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的乡音俚语 且听且珍惜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岳母风湿病发了,脚走不动,也疼痛难忍,来县城看病。因我爱人在中医院工作,岳母便住在我家。每天到医院打完针、做完理疗理疗后,就随我爱人一起打的回家。节俭习惯了的岳母怕多花钱,不愿意打的,还是爱人强迫她才肯打的回来。当我得知后,劝她每天要打的。我说她腿疼,走路不容易好。她却说,回来只要20多分钟,走得;并叮嘱我们,时时处处要学会节约,“车一溜,水一溜,不知不觉一栋楼。”岳母随口说的一句教导,让我心头不禁一愣。
  岳母说的虽是一句俚语,但回想起20多年来,我感觉岳母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女人。虽说她只读了一年半载的书,但她的人生修养并不比读书多的人差。这可以从与她交谈时爆出的乡音俚语中可以看得出。
  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首诗,赋予了哲理与启迪,给人教诲;岳母的乡音俚语,像一本书,给人智慧,教给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养儿不读书,等于喂头猪。”岳母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懂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因而,她总是教育子女们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虽说供养四个子女们读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但是岳母和岳父宁愿向亲友们借钱供子女们读书,也不愿放弃。有时在星期天,有孩子忘了做作业,她就教育说:“读书要用心,一字值千金”;有时她怕子女在学校贪玩,就教育子女说:“补漏趁天晴,学习趁年轻”。为了让子女们有更多时间读书,在寒暑假期间,她很少要求子女们做家务、干农活,尽量给子女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即使子女们上班后,岳母也不忘记教给子女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叫人不要本,只要舌头打个滚”,教育子女们要多与人打招呼,尊重别人;“借别人的牛,还别人的马”,教育子女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知恩图报;“少吃多滋味,多吃没滋味”,“百人吃了百人香,一人吃了闹肚肠”,教育子女们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施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等子女们一个个成家后,岳母还不忘教育子女们如何当家理财过日子。“吃不穷,用不穷,不会算计一生穷”,教育子女们过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当子女们的小家庭越过越好时,她还不忘记告诫子女们,“穷人不丢猪,富人不丢书”。穷人善于喂猪、养鸡、放牛,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富人如果有钱了忘记读书就容易变坏,家里富不过三代。当有子女到了新单位,或换了新房时,她还教育子女与身边的同事、邻居们搞好关系,“要想好,大让小”,“远烧香,不如近积福”,“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岳母教育子女,还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比如,见邻居外出了,在家的她总是隔三差五地到邻居门前转一转,照料邻居一天;见到路上有树枝或石头挡道,她总是主动捡到一边,让行人好走路;看到乞丐上门,她总是施舍一碗饭菜,多做好事,多积德。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孙子、外孙们都长大了,岳母还是那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子女们为她买的新衣服、新鞋子她总是舍不得穿,却把自己的衣服补了又补,她说:“笑破不笑补,穿旧不算丑。”为了教育子女不忘记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她常说,“柴多米多,没有日子多”,“晴带雨伞,饱带饥粮”,过日子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回想这些年来,岳母每次随口说出的乡音俚语,虽是一句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语,却如一股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成了我生活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大四那年,他俩在一次摄影交流会上相遇,他被她的才貌所深深吸引,他情窦初开,他暗下决心要追到她,并发誓一辈子只对她好。可她的心里一直放不下另一个男生,为了不伤害到他,她决定躲开他,去对那个叫施岩的男生说出心底的爱。  那天,她一大早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并在花店买了一株茉莉花,她想施岩一定也会喜欢。  学校举办茉莉花大赛那天,施岩为了抢到那株最好看的茉莉花而不幸把腿摔骨折,入了院。可还没等她将病房
