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德育向生活回归的理论依据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德育向生活回归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教育现状、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从儿童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中心,对儿童个体进行引导和教育,完善儿童人格,在现实的基础上超越,并最终可以过一种健康、有意义而美好的生活。它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德育范式,哲学、教育学、当代教育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都为它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儿童德育;生活回归;理论依据
  “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实际。”那么儿童德育也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原则”,在生活中发展、生成。
  许多国家的德育研究表明,儿童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和基础阶段,德育必须尽早实施。儿童的道德观念有许多是在生活当中形成的,要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德育应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这一主张不仅符合德育的内在要求,而且中外相关理论为德育向生活回归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哲学依据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从某一方面也可以说成是生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认识。因此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体现了生活和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道德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用于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人们之间的生活关系。“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因此,道德从根本上源于生活的需要。道德不仅在生活中产生,它还在生活中发展,道德具有历史发展性,道德观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2.德育目的是为了生活
  人们进行德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过一种积极健康而美好的生活。道德内化于人们内心,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减少生活的矛盾,增加对彼此的认同感,提升生活质量。
  二、教育学依据
  1.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杜威针对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论断,强调了教育具有生活价值。首先,杜威认为学校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他认为德育“内在于社区生活和个体的足以对付工作的结构之中”[2],而且认为教师在一切学科、每一种教学方法、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件中都应看到道德可能性。其次,杜威认为德育的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3],让学生参与、感受、体验、领悟生活。
  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其老师杜威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须的教育”[4]赋予生活教育意义。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5]
  陶行知创造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他认为“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6]。“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7]陶行知认为过集体生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他把道德教育与集体生活看作是水乳交融的整体,主张“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8]。
  三、现代德育教育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思想
  主体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在主体教育思想中,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在碰到现有的道德规范与现实道德生活冲突或面对道德困境时,具有创新道德规范的勇气和能力。
  2.人本主义思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教育观。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就要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天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他还认为最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体验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四、心理学依据
  美国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关注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建构了“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理论。他认为儿童道德因为年龄和认知的不同而具有阶段性。科尔伯格还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不参与社会活动,不参与道德行为,就不可能进行道德判断,也难以促进道德的发展。随后,他又提出“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创设使儿童与现实生活道德冲突问题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产生道德认知冲突,启发儿童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寻找正确的答案,有效促进其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五、社会学依据
  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时交互作用的。班杜拉还认为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他人的行为而获得大量新的行为,还可以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都起着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儿童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习理论对道德的认识与讨论主要集中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自我调控这三个方面。在班杜拉看来,这三个层面是人类对待善恶、是非等道德问题所作出的前仆后继的持续不断的主观努力,在不同的层面解决不同的道德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4.
  [2][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9-30,358.
  [4] 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80.
  [5]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250.
  [6] 江苏省陶研会.陶行知文集[M].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405
  [7] 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1.
  [8]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461
  作者简介:李娜,女,汉,河北省邯郸市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从学生进入学校到毕业都要进行的工作,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才能够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找到管理学生合适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根基较浅、自由度交高的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以期为规范学籍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籍管理;规范化;对策;思路  所谓学籍管理主要是指学校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定设定符合本校实际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建立有效的班集体,形成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级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就此,我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修炼好自己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最具 感召力的教育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呢?  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
期刊
摘 要:德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潜移默化但又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呢? 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关注网络,沟通学校与家庭,并且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一点一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
期刊
摘 要:音乐舞蹈,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乃至提高素质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设环境,营造氛围,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注重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循序渐进,幼儿园的音乐舞蹈教学将会有新的面貌。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舞蹈 ;营造氛围; 循序渐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幼儿园数量众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而忽略音乐舞蹈教育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颇具特色的角色游戏区域,用以体现社会生活。这是因为大班孩子即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入小学,这
期刊
摘 要:开展童话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童话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同时,童话活动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童话活动;动手能力;培养  幼儿最喜欢新奇有趣的故事。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采用幻想、拟人等方法写出来的作品。童话不但为幼儿所喜爱
期刊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从古到今,源远流长,文明礼貌行为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好的外在表现,幼儿时期处于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纲要》中指出:品德教育应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全体学生,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班级中有一半以上的中等生,由于他们缺少老师的关心,对自己的认识不足,缺乏自信,缺乏正能量,不能展翅飞翔。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着敏感、复杂的心理世界,没有人理解他们的苦恼。小组工作采用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介入中等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回自信,勇于接受自我,激发他们的小宇宙能量。  关键词:中等生;小组工作;优势视角
期刊
一、小学生早恋的现状  网上有一种说法—— “00后恋爱了,90后闪婚,80后离婚了,70后落单了”,反映了当今青年人恋爱节奏的快速演变。“00后恋爱了”,听来有些不可思议,却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城镇个别学校、班级尤其是重灾区,就是农村学校也未能幸免,“狼”突然就来了!让不少家长老师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二、小学生早恋的影响  没到人生的季节,提前采摘了未熟的涩果对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以及社会都是一种
期刊
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都是一帆风顺,遇到一些困难、挫折、问题、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对此,我们要理性看待,沉着自然,不畏艰难,想方设法,主动应对,给予化解,得以突破,把握命运,以创造美好的未来。人如此,自然万物本亦如此。《易经》“随、大过、困”三卦讲述的就是这方面内容。  “随”卦曰:“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为卦名,“”为卦图,“元亨利贞,无咎”为卦辞。卦图()构成是兑上震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