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青未了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山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现代农村的绿色画卷。位于临朐西南的嵩山生态旅游区,致力于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努力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百姓赚上“生态钱”,绘就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图景。
  你若盛开  芬芳自来
  从济南南上高速后一路向东,经过大概两个多小时车程,就来到了位于潍坊市西南部的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旅途的困顿,随一幅乍然摊开的恢弘山水画卷而消逝无踪。关于嵩山,众人印象中肯定是位列五岳的河南嵩山。不同于河南嵩山的喧嚣与张扬,崛起在齐鲁大地上的嵩山之山散发着由内而外的静谧气息。大美之地必定山水相依,嵩山面前,龙潭湖水犹如玉带,穿过幽深山谷,穿过寂静林荫,画出一条最有韵致的优美曲线。
  在临朐县委宣传部及嵩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几位同志的陪伴下,我们编辑记者一行几人驱车绕西部环山路赶往山东海拔最高的山村——淹子岭村。车移景异,车窗外的梯田层层叠叠、立体绚丽。对于多山少土的嵩山而言,梯田是崇山峻岭之间的农业奇观。山野怀抱里的梯田依山形流转,简洁精炼,既现实又超逸。夕阳西下时,晚霞缭绕间,层层的梯田和逆光的田埂,散发着各种光影、色泽和魔力。
  淹子岭村海拔876米,都说“山路十八弯”,通往淹子岭的路九曲回肠,竟有11折22道弯,一直逶迤至山穷水尽处。这个山顶小村西邻淄川界,北接青州,南靠沂源,的确是“一脚踏四县,鸡鸣闻两市”。我们站在山顶观光玻璃栈道上俯瞰,但见山脚下点缀于田间的白墙红瓦的村落、袅袅上升的炊烟和田间劳作的人群,上演着一派与世无争的安然祥和。
  青山缠玉带,这条路是嵩山1号大道环山路段“天虹路”,这条路有的路段修建在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之间,古寺新韵、龟山夕照、十三古村、范家摩崖、云崮秋月等胜景迤逦点缀在道路沿线。
  回眸4年前,这里并没有路,淹子岭、黄谷、铜峪、朱家坡等村,生产物资运输全靠人挑肩扛。2016年,嵩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启动了投资4700万元的天虹路建设项目。一時间,各个乡村沸腾了。“党工委、管委会给我们修路了。”山里群众奔走相告。黄谷村与淹子岭比邻而居,是一座历经六百年沧桑的古村落,因春天山谷里连翘遍地、黄花漫山而得名。近些年来,黄谷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眼看成为“荒谷”。环山路修到了村里,村两委想趁热打铁,再使把劲儿把路贯穿到田间地头,算来算去,有21万元缺口。村党支部书记国成勤让儿子把手头的钱全部拿出来,又和村两委成员商定:村干部借款也要把“窟窿”给堵上。
  “腾腾腾……”挖掘机施工的声响,飘荡到村子上空,也通过微信群传到在外游子耳中。大家纷纷解囊,资金缺口很快堵上。不到一年时间,田间地头都铺设了水泥路。公路通,乡村兴。一条条山路,为山村蝶变按下了“快捷键”,山区群众走出深山、脱贫致富的愿望伴随着一条条山路向外不断延展。
  “在我们嵩山,路修到哪里,绿就跟到哪里。我们要把每条道路都打造成绿色长廊。”陪同采访的管委会干部说。近些年来,嵩山以绿为底,泼墨美丽乡村,2015年至2017年,完成荒山绿化3万亩,2018年,完成荒山绿化8000亩。
  嵩山一方面大手笔铺绿、涵养生态,另一方面不断收获生态反哺催生的绿色效益。“一片森林就是一个锁水库。连片的茂密森林,以紧紧相连的根系,锁牢土壤里的水分。这也是嵩山蔬果质量特别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委员、临朐县国有嵩山林场场长刘振兴说。
  你若盛开,芬芳自来。当嵩山开始收获诸如“山东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山东最美旅游风情小镇”“潍坊市森林镇”等一系列美誉之时,绿色也不断转化为民生红利,为嵩山乃至临朐带来了发展“大礼包”。前不久,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作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大项目在“儒商大会2018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签约。这个项目总投资82.48亿元,是临朐历届县委、县政府引进的投资最大、回报率最高、发展前景最好的绿色环保大项目,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有力的实践注脚。项目建成并投入电网运行后,年可实现利税1.2亿元。
  绿色打底  厚土生金
  嵩山有多美,问问它的山与水。嵩山的山水,不仅仅是审美的载体,更是百姓生产、生存的载体。嵩山1号大道沿途一路风光无限,也真真切切地交待出嵩山的生态画卷和经济图谱。放眼望去,诸多山体被蜜桃树、柿子树以及佛手瓜、猕猴桃棚架所覆盖,形成独特植被。 山水有情,养育一方百姓,同时,“两桃(蜜桃、猕猴桃)一瓜(佛手瓜)”特色农业撑起嵩山产业振兴的一片天。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嵩山海拔高、温差大,适合种蜜桃。近年来,嵩山号召全域发展蜜桃产业,目前全区31个原建制村,村村都种植蜜桃,全区蜜桃发展到4.5万亩,年产量达到7000多万公斤。
  沟河村是种桃大村,全村185户,户户种蜜桃。“我家种得比较早,当时种桃的想法很简单,寻思着一个桃能换一个‘馍馍’(馒头)就行。后来响应管委会号召,我家开始大规模种植,现在一共有2400多棵桃树。” 村民衣光庆告诉我们,“今年八月中旬蜜桃一上市每斤3块多钱,一直卖到十月份,中间一段时间把蜜桃存放在区管委会建设的冷库里,价格又上去了不少。除去各种成本,今年净赚了36万元。”衣光庆还告诉我们,在他们村,年收入十五六万的种桃户,占到全村的一半以上。
