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东越南断裂的关系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xhjj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的一条深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左行平移运动、伸展活动和挤压活动。中、新生代泛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对郯庐断裂的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研究了郯庐断裂的基础上,结合对东越南断裂的认识,作者提出郯庐断裂和东越南断裂可能有以下联系:它们可能属于同一断裂系统,形成于同一时期,有相同的成因;或者虽然形成时期和成因不同,但是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受控于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两者具有相似性。
  [关键词]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板块运动,东越南断裂
  中图分类号:TE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300-02
  1 郯庐断裂的分布与形态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大规模的断裂系统,对中国东部的地质构造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断裂带最初是由航空磁测在平原地区发现的,后来的研究发现它带具有很大的规模,然而习惯上仍将这条规模巨大的断裂带称作郯城-庐江断裂带(简称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走向为NNE,延伸长度有3500公里,切割深度大于80~100km,是一条岩石圈断裂[1]。关于它的分布,目前普遍认为,是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乌尔班斯基(ulbansky)海湾东侧(鄂霍茨克海西侧)经共青城(komsomol’sk)西侧、中国哈尔滨东侧、沈阳,穿过渤海湾,经过郯城、庐江而到达湖北广济[2]。有人争论郯庐断裂不会终止于湖北广济,而是向南延伸[3-6]。向南延伸的走向如何,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郯庐断裂过长江后与与主干断裂(修水-衡阳断裂)相接,但断裂带平移幅度及主干断裂的明显程度均不及江北的部分;第二种观点认为,郯庐断裂与江南的修水-衡阳断裂,东兴-灵山断裂及位于期间的一组雁行断裂等一系列断裂相接,并一直延伸至越南北部鸿基
  2 郯庐断裂的性质
  郯庐断裂带内多处出露左行平移构造,两侧还有一系列地质体的左行错开,这些都无可争议的表明了其曾发生过左行平移。大规模的左行平移运动是郯庐断裂最明显的图1郯庐断裂带位置示意图
  特点之一,然而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在左行平移后还发生伸展活动和逆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断裂系统。
  关于郯庐断裂的最大左行平移距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学者对郯庐断裂平移距的观点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对郯庐断裂带最大平移距的确定,主要采用对比两盘地质参考点的方法。由于没有找到更可靠的地质标志物,所进行对比的只是断层带、化石带、岩相、岩性带或航磁异常带等,因为这些标志地质体的选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比的结果也不同。万天丰等还利用断层两盘岩浆岩化学成分所推算的地壳变形速度来判断走滑活动量[7]。
  关于郯庐断裂带最大平移距,大致有三种观点:1,郯庐断裂最大左行平移距较小,小于250km;2,郯庐断裂带最大左行平移距为350-500km;3,郯庐断裂带存在大的左行平移距,为500-750km。目前后两种观点得到更多的地质事实所支持,认为郯庐断裂存在很大的平移距,至于是300-500km,还是500-750km,仍无定论。
  2 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
  郯庐断裂带的最初形成时间一直存在争议。薛金生[8]与张家声[9]根据郯庐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片麻岩的片麻理不一致,认为此断裂带自太古代以来一直在活动,为长寿断层。郭振一[10]、Lin和Fuller[11]、徐嘉伟[12]、万天丰与朱鸿[7]等都认为郯庐断裂带的主体在三叠纪以前仅有局部雏形,并未形成一条完整的大断层,而只是印支期中晚期(230~208Ma)才得以形成,它是揚子板块向北与中朝板块挤压碰撞的派生产物。张文佑[13]最早将郯庐断裂与秦岭-大别构造带联系起来。徐嘉伟后来改变了认识,认为郯庐断裂带的主要断裂活动晚侏罗-白垩世。近几年来,关于郯庐断裂的讨论相对较少,乔秀夫等[14](1994)通过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的研究,确认古郯庐断裂带的存在。其位置大致与现代郯庐断裂的位置相当,是一个始自震旦纪的地震裂陷带,它将胶辽朝地块与华北地块化分开来。
