总额96%之多,从事工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从事商业的人员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是城市工业化道路的典范。“南通模式”涉及面很广,包括金融、教育、道路、码头和电力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业资本投入,同时也是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为南通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不同的发展目的。扬州盐商对扬州经济的贡献在于自己的私欲。他们获取垄断利润之后,广置田宅,修建园林,何园和个园就是代表,不仅如此,他们还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而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则不同,他是抱着实业救国的理念。在西方列强不断对我国进行侵略的背景下,大批知识分子号召振兴民族经济,呼吁实业救国,从而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他们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立志于强国济民,其中对南通的现代化有着巨大影响的实业家张謇就是其中之一。
2.相同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扬州和南通都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是两地经济兴起的原因之一。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京杭运河连接了北京和杭州,其实质是把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连接起来,由此扬州成为水运的枢纽。“各地商人纷纷汇集在扬州经商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昌盛。而南通濒临东海,是上海的后花园,上海经济的发展对南通经济的辐射影响也是很大的。南通土壤呈碱性,适合棉花种植,这为大生纱厂提高了原料来源。(2)政府的扶持。盐业政策是盐商发迹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明末清初盐业专卖制度,给扬州盐商丰厚的利润。清末经济立法为民营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保障。清末制定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立法,对当时民族工业包括大生集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既是1907年大生纱厂召开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其基本上是按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的规定进行的。(3)旅游业的拉动。扬州旅游业发展也要得力于扬州盐商,盐商拥有巨额资本,他们建园林,修豪宅。扬州繁荣的商品市场再加上园林的吸引,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张謇创办的南通模式,包括狼山等风景名胜,对南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点的影响。
二、近代扬州与南通经济衰退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运河的淤塞。长江和京杭运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动脉,扬州的兴起及繁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杭大运河。京杭运河方便了货物的运输与周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京杭运河由于荒废无人治理,导致淤塞,无法通航,1912年南京到天津的铁路建设完工取代了京杭运河的作用,运河在政治、经济的作用逐渐减弱,扬州也失去了先天优势,经济随之走向衰落。而南通则不同,南通濒临东海,地处长江下游,交通便利。(2)商业资本的流失。明清时期扬州的发展得益于以盐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扬州繁华以盐盛”既体现了扬州繁华的经济基础,也显示了盐业在扬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盐业资本的外流,近代扬州经济的发展因失去了推动力开始出现衰退。朱自清曾明确指出:“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这里所说的是指扬州人精明而不高明,精而不明。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商人是扬州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但他们不像南通的张謇、无锡的荣氏,把资金投向本土事业,而是把资金外移。而南通,其经济的衰落跟大生纱厂积累过少,债务负担沉重,无力抵抗外部冲击有关。大生纱厂的股利分红制度,导致企业积累甚少,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业外投资过多,债务负担沉重,所以当出现外部冲击时,大生纱厂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以至于面对“棉贵纱贱”、市场恶化的情况时毫无招架之力。
2.相同点:(1)政局动荡促进两地经济的衰退。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扬州地处要冲,是清兵和太平军反复争夺的战场,江南教区的耶稣会士葛必达写到“灭绝之神在这做不久前还非常富裕、奢侈逸乐的城市长空,反复发起攻击,从不收剑回鞘” 战争给扬州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人们的经济生活遭受巨大损失,战火将扬州昔日的繁华化为灰烬。而南通,西方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的经济侵略直接导致南通经济衰落。欧战结束之后,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占领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同时国内政局混乱, 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日俄战争日本控制东北地区以后,严重威胁到大生集团东北关庄布的销路,其他各方面相继出现不利局面,最终大生集团于1922进入亏损状态。外国商品、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占领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各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在1919-1920年,中国东北作为通海土布的最大市场则进口日本等国的棉布总值达726.2万两,导致大生纱厂机纱销量骤减,以至于在1922年首次出现亏损。十八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向东入侵,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一般商品输入受到很大的阻碍,最终西方列强通过输入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产阶级每年要从中国掠走白银一千万两,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市场上白银的流通不足,出现严重的银荒。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不但承担了二千一百万的赔款,而且每年的鸦片数量从四万多箱增加到六万多箱,使得市场上紧缩的白银更加稀少,白银的价格急剧上升,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2)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政府态度是两地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盐商因获得政府赋予的专利权而获得巨额利润,必然会因为专利权的消失而衰落。嘉庆年间,由于封建官邸的搜刮、课税数目的增多、频繁的捐输报效以及严重的敲诈勒索导致盐商大量资本外流,加重了盐商的负担;西方鸦片的输入,导致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了盐商的成本,入不敷出,再加上私盐的竞争导致盐商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清政府在盐业衰退之际,改纲为票,打破了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的局面,扬州盐商随之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随着盐商昔日辉煌的淡去扬州经济也逐渐走上衰落。而南通,晚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操纵,比如对大生集团的投资收取8%的高利1,同时政局的混乱和盐政官僚的腐败,对实业发展重重设障。在这种缺乏发展实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张謇的实业兴国之路必然走不通。日寇投降后, 南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末恢复元气, 就又遇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三方夹击,从根本上加速了经济衰落。