  在嵩山,蜜桃不仅为百姓换来了“馍馍”,也能为百姓“盖房子、置家业、娶媳妇、买摩托、买汽车”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除了蜜桃,能为老乡们置办大家什的还有佛手瓜和猕猴桃。“我们嵩山昼夜温差大,水源条件好,特别适合佛手瓜生长。靠着卖佛手瓜,我们赚了不少钱,我那辆重庆江陵摩托车就是卖(佛手)瓜骑回来的。”农联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刘相生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又开始琢磨怎么种猕猴桃,出去跟人家学,回来就在地里试。今年收成不孬,果子口感也好,一上市就卖完了。”   果蔬种植,鼓了农民的腰包,也开启了“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的旅游模式。每个季节,嵩山都有让游人前来赴约的理由。为了让嵩山旅游不断提档升级,嵩山引进了淹子岭高山房车露营基地为主体的揽月岛旅游度假区和龙潭湖露营公园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户外露营。投资1亿元、占地3000亩的净心谷高端旅游度假和投资1.7亿元的龙虎山和和禅修度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露营小镇·花果嵩山”已成为嵩山的时尚新名片。
  源源不断的客流,推动了“后备箱经济”的风生水起。充满原生味道的蜜桃、杏仁、佛手瓜,“跳”进了后备箱,从乡野田园走向城市饭桌。“播种时穿着棉袄,收获时又穿上棉袄”的黑小米,其生产周期比普通黄小米长得多,营养成分更加丰富,之前因为养在深山人未识,价格不高也少有人问津。随着乡路的贯通和旅游的热潮,它的命运不断逆转,价格接连翻番。
  农家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新合村由村集体、村干部、村民共同入股成立合作社,把村里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办起了农家乐,经营起嵩山传统特色“十六八”宴席。十六个碟,八个碗,“一鸡二鱼三合菜……”上菜当中有文化。自营业以来,合作社月均收入上万元,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脱贫致富,村民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如此这般,特色农业与户外露营业态一道,构成了嵩山纵横交错的经济产业带。如果说,嵩山当地政府、村民自觉从维护生态角度进行一产种植,奠定了嵩山产业振兴的基础,那当地后来对一产进行三产开发、打通三次产业、奔向“新六产”的过程,则书写了产业振兴的“嵩山模式”。
  合作互助   产业兴旺
  发展特色农业,嵩山同时面临两重境遇:一是资源十分富足,气候、光热的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嵩山特色农业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山地面积占95%,农业设施基础薄弱,山里人缺乏市场意识和历练。现代农业如何在崇山峻岭扎根?现代农业要求高与现实起点低的矛盾如何破解?嵩山的经验,是持之以恒地发展合作经济,把农民组织带动起来。
  嵩山大力推行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铺就富民路。在这种模式下,村集体入股,村干部带动,村民自愿入股,打造利益共同体,激活了乡村金融的一池春水。有了各種资金、项目“阳光雨露”的滋润,嵩山11个中心村全部成立合作社。新合村办起了桔梗加工厂,产品直接销往韩国;朱家坡村办起了山楂切片厂,每年帮助群众销售山楂200多万斤……农民忙完农活,就来到厂里当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合作社作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也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在农村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联果蔬专业合作社刘相生告诉我们,“猕猴桃容易形成大小年,产量忽高忽低,区党工委、管委会就帮我们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请来专家,省里的专家再加上我们县里的‘土专家’,成立了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他们一年来好几回,手把手交给我们春天怎么留果、施肥,夏天怎么排涝、避免黄叶病,冬天怎么剪枝、定型。我们还加入了齐鲁嵩山农业技术微信服务群,平时有问题就从微信群里问专家。”
  合作社既提供统一服务,也有更大市场话语权,有联结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眼光和能力。马王村的盛世果蔬合作社理事长聂孝世带领社员去北京认证下“绿色食品”之后,就带着嵩山的拳头产品蜜桃、佛手瓜去青岛、日照等地“踢门槛”,结果都满载而归,和青岛利群、日照凌云、潍坊中百等大型商超签下的都是长期合同。
  加入合作社,脱贫有指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也离不开产业带动。在黄谷村,每年净利润的30%分红给农户,同时提取净利润的40%作为村集体收入。针对贫困户,一条“土地流转+贫困户务工+脱贫技能培训”之路也渐渐成型。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与贫困户签订劳动用工协议、吸纳贫困户参与农业生产,不少贫困户在农场边务工边学习,不仅保障了生活,还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有效保障了他们的生活。截至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彻底脱贫。青山含黛,绿水悠悠,绿水青山正成为嵩山百姓的幸福靠山。
其他文献
《山东画报》:您个人从何时开始关注和研究研学旅行,出版这套研学旅行图书的初衷是什么?  彭其斌:2008—2012年,我在学校负责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管理,由于工作需要,对研究性学习做了一些学习和研究。2012—2017年,我在原济南市教科所交流工作以及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期间,又参与了一些学校的课改方案和研究课题的论证工作,其中有一些就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正因为这些工作
