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英译本的语篇功能的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b6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系统功能语法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本文在介绍系统功能语法内容的基础上,将此语法用于中国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英译文当中,并从主位结构、衔接等方面,分析了各种版本的译文。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中主叙位理论和衔接理论分析此诗歌英译版本,旨在探索这种方法对于英译诗歌的表意作用,并以期其理论用于翻译中,对翻译理论作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补充。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主位结构 衔接 翻译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处理方法,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学理论之一,同时也影响到和语言相关的不同领域,如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文体学和机器翻译等。它是语言学流派中一个重要分支,韩礼德在他老师弗斯所阐述的理论基础上,将系统功能语法研究更加深入下去。
  
  1.系统功能理论概述
  
  最初提出系统功能学说的是韩礼德的老师弗斯。弗斯是最先提出并使用“系统”这一术语的人。在弗斯的理论背景中,一个引人注意的术语是情景背景(situation background)。情景背景包括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等。如一旦一场对话开始,参与对话的人就在一个既定的环境中,不大可能随意地、完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而要视许多因素而定,如语气、用词、想要表达的意思,等等。对于语言学中另一个关键的议题,即意义的划分,弗斯提出了意义的三个层面,语音层面、词汇层面、情景层面。语音层面即指重音,语音、语调,这些都有可能决定意义;词汇层面的意义是指意义是由词语旁的词语决定;情景层面是指人的性别、话题、言外行为,这些都可能决定话语的意思。
  在情景或语境层面,弗斯提出要研究的东西包括目的、行为、某个事件,以及言语行为。小的话语情景包含在大的话语情景当中,最后都归结到文化这个总背景下。
  弗斯的另一个贡献是关于语音方面的。鉴于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与此方面的关系并不紧密,故在此不做详述。
  韩礼德是弗斯的学生,却不太赞同他老师的观点。韩礼德将语言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因为人们在使用时做出的各种选择而构成了意义潜势,而人们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语言系统和他们的组成部分又提供了不同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才决定了他们的存在。系统功能语法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是在一个系统里做出选择,以期望达到一种目的。韩礼德将语言的功能做了七类划分,分别是工具功能、调节功能、交往功能、个体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但他们都是基于小孩子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观察总结出的。而对于成年人的语言功能,韩礼德做了更加抽象的概括,即元功能:1.概念功能,2.人际功能,3.语篇功能。
  1.1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是用来表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在目前所有的语言运用中,概念功能是一种意义潜势,即说话人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表达一定的内容。比如一个很普通的英文句子:Mary is doing his homework. 这句话的使动者是Mary,过程是is doing,目的是his homework.这些实际内容都以概念功能的形式反应了我们的日常经历。这是因为,一个人无论对语言进行何种具体运用,他都必须参照他对自己的经验的分类。
  1.2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是指我们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例如,若一个人想要加入谈话,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若做一场演讲,针对不同的听众群他会用不同的说话方式。朋友、亲人、熟人之间,谈话的语气是有所不同的。
  人际功能是依靠语态和情态来实现的。语态表示的是说话人在对话情景中所处的角色,并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角色分配。比如,在命令句“把这个文件及时交上来”中,很明显,说话人是处于上级,听话人处于下级。讲话者选择了命令语气,就承担了发出命令的角色,同时让听话者处于遵守命令的角色中。情态指的是说话者表达他的意见或者做一个预测所采用的语气。如在句子“你可不可以把门关上”当中,说话人就使用的是请求的语气,表达出委婉的意思。
  1.3 语篇功能
  对于语篇功能,韩礼德解释(胡壮麟,2002,328)是:语言里有一种机制或者一系列的工具,将口头的或者书面的语言连接成一段话语,使得这段话有别于一句句凌乱散落的话语,而是有逻辑、连贯、具有一定结构的。他提供了一系列潜在可用的意义,使语言的结構组成成为可能。在英语中,说话人将语言有机的组织起来,需要三个系统,主位——述位系统、已知——新信息系统、衔接系统。要使得文章有一定结构、逻辑,可以依靠许多衔接方式,比如词汇手段、语法手段,等等。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的主位结构分析
  
  主位一词的提出源于捷克语言学家Mathesius。在他的术语中,主位的意思是“已知的或在一个语境中至少明显的部分”。从主位开始,说话人信息开始推进。述位是指叙述人想要阐明的部分,或者新信息开始的部分。在一般逻辑中,通常人们的叙述方式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也是被称作是客观顺序,如:“这里有一个苹果”。而在某些情况下,出于某些原因,如强调等,人们可能会先说出未知信息,即述位,再说出已知信息,这种述位——主位顺序被称作主观顺序,如:“苹果!在这儿”。
  韩礼德更愿意把句子作为小句来分析,所谓主位和述位都是功能,他们包含了一个句子的信息,主位是句子信息的起点,也是小句的中心,述位是信息的剩余部分,是对主位的发展,他们在一起形成了主位结构。
  从主位角度看来,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主位结构做如下划分:
  (主位)故人(述位)西辞黄鹤楼
  (主位)烟花三月(述位)下扬州
  (主位)孤帆(述位)远影碧空尽
  (主位)惟见(述位)长江天际流
  2.1 第一句译文(表1)
  