  关于郯庐断裂的演化规律,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认识分歧。徐嘉炜[12]与朱光[15-16]认为该断裂带经历过晚侏罗-早白垩的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的伸展及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万天丰等[17](1996)通过研究古应力场,主张郯庐断裂带在三叠纪发生了左行平移,在白垩纪和晚第三纪分别发生了两次伸展,而在侏罗纪、早第三纪和第四纪以来经历过3次挤压。王小凤等[18](2001)认为该断裂带在中三叠世-侏罗纪发生了左行平移,白垩纪-早第三纪处于伸展活动,而晚第三纪以来为右行平移或挤压。许志琴[19](1984)认为该断裂带伸展活动经历了晚侏罗-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以来2个演化阶段。李家灵[20]等(1984)则认为该断裂带中生代晚期发生的伸展活动一直持续到第四纪。由以上可知,郯庐断裂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左行平移、伸展活动、挤压冲断,这已达到了共识。只是各次活动发生的具体时间还有不同的认识,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它的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新生代。
  3 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关于郯庐断裂的起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郯庐断裂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产物[11,21-23],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的就是,郯庐断裂带在大别造山带以南突然消失、在华北板块北界上平移幅度突减以及其他一些地质现象。万天丰[17](1995)认为,印支期(250-208)晚期,扬子地块迅速向北移动与中朝地块发生碰撞,形成了走向近南北的郯庐断裂带,断距由南向北逐渐变小。
  另一种观点认为,郯庐断裂的形成与区域板块运动有关,是中生代泛太平板块对欧亚板块东缘俯冲的结果[12,15-16,24-25]。朱光[16](2004)认为,郯庐断裂与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无关,它应属于碰撞后的陆内平移断裂。根据Engbretson等[26]和Maruyama等[27]的研究,中侏罗世时(180Ma)开始出现在东亚大陆东部的伊佐奈岐(Izanagi)板块,是以非常缓慢的低速(4.7cm/a)正向俯冲于东亚大陆之下的。到早白垩世初期(140Ma),可能由于太平洋超地幔柱的活动,伊佐奈岐板块突然改变了运动方向和速度,以30cm/a的高速向正北斜向俯冲于东亚大陆之下(俯冲带走向北东)。在早白垩世中期(120Ma)还保持着高速俯冲(20.7cm/ a),运动方向逐渐变成NNW向,仍为高斜度斜向俯冲。这一时期的高斜度俯冲在日本东北及远东东部甚至出现无俯冲的转换边缘。太平洋的扩张速率从120Ma至80Ma出现递减,在80Ma时已大大降低。   朱光(2004)还将郯庐断裂后期发生的伸展和挤压活动与西太平洋板块的运动联系起来。他认为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是太平洋板块的高角度正向俯冲使中国东部出现岩石圈上涌的结果。而后的挤压活动是太平洋弧后扩张与印度板块的构造挤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吴珍汉[28]在研究中新生代全球岩石圈水平运动特点时指出,自中新生代以来,全球岩石圈都存在整体西向的绝对水平运动。在这个总体西向运动的总背景下,叠加有东南大西洋-西南印度洋岩石圈的东向回流。南半球岩石圈的西向流与东向流在东、北印度-澳大利亚一带汇合,形成全球唯一的岩石圈北向流,这股北向流与缓慢西向流汇聚于欧亚大陆南缘。因此在亚洲的东南部,也就是郯庐断裂的这个位置,处于北向流和西向流的交汇部位,这种特殊位置在全球是唯一的。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应是泛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作用的结果。
  4 郯庐断裂带与东越南断裂关系的思考
  郯庐断裂作为板块内大规模的断裂系统,若突然中止于长江北岸,令人不可思议。对郯庐断裂的研究不应仅局限在国内,应放在更大的构造单元内去考虑,还应该研究它与周围断裂系统的关系。有人争论郯庐断裂过江后向南延伸,一直延伸到越南北部的鸿基港。到达越南后延伸情况又如何,它是否与南部某个断层相联系?下图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伊始古构造重建及断裂分布图[29]。它显示了东南亚地区断裂的分布情况(如图2)。
  在南延方向上,郯庐断裂与东越南断裂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首先,从规模上看它们很相当,都属于板块内的大断裂,东越南断裂在延伸长度和断裂深度上应该并不逊色于郯庐断裂。再者,两個断裂的延伸趋势具有较好的走向一直性,郯庐断裂和东越南断层的中间部分,并不是没有断层,而是没有像郯庐断裂和东越南断裂那样大规模的断层。它们间存在许多小规模的断裂,呈雁行排列,性质类似于郯庐断裂。这些小型的断裂就是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郯庐断裂的南延部分。并且,郯庐断裂和东越南断裂现阶段都表现为右行走滑状态,在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左行平移。
  通过研究板块运动对东南亚构造的影响,及对郯庐断裂的认识,我们认为应当将郯庐断裂和东越南断裂联系起来,作为板块运动对东南亚地区构造整体影响来考虑。要弄清楚郯庐断裂与东越南断裂是否真正存在某种关系,究竟是何种关系,需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研究东越南断裂的分布、性质、断裂深度,以及周围断裂的情况,看东越南断裂与郯庐断裂的相似性。
  (2)了解东越南断裂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与郯庐断裂的演化历史进行对比,研究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
  (3)研究东越南断裂的形成机制,东越南断裂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的联系。
  参考资料
  [1] 万天丰,朱鸿等.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现代地质,1996,10(2):185-190.
