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问题设计点亮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问题成为一堂课的基本活动单元,课堂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巧妙的设问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智慧火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甚至有人说:有效的问题设计=良好的教学效果。足见,问题设计魅力之大,引无数同仁“竞折腰”。
  教师利用问题来展开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反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考虑到方方面面,尽量将问题的效用扩大到最大化。
  我们应思考的是在常态课下如何有效设计问题?常态课下如何打造精彩的问题空间?
  一、精彩的问题须“吃透”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精彩的问题哪里来?从教师的角度说,它来自于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透彻理解和精心提炼。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导航,教师应在吃透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问题的设计,必须清楚知道“为什么提问”“提问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落实什么样的知识点”。如果只是为提问而提问,不仅会混淆学生认知,而且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精彩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这是问题设计的根本要求。问题设计再简练、资料选取再新颖,但远离目标,一切都是空话。
  二、精彩的问题要“摸透”学生实际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初一学生已经有了很多的知识储备,而有的學生可能只是死读书,此外不同学生的理解、分析等能力也有所不同。基于这种学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能需要有两手准备的打算,应该思考:如果这个问题对于该班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我可以准备哪些问题去引导?或者我该提供什么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
  问题是为激发学生思维而准备的,如果远离学生的实际,一切就只是形而上。在问题设计时必须经常蹲下身来看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水平等有个透彻的了解。考虑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1.开放生成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空间具有多向性、动态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心理学认为,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无论采用哪种提问方法,都不能无视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不能给学生“框式题目”“框式答案”,否则,往往会产生一个“紧箍圈”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该善于对学生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充分给学生“松绑放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的开放并非毫无边界,而是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教师要充分地发掘丰富的“学生资源”,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问题的开放性,体现在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状态。
  2.层次递进性的问题。问题要体现层次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在常态课下,我们的问题设计必须重视学情,有的放矢。学生有共性,更有差异,有所准备地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有所准备地将问题分解,恰当引导,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三、打造精彩的问题空间
  1.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让学生有感而发的具体事件。
  2.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激起学生探究。问提的创设既要让学生感到有困难,又要使学生有解决的信心,所谓“跳一跳,摘桃子”。教师的课堂提问内容一般包括事实性问题和思考性问题。事实问题强调对具体事实或信息的回答,而思考性问题往往包括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判断、推理、评价等思维过程。在提问所创设的情境中,问题不仅具有思考性,而且是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探索的原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引导他们思考有哪些解决措施。
  3.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意有一定的生成性。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已知知识的提示、资料,或将一些问题分解,使之更有梯度,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4.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进行适当的分工。当教师一个问题抛出后,按照学生的常规思维,很多时候会“英雄所见略同”,这样一来,固然答案容易得到,但很多时候,也容易错过很多精彩有见解的看法。因此,情境问题的设置,有时教师针对问题回答的角度适当地进行分工的话,在课堂上就可以听到更多精彩的回答。
  5.问题情境设置,必须注意方法的指导。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很多时候,教学在问题的设置提问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方法的指导和介绍。这种方法的介绍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6.问题情境设置,必须给学生留有回味的空间。提出一个巧妙的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学生回味空白上布白。在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回味此问题的巧妙之处,提出他们心中所想,教师可利用“反问”“串问”促使学生产生顿悟之感,使学生顿觉妙手回春之效。教师的“串问”“多媒体问”时刻给学生以激情和活力,给学生“自问”“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总之,无论是“教师问”还是“学生问”,教师都应在巧用回味的时间空白时,让学生在回味的时空中引发争鸣,产生共鸣,时刻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7.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恰当的反馈。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心情往往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有误的学生给予积极鼓励,尤其要注意避免当众奚落、嘲讽、挖苦学生。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态度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精彩课堂已不在乎课件有多精美、内容有多全面。精巧的问题情境设计及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机敏地回应必定是最大的课堂亮点,而这一独具创造性的环节势必将最大限度挑战教师的“功底”与“智慧”。
其他文献
江苏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再次向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实施教育新政,嚴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如果我们疏于管理,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速,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学校留守儿童人数增加,寄宿生越来越多,如何安排学生的在校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
紧跟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被重视,其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据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紧跟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也得到越来越
“自信,是激起孩子们心灵的火花”是我当班主任工作几年来的深切体会。所谓“自信”就是有信心,有勇气,有志气,对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有追求、有目标。  一个班集体由几十名性格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自然会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十个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班主任应该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以辩证的观点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全面地、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全面地要求学生发展,并最终达到个体全面发展的目
摘 要: 当前不少初中生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厌学情绪。基于厌学的危害性比较大,文章从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出发,分析了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了缓解该地区农村初中生厌学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厌学心理 成因 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与生理症状的厌食相似,是一种生理意义上对知识的厌食行为,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排斥,由此
进入高三,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同学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态,影响到学习和身心健康.我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多数学生感觉“累!”;有的学生内心有点“烦!”;
摘 要: 文章从网络给职业中专德育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出发,就人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如网络对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对德育的方法、对德育的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了比较清晰的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这对职业中专德育更好地应对网络的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网络 职业中专 德育    21世纪,“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则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0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疗效,其中570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术史论,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端正审美观念,增进学生对世界美术的包容心和民主观,内化学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美术史 美术教学 意义    美术史是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建筑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美术种类的历史,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个方面的结合点,这是我
摘 要: 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什么是有效性教学,提出了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从备课反思、上课反思和课后反思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反思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有效性的含义很广,可能指的是效率,在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把效率解读得很好。也可能是指效益,就是几个方面都好,有又好又快的意思。也可能是指效果,关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