  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对于第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大部分译者都是将参与者,即“故人”作为主位,这也是诗歌翻译中常用的手法,即一开篇就将主语交代清楚,这符合英语文章的形式和逻辑。而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是将地点状语放在开头作为主位部分,这可能是考虑到平衡句子结构或考虑到全诗押韵的问题等。而对于张炳星的译文,一开篇以时间状语从句开头,并将时间的参与者,即故人包含其中,则可预见这个译文将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叙事风格。
  译者们普遍采用以孤帆为主位,如His longly sailing boat,His lesening sail,随后将远影、碧空尽等作为述位,即这些都是作为补充说明孤帆的语句,作为信息的扩张。张的译文将孤帆和远影都作为主位,因此在动词的选用上理所当然有了不同。前者是动态的动词,如(float,flow),而后者是静态动词(disapprear)。而江译的主位是一个地点状语从句,述位则是在这个地点发生的事情,因此剩下的整个诗句只用一句话翻译完毕。这种方式当然很符合英语的篇章逻辑结构,读者很容易知道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送别一个朋友。但是在读原诗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诗人重在抒情而不是叙事。因此江的译文尽管通俗易懂,但在忠实方面还有所欠缺。
  2.2 衔接
  正如上一段所提到了,译者主位选择的不同,一方面和译者对文本的解释有所不同,另一个方面是译者要根据前一句的词汇顺序来决定,这就涉及衔接问题。
  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两人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当话语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会出现衔接。在英语中,许多衔接都是依靠语法或者词汇手段完成的,体现在文本里,就会出现许多语法现象,如替代、照应、省略、连接、同义、反义,等等。
  
  结语与局限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内容,运用主述位结构和衔接理论用于中国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英译文分析。使用这种方法旨在探索这种方法对于英译诗歌的表意作用,并以期其理论用于翻译中,对翻译理论作一定的语言学理论补充。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证明韩礼德所提出的语篇功能的理论对于研究翻译和英语文本都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篇是以语篇功能为切入点,对其他功能的切入涉及得较少。对于另一些诗歌译文,从概念功能或人际功能的角度切入也无疑是很好的探索,这也是对诗歌翻译进行研究的新的语言学途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2]Eggins,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 Pinter,1994.
  [3]Halliday,M.A.K.&R.Hasan.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s Perspective[M].Geelong,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4]Jakobson,R.Linguistics and poetics[A].in sebeok.T.A.(ed).Style in Lnguage[C].Cambriadge:The MIT Press,1960.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8]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9]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严世清,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呼啸山庄》一书中的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当中充分体现出了“恶”与“勇”的两面性,是一个令人怜悯被人孤立的撒旦式英雄。  关键词: 希思克利夫 撒旦式英雄 社会规则    恶棍式英雄撒旦是弥尔顿所著的《失乐园》中的经典形象,他是一个扑朔迷离、充满矛盾的形象,集“恶”与“勇”于一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等对这个形象推崇备至,他们认为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
本研究以TGEV SC-Y株的毒种为材料扩增克隆M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获得的M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AMX控制系统介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如何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多种媒体手段。A
对Cu—Mo混合精矿的Cu的有机抑制剂的结构及活性的关系,以及溶液中氧化还原电位对其抑制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硫醇羟基丁二酸和巯基乙醇与NaHS具有同样的抑制能力。这
设计了一套基于P89V51单片机的显微图像分析仪倍率控制系统。使用变焦镜头内部电机实现变倍以及位置传感器探测变焦镜头组的位置,单片机电路控制部分实现位置值的获取和电机
洛克沙胂(Roxarsone,Rox),是一种有机砷添加剂,具有促生长,抗球虫,提高饲料转化率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畜禽生产。目前研究发现低浓度的洛克沙胂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
摘要: 本文通过论证《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庵)即景联句诗中所用“三尺”典故源自禅宗二祖慧可立雪齐腰、断臂求法的故事,从而对“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的诗句含意进行了重新诠释。  关键词: 《红楼梦》 “三尺” 诗意 诠释    在现代汉语里,“三尺”本身是一个数量短语,但中国古代诗文中出现的形制长为三尺的物品非常多,在夸张、用典或借代的修辞中,“三尺”除了作为数量短语使用外,又常常被用作名词,
2014年5月13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首席商务官、企划部主任刘雅雯,昊华集团公司首席商务官陆旭东等一行莅临中昊北方涂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走访调研电子商务工作开展情况
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今普及范围最广、最重要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对于音乐的基本训练有着独特的方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柯达伊教学法已经渗入到很多音乐教学中,其中就包括小学音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有突出的优势.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