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母风湿病发了,脚走不动,也疼痛难忍,来县城看病。因我爱人在中医院工作,岳母便住在我家。每天到医院打完针、做完理疗理疗后,就随我爱人一起打的回家。节俭习惯了的岳母怕多花钱,不愿意打的,还是爱人强迫她才肯打的回来。当我得知后,劝她每天要打的。我说她腿疼,走路不容易好。她却说,回来只要20多分钟,走得;并叮嘱我们,时时处处要学会节约,“车一溜,水一溜,不知不觉一栋楼。”岳母随口说的一句教导,让我心头不禁一愣。
岳母说的虽是一句俚语,但回想起20多年来,我感觉岳母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女人。虽说她只读了一年半载的书,但她的人生修养并不比读书多的人差。这可以从与她交谈时爆出的乡音俚语中可以看得出。
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首诗,赋予了哲理与启迪,给人教诲;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本书,给人智慧,教给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养儿不读书,等于喂头猪。”岳母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懂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而,她总是教育子女们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虽说供养四个子女们读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是岳母和岳父宁愿向亲友们借钱供子女们读书,也不愿放弃。有时在星期天,有孩子忘了做作业,她就教育说:“读书要用心,一字值千金”;有时她怕子女在学校贪玩,就教育子女说:“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为了让子女们有更多时间读书,在寒暑假期间,她很少要求子女们做家务、干农活,尽量给子女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即使子女们上班后,岳母也不忘记教给子女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叫人不要本,只要舌头打个滚”,教育子女们要多与人打招呼,尊重别人;“借别人的牛,还别人的马”,教育子女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图报;“少吃多滋味,多吃没滋味”,“百人吃了百人香,一人吃了闹肚肠”,教育子女们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施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等子女们一个个成家后,岳母还不忘教育子女们如何当家理财过日子。“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生穷”,教育子女们过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当子女们的小家庭越过越好时,她还不忘记告诫子女们,“穷人不丢猪,富人不丢书”。穷人善于喂猪、养鸡、放牛,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富人如果有钱了忘记读书就容易变坏,家里富不过三代。当有子女到了新单位,或换了新房时,她还教育子女与身边的同事、邻居们搞好关系,“要想好,大让小”,“远烧香,不如近积福”,“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岳母教育子女,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比如,见邻居外出了,在家的她总是隔三差五地到邻居门前转一转,照料邻居一天;见到路上有树枝或石头挡道,她总是主动捡到一边,让行人好走路;看到乞丐上门,她总是施舍一碗饭菜,多做好事,多积德。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孙子、外孙们都长大了,岳母还是那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子女们为她买的新衣服、新鞋子她总是舍不得穿,却把自己的衣服补了又补,她说:“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为了教育子女不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她常说,“柴多米多,没有日子多”,“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过日子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回想这些年来,岳母每次随口说出的乡音俚语,虽是一句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语,却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成了我生活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岳母说的虽是一句俚语,但回想起20多年来,我感觉岳母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女人。虽说她只读了一年半载的书,但她的人生修养并不比读书多的人差。这可以从与她交谈时爆出的乡音俚语中可以看得出。
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首诗,赋予了哲理与启迪,给人教诲;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本书,给人智慧,教给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养儿不读书,等于喂头猪。”岳母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懂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而,她总是教育子女们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虽说供养四个子女们读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是岳母和岳父宁愿向亲友们借钱供子女们读书,也不愿放弃。有时在星期天,有孩子忘了做作业,她就教育说:“读书要用心,一字值千金”;有时她怕子女在学校贪玩,就教育子女说:“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为了让子女们有更多时间读书,在寒暑假期间,她很少要求子女们做家务、干农活,尽量给子女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即使子女们上班后,岳母也不忘记教给子女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叫人不要本,只要舌头打个滚”,教育子女们要多与人打招呼,尊重别人;“借别人的牛,还别人的马”,教育子女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图报;“少吃多滋味,多吃没滋味”,“百人吃了百人香,一人吃了闹肚肠”,教育子女们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施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等子女们一个个成家后,岳母还不忘教育子女们如何当家理财过日子。“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生穷”,教育子女们过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当子女们的小家庭越过越好时,她还不忘记告诫子女们,“穷人不丢猪,富人不丢书”。穷人善于喂猪、养鸡、放牛,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富人如果有钱了忘记读书就容易变坏,家里富不过三代。当有子女到了新单位,或换了新房时,她还教育子女与身边的同事、邻居们搞好关系,“要想好,大让小”,“远烧香,不如近积福”,“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岳母教育子女,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比如,见邻居外出了,在家的她总是隔三差五地到邻居门前转一转,照料邻居一天;见到路上有树枝或石头挡道,她总是主动捡到一边,让行人好走路;看到乞丐上门,她总是施舍一碗饭菜,多做好事,多积德。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孙子、外孙们都长大了,岳母还是那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子女们为她买的新衣服、新鞋子她总是舍不得穿,却把自己的衣服补了又补,她说:“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为了教育子女不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她常说,“柴多米多,没有日子多”,“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过日子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回想这些年来,岳母每次随口说出的乡音俚语,虽是一句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语,却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成了我生活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