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空气墙”惹的祸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最危险的不是遇到敌机,而是……空气!
  变快的危险
  一切都要从飞行速度说起。早期的飞机速度很慢,远远低于音速。但自从喷气式飞机被设计出来,飞机的速度开始逐渐接近、超越声音的速度。
  意外就是从这时开始频频发生:飞机速度陡然增大时,天空就会发出雷鸣似的声音,紧接着,飞机立刻被炸得粉身碎骨,就像撞上了一座大山!
  凶手竟是空气
  科学家们对这些怪事作了深入調查,发现撞碎飞机的竟然是“空气墙”!
  原来,一切运动的物体都会以一定压力,把物体前面的空气压紧,形成一垛肉眼看不见的“墙”。物体运动速度越大,空气密度越大,这垛“墙”越坚固。当飞机开始超越音速时,就势必会撞上与音速相同的空气墙。
  科学家找到了穿越“空气墙”的办法: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下外形,机身做成纺锤体,两头尖、中间粗,机翼尽量朝后掠,就可以让飞机顺利穿过空气墙了。
其他文献
支架本是建筑学用语,指为便于工人施工而搭建的脚手架。作文的支架是指语文教师为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而为学生提供的写作帮助。作文的本质是“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①,学生独自实现这个转变是有难度的。数据显示:中学生不喜欢写作和害怕写作文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54.5%②,这其实是学生思维转变发生困难的侧面反映。在教学中,若能给学生搭建一个作文的支架,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生活积累到思维活动
日前,今年夏季最壮观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登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星空摄影师紛纷用镜头记录下了绝美的英仙座流星雨美图,为人们带来了非同一般的视觉盛宴。
“开放”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鲜明旗帜。“守株待兔”式的传统阅读教学弊病显而易见:教师就像守着“标准答案”的农夫,等待着学生“自投罗网”,可是由于“诱饵”不太新鲜或难以下咽,学生很难被吸引,到头来老师等到的只是“自问自答”式的“自投罗网”。  开放是一剂良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正如所有的疾病医治一样,即便用对药,如果用药不准,仍会过犹不及。开放的观念虽深入人心,但是
就意象本身而言,它在诗中总是置于前景,它所能指的角度是辐射状的,所指的意义总是难以确定的。诗歌意象是“使一种语言变成间接的语言”(罗兰·巴尔特语)最好的媒介,而意象经营所形成的诗歌意境总是一个等待读者进入的开放空间。从这个角度看,置于前景的意象其外观特征就是象征,抑或隐喻。  象征  有“象”,必有“征”,是之谓象征。象征是一个合成词,“象”与“征”最早是分开说的。  汉语中的“象”最初指事物的形
经济学家约翰·李斯特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甲和乙各自被给予100元现金,甲拥有决定权,他可以把乙的錢全都拿走,如果甲愿意,也可以从自己的钱中分任何数目给乙。那么,甲会无私地把自己的钱给乙吗?实验结果大跌眼镜,只有10%的局中人愿意给乙一些钱,超过60%的局中人从乙处拿钱,超过40%的人拿走了乙所有的钱。这项实验(还有其他延展实验)颠覆了人们对“利他主义是人的本性”的认知。其实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
一    暑假来了,报什么班好呢?外语班、钢琴班、武术班、电脑班……只要你能想到的,应有尽有——就算你想不到的,也肯定有!   想不到的?那会是什么班呢?你一定会问。告诉你吧,是“超人特训班”!“超人特训班”是干什么的?当然是把人训练成超人的班,笨!   暑假之前,我的老爸就替我报了一个。报名那天,是我们这个城市最热、最干、最难受的一天,大多数人都躲在家中享受空调,但是,“超人特训班”报名地点家长
5月1日,期盼已久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啦!看到笔者一脸兴奋的样子,有人看不下去了,挖苦道:“不就是个世博会嘛,充其量就是个升级版的‘世界之窗’,有必要那么激动吗?”NO!这样想绝对是大错特错!“一切始于世博”绝非戏言。看世博需要一双“慧眼”,否则会悔之莫及哦。    看点一:尖端的科技    从1851年到今天,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9年的历程,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世博会走
在2008年12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了南宁第四中学的校园,有幸参加他们学校正在举行的班级感恩活动。  从主教学楼上走过,一间教室里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仔细一看,原来这里正在开展一堂感恩主题班会。讲台上,一名学生正给同学们述说着他的故事:每年冬天,妈妈的脚部都会裂开一些皮皱,很疼。有一次他和妈妈在超市里看到一台治疗这种状况的仪器,妈妈非常喜欢,可最后因为贵了点没舍得买。他觉得自己该为妈
一道红光闪过,汤姆·克鲁斯完成了用虹膜解锁拯救世界的紧急任务。如今,虹膜识别这种看上去有些魔幻的高科技,不仅仅是《碟中谍》里的传说,还要逐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日前,“刷眼”利器——远距离虹膜识别一体机问世了。这个家伙有什么厉害之处呢?原来,用它扫一眼就能识别出人的真实身份,使身份认证更加快速而精准。  在虹膜面前,密码都是浮云  在互联网时代,密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北京生活的时候,我认识了两位正相反的中国朋友。一位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精英男”A君,一位是在浙江省的某乡镇学校里仅仅读完了六年小学的“乡村女”B君。两人同是1984年生人,但是在我看来,B君要比A君幸福千百倍。  B君是浙江温州人,小学毕业之后,她像很多同龄人一样进入了中学继续读书。但是在14岁那年,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去北京做生意。如今她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三里屯的亚秀服装市场里有她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