  [2] 万天丰.郯庐断裂的延伸及切割深度.现代地质,1996,10(4):518-525.[3] 张恒谦.郯庐断裂带南延问题.湖南地质,1990,9(2):77-82.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罩式炉退火的冷轧带钢卷在开卷时有时会出现粘接这一表面缺陷。出现粘接的带钢卷层在平整开卷时将产生很高的开卷阻力,并在带钢表面造成带钢撕裂或折裂,同时伴随有开卷噪音。带钢粘接受许多操作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又相互影响。对影响钢卷粘接的因素作了定性分析。  [关键词]钢卷 罩式退火炉 粘接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7
期刊
[摘 要]复合射孔起爆瞬间产生巨大能量对井下测试工具如RTTS 封隔器、压力计、测试阀造成失效或损坏,致使复合射孔-测试联作施工在印尼jambi油田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实现。本文作者针对这种现象,对测试管柱加以改善,使得复合射孔-测试联作施工变成了可能。  [关键词] 复合射孔 测试 DST 联作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25-0
期刊
[摘 要] 金川二次铜精矿熔炼系统在改造中对自热炉炉衬采用立水套强制冷却,自热炉、卡尔多炉采用湿法洗涤工艺,改善系统排烟状况,阳极炉采用稀氧燃烧技术,有效降低重油单耗。通过系统改造及新技术的使用,达到延长炉寿命、节能减排的目的。  [关键词] 立水套 湿法洗涤 稀氧燃烧  中图分类号:TU3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2-01  1 前言  二次铜精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锅炉结焦的概念,分析了火电厂锅炉结焦原因,探讨了火电厂锅炉结焦的危害,提出了火电厂锅炉结焦的防范对策。[关键字]火电厂 锅炉结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TB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5-01  火电厂锅炉主要以煤为燃料,其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灰粒、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锅炉运行过程中,有时会以各种形式沉积在受热面的表面
期刊
[摘 要]固态波动陀螺信号的解调和调制决定了控制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精度,而解调和调制依赖于相位跟踪器生成的本地载波精度,良好的相位跟踪器消耗硬件资源少,并能保证陀螺组件的整体性能。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CORDIC算法实现的固态波动陀螺的相位跟踪器和解调器。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以CORDIC算法为核心的相位跟踪器适合FPGA数字控制方案,它有资源消耗低、不需要外接存储芯片等优点。  [关键词]固态波动陀螺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门式起重机的分类方式,改造中的刹车问题以及起重机发动机的保养技术。[关键词]门式起重机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4-01  起重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属于物料搬运机械。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工厂不断竣工。每一间工业厂房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如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组成,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规模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来完成。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化工设备安装特点及安装要求,针对石油化工安装工程常见问题,从重视技术交底、强化基础验收和测试、加强安装工程过程控制和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等几方面对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探讨 石油化工安装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39-01  1引言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经成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石油行业也在不断的快速向前发展。石油业的发展必然要面临诸多问题。现阶段,石油行业面临着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在高陡构造等容易倾斜的地层实施垂直钻进时,怎样实现好防斜打快是难题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传统的静力学中,防斜的技术与理论的局限性,从而说明动力学中防斜打快知识的技术要求以及基本概念。以此同时,又分析了光钻挺大钻压等多种动力学的防斜打快知识和使用情况。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TV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343-01  准噶尔盆地中部Ⅱ区块勘探程度较低,目前仅在西部有成1钻遇。该井于2004年5月14日完井,完钻井深5392.00m,完钻层位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全井共解释45.65m/21层,其中油层12.90m/4层,差油层3.90m/3层,干层23.15/11层。钻井取心总计9次,累计进尺63.69m,累计心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