期刊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不知道你的阅读理由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看完书或文章,阅读体会可能很深,但合上书却想不起内容,向别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不仅说不出重点,常常说起来也是毫无生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李胜利、甘其勋的《小学快速阅读金钥匙》给了清晰的训练步骤,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还能加强阅读效率。  李胜利、甘其
期刊
2017年,一部与国家记忆有关的《大三线》纪录片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汗水、青春、生命,艰辛、激情、无畏,忠诚、拼搏、牺牲……”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的三线建设,在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1966年去贵州支援三线建设的经历更是周传孝挥之不去的记忆。翻看以前的老照片,支援三线的那段时光历历在目,周传孝老人记
期刊
稷下学宫促进了先秦学术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重要的一环,其辉煌的成就对后世影响甚远,从其促成中国文化史上巅峰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历史功绩看,其地位和贡献可见一斑。  在稷下这个自由、宽松的学术天地中,各大学术派别诸如儒、道、法等相互辩难,他们还对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内心德、欲、情、智的关系,以及人身与外界物、俗、时、俗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各家各派各抒己见,稷下学宫成
期刊
陶渊明说到底是一个回归田园的儒生。他因归去而幸福,也因归去而痛苦,心系两端,顾虑重重,并非是回到田园就彻底轻松了。人是在这儿了,但心并不能完全收在篱笆墙内。他仍然要不断地说服自己,让田园生活变得单纯快乐起来。  陶渊明的矛盾和徘徊常常反映在诗文中。“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归鸟》)这里写鸟的徘徊和往返,也是见景生情。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那种“役
期刊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视频:一辆运送苹果的大型汽车在某地翻了,苹果散落一地,周围的群众围拢来疯抢。汽车主人报警,可没想到派出所的警察竟然都无法制止。在汽车主人无助的哭喊中,人们不禁会想,如果法律不能保护道德底线,如果面对无理、无赖或侵犯无能为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如何维护?全面依法治国又从何谈起?于是我们想到《尚书》“明于五刑,以弼五教”的话,还想到了孔子“五刑所以佐教”的话。  孔子一生从政时
期刊
沿着稻庄镇的主干道路转一转,高效工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带、住宅区和村庄等有序分布,厂区里有条不紊地生产着,农场里各种作物长势喜人,住宅区和村庄整洁优美,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稻庄镇正从多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在山东吉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组装车间
期刊
11月19日,“勇立潮头 走在前列”——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摄影展,在山东书城五楼山东出版美术馆隆重开幕。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档案实物、一段段影像画面,全景式展示40年来山东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推进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生动再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带领全省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壮举。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红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
期刊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大诗人陶渊明曾吟唱出一派闲适的田园生活。如今,这幅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兴隆街道徐徐展开……  “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我们村像样的路不多。村里的路不好走,也很窄,会车都很困难,有的地方骑电动车都得下车推着走。”后李村的齐大爷说道,“如今经过一年多建设,我们村水泥路多
期刊
编者按Editor's note  精准脱贫,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之一。全国将在2020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山东省扶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  多年来,全省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广大“第一书记”不辱使命,为民担当,敢于打硬仗,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斐然。  目前,全省仍有上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临沂市扶贫办督导考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