(3)封闭的市场机制垄断经营阻碍两地经济的持续推进。盐业的衰落既有盐商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盐商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上的奢侈性消费是资本流失的重要渠道,扬州奢侈生活全国闻名,雍正皇帝也感慨“各处盐商,内实空虚而外事奢侈,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匠,恒舞酣歌,宴会嘻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同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罔知自检,骄奢淫佚,相习成风。各处盐商皆然。而淮阳尤甚。”另外,扬州人思想保守封建,不善于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反而拒绝把握易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机会。无锡著名实业家祝大椿来扬创办振扬电厂,多次受到扬州绅商的阻挠;1933年秋,沪杭厂商李经伦来扬州开办大盛绸缎洋货布片分号,由于其商品价格较低,对扬州各绸缎店有一定冲击,全城相关商店联名罢工,要求制止大盛开业。最后县政府不得不出面调解,以大盛绸布店加入扬州同业公会,大盛店的绸布价格等事宜由扬州商会公断,此一风波才结束。在南通,张謇向政府请求南通棉纱业的独家经营权,所以大生纱厂自建立以来几乎没有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这种相对封闭型市场机制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使大生纱厂相对减少了技术与管理革新的紧迫感,导致其竞争力减弱。虽然大生集团“土销土产”的封闭式经营方针实现了近代南通经济初期的顺利发展,但终因缺乏充分竞争而导致创新活力的严重缺失,从而阻碍了南通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结:扬州和南通都是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明末清初扬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南通在民末清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但是,这种繁荣的景象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两地经济逐渐落后于后期的苏州、无锡、常州,对比两地经济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两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开沅.“南通模式”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2]蒋国宏.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受挫及其启示[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6):82-84.
[3]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8(2):54-60.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都大盛绸缎制止开业”档案,全宗号四二二案606/4/[Z].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近代扬州地区与南通地区经济兴衰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70006。
作者简介:
陈鹏,男,河南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近代 扬州 南通 经济兴衰
一、明末清初扬州与近代南通经济兴起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不同的生产要素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张謇和扬州盐商: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商人集团;一个是清末状元,辞官回家,创办实业,实践实业救国的远大理想,经过几番努力和挫折,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以大生纱厂为龙头,带动南通地区工、商、农、建筑、金融等产业以及教育、交通、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南通的近代化;一个是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自给自足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崛起的新兴商人集团,他们在清政府的庇护下,获得盐业专卖的特权,获取丰厚的垄断利润,在扬州广置田宅,修建园林,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企业家才能在南通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资本(具体说是商业资本)在明末清初扬州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2)不同的城市功能。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古代扬州以商业发展为主体,近代扬州仍以商贸为中心,社会资金在工业的投资中占据相当小的份额,据资料统计,商业资本占了扬州资本总额96%之多,从事工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从事商业的人员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是城市工业化道路的典范。“南通模式”涉及面很广,包括金融、教育、道路、码头和电力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业资本投入,同时也是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为南通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不同的发展目的。扬州盐商对扬州经济的贡献在于自己的私欲。他们获取垄断利润之后,广置田宅,修建园林,何园和个园就是代表,不仅如此,他们还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而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则不同,他是抱着实业救国的理念。在西方列强不断对我国进行侵略的背景下,大批知识分子号召振兴民族经济,呼吁实业救国,从而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他们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立志于强国济民,其中对南通的现代化有着巨大影响的实业家张謇就是其中之一。
2.相同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扬州和南通都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是两地经济兴起的原因之一。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京杭运河连接了北京和杭州,其实质是把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连接起来,由此扬州成为水运的枢纽。“各地商人纷纷汇集在扬州经商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昌盛。而南通濒临东海,是上海的后花园,上海经济的发展对南通经济的辐射影响也是很大的。南通土壤呈碱性,适合棉花种植,这为大生纱厂提高了原料来源。(2)政府的扶持。盐业政策是盐商发迹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明末清初盐业专卖制度,给扬州盐商丰厚的利润。清末经济立法为民营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保障。清末制定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立法,对当时民族工业包括大生集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既是1907年大生纱厂召开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其基本上是按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的规定进行的。(3)旅游业的拉动。扬州旅游业发展也要得力于扬州盐商,盐商拥有巨额资本,他们建园林,修豪宅。扬州繁荣的商品市场再加上园林的吸引,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张謇创办的南通模式,包括狼山等风景名胜,对南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点的影响。