期刊
爸妈是手工制作食物的忠实拥护者。并不是每一个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人都如此。家里的亲戚中,除去还干着饭店营生的,热衷此道的也已寥寥。只有爸还为了记忆中的食物应有的味道坚持手工制作。妈则是因为天生勤快,又加上对父亲的爱与遵从,也默守着这分精致与苦劳。  比如四喜丸子,在我们老家叫作大斩肉,外观红亮,内里粉嫩,是年夜饭桌上老少咸宜的一道菜。虽然丸子在现在菜市场的熟食档总有的买,爸却总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一
期刊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史称宣统皇帝;同时,他也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从皇帝转变为公民的人;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拥有非凡经历和传奇色彩的特殊人物。他的一生堪称是个奇迹,是中国百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三岁登基六岁退位  何苦选我做皇帝  慈禧为什么选择溥仪继承皇位?其一,溥仪的祖父奕譞是咸丰皇帝的七弟,也是光绪的父亲;其二,奕譞的嫡福
期刊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岁是暮了。  今年侥幸没有他乡作客,也不曾颠沛在那迢遥的异邦,身子就在自己的家里;但这个陋小低晦的四围,没有一点生气,也没有一点温情,只有像垂死般地宁静,冰雪般地寒冷。一种寥寂与没落的悲哀,于是更深地把我笼罩了,我永日沉默在冥想的世界里。  因为想着逃脱这种氛围,有时我便
期刊
台湾面积虽然不大,但既有高山海滩也有浓郁的人文风情,值得一来再来。这趟十日旅程也许会错过不少旅行团经常光顾的景点,但用台湾人常用的词来形容的话——这次旅程会给你强烈的“在地感”。  这十天,你将上山下海、泡温泉、骑单车、尝小吃……在放慢的节奏中去感受台湾人的生活态度,以及这座岛屿散发出的迷人风貌。  挑战:台湾岛的面积虽然和海南岛相去不远,但境内多山,风土景观也有许多差异,最适合的玩法其实是每次只
期刊
第二部  第十二章  嫂子。大哥,姑姑站在院子里,麻木地说,我是来请罪的。  王仁美的骨灰盒摆在堂屋正中一张方桌上。方桌上放着一只盛满了麦子的白碗,碗里插着三炷香。香烟缭绕。我身穿军装,臂戴黑纱,抱着女儿,坐在桌旁。女儿身披重孝,不时地仰起脸问我:  爸爸,盒里是什么东西?  我无言以对,泪水流进乱蓬蓬的胡须里。  爸爸,俺娘呢?俺娘哪里去了?  你娘到北京去了……我说,过几天,我们就去北京找她…
期刊
将来再见也不晚  范仲淹求学时读书非常刻苦,且抱负不凡。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率百官去亳州朝拜太清宫,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学子们争先恐后地去看,唯独范仲淹不受其扰,仍旧闭门读书。同学跑来叫他,说你怎么不去看呀?范仲淹笑着说:“将来再见也不晚。”  换玉带  丁谓随真宗出游,真宗下诏,赐给随从众臣每人一条玉带。当时跟随出游的辅臣有八人,而玉带只剩七条,此外还有一条尚衣玉带,价值数百万
期刊
1926年10月3日,北京北海公园里的那场婚礼虽不豪华、隆重,却不能不令世人瞩目,因为那场婚礼不仅汇聚了太多的名人,连证婚人的证婚词,也让人大跌眼镜呢。  先说说新郎官,谁不知道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呢?他那潇洒飘逸的名句,倾倒了多少青年男女:“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看看新娘陆小曼,她不但年轻美貌,还精通英语和法语,能诗会画,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弟子
期刊
郑板桥辞官后,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不得不靠卖书画为生。鉴于郑板桥的名气,社会上各类求板桥作画的人是络绎不绝。可郑板桥的画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富商巨贾,他就是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索我画,偏不画”。一次扬州有一个盐商,为了附庸风雅,想让郑板桥帮自己画一幅画,并承诺会重金酬劳,郑板桥素闻此人不学无术横行乡里,因此拒绝为其作画。  眼见吃了闭门羹,这位商人并没有死心,而是想出了一个对策。
期刊
伦敦东区是一片贫穷混乱的地方,居民大多是移民或移民后代。这里始终笼罩着一种沉迷的情绪,人际关系冷漠,犯罪率高,堪称城市地狱。  麦克一家就住在这里,10年前,他娶了一个美丽的乌克兰姑娘雪莉。现在,他有一个儿子与一家小超市。麦克总是愤恨父母将他生在这里,也总怀疑雪莉嫁给他是因为想要拿到绿卡和钱。一年前,他和一个俄罗斯女模特勾搭在了一起。  一个夏日晚上,麦克像往常一样准备打烊。突然间灯熄了,是大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