二、近代扬州与南通经济衰退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运河的淤塞。长江和京杭运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动脉,扬州的兴起及繁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杭大运河。京杭运河方便了货物的运输与周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京杭运河由于荒废无人治理,导致淤塞,无法通航,1912年南京到天津的铁路建设完工取代了京杭运河的作用,运河在政治、经济的作用逐渐减弱,扬州也失去了先天优势,经济随之走向衰落。而南通则不同,南通濒临东海,地处长江下游,交通便利。(2)商业资本的流失。明清时期扬州的发展得益于以盐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扬州繁华以盐盛”既体现了扬州繁华的经济基础,也显示了盐业在扬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盐业资本的外流,近代扬州经济的发展因失去了推动力开始出现衰退。朱自清曾明确指出:“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这里所说的是指扬州人精明而不高明,精而不明。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商人是扬州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但他们不像南通的张謇、无锡的荣氏,把资金投向本土事业,而是把资金外移。而南通,其经济的衰落跟大生纱厂积累过少,债务负担沉重,无力抵抗外部冲击有关。大生纱厂的股利分红制度,导致企业积累甚少,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业外投资过多,债务负担沉重,所以当出现外部冲击时,大生纱厂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以至于面对“棉贵纱贱”、市场恶化的情况时毫无招架之力。
2.相同点:(1)政局动荡促进两地经济的衰退。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扬州地处要冲,是清兵和太平军反复争夺的战场,江南教区的耶稣会士葛必达写到“灭绝之神在这做不久前还非常富裕、奢侈逸乐的城市长空,反复发起攻击,从不收剑回鞘” 战争给扬州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人们的经济生活遭受巨大损失,战火将扬州昔日的繁华化为灰烬。而南通,西方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的经济侵略直接导致南通经济衰落。欧战结束之后,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占领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同时国内政局混乱, 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日俄战争日本控制东北地区以后,严重威胁到大生集团东北关庄布的销路,其他各方面相继出现不利局面,最终大生集团于1922进入亏损状态。外国商品、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占领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各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在1919-1920年,中国东北作为通海土布的最大市场则进口日本等国的棉布总值达726.2万两,导致大生纱厂机纱销量骤减,以至于在1922年首次出现亏损。十八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向东入侵,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一般商品输入受到很大的阻碍,最终西方列强通过输入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产阶级每年要从中国掠走白银一千万两,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市场上白银的流通不足,出现严重的银荒。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不但承担了二千一百万的赔款,而且每年的鸦片数量从四万多箱增加到六万多箱,使得市场上紧缩的白银更加稀少,白银的价格急剧上升,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2)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政府态度是两地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盐商因获得政府赋予的专利权而获得巨额利润,必然会因为专利权的消失而衰落。嘉庆年间,由于封建官邸的搜刮、课税数目的增多、频繁的捐输报效以及严重的敲诈勒索导致盐商大量资本外流,加重了盐商的负担;西方鸦片的输入,导致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了盐商的成本,入不敷出,再加上私盐的竞争导致盐商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清政府在盐业衰退之际,改纲为票,打破了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的局面,扬州盐商随之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随着盐商昔日辉煌的淡去扬州经济也逐渐走上衰落。而南通,晚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操纵,比如对大生集团的投资收取8%的高利1,同时政局的混乱和盐政官僚的腐败,对实业发展重重设障。在这种缺乏发展实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张謇的实业兴国之路必然走不通。日寇投降后, 南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末恢复元气, 就又遇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三方夹击,从根本上加速了经济衰落。(3)封闭的市场机制垄断经营阻碍两地经济的持续推进。盐业的衰落既有盐商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盐商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上的奢侈性消费是资本流失的重要渠道,扬州奢侈生活全国闻名,雍正皇帝也感慨“各处盐商,内实空虚而外事奢侈,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匠,恒舞酣歌,宴会嘻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同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罔知自检,骄奢淫佚,相习成风。各处盐商皆然。而淮阳尤甚。”另外,扬州人思想保守封建,不善于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反而拒绝把握易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机会。无锡著名实业家祝大椿来扬创办振扬电厂,多次受到扬州绅商的阻挠;1933年秋,沪杭厂商李经伦来扬州开办大盛绸缎洋货布片分号,由于其商品价格较低,对扬州各绸缎店有一定冲击,全城相关商店联名罢工,要求制止大盛开业。最后县政府不得不出面调解,以大盛绸布店加入扬州同业公会,大盛店的绸布价格等事宜由扬州商会公断,此一风波才结束。在南通,张謇向政府请求南通棉纱业的独家经营权,所以大生纱厂自建立以来几乎没有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这种相对封闭型市场机制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使大生纱厂相对减少了技术与管理革新的紧迫感,导致其竞争力减弱。虽然大生集团“土销土产”的封闭式经营方针实现了近代南通经济初期的顺利发展,但终因缺乏充分竞争而导致创新活力的严重缺失,从而阻碍了南通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结:扬州和南通都是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明末清初扬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南通在民末清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但是,这种繁荣的景象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两地经济逐渐落后于后期的苏州、无锡、常州,对比两地经济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两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开沅.“南通模式”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2]蒋国宏.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受挫及其启示[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6):82-84.
[3]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8(2):54-60.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都大盛绸缎制止开业”档案,全宗号四二二案606/4/[Z].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近代扬州地区与南通地区经济兴衰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70006。
作者简介:
陈鹏,男,河南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