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移情是一种心理上的认知以及情绪,一方面能够帮助分享他人的情感,对让人所处的处境以及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并对他人身处的环境感同身受,这就充分说明这是一种对他人所处的环境及处境的感同身受的,但是又能够在这一过程之中能够充分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过程,这一行为要求执行者需要具有两个基本的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认知与情绪,而幼儿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对象,不仅要提升幼儿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更应该培养幼儿与其他人分享情感,并在分享情感的过程中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加深对他人的理解。当前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重点已经逐渐突破传统教育的缺陷,逐渐走向移情教育。本文具体立足于移情的内涵,对大班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体通过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在幼儿园、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以及他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关键词:移情能力;认知;情绪
由美国的心理学以及情绪学的研究学者霍夫曼对幼儿移情及移情与社会性行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在研究中发现: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而且这是幼儿在幼年时期形成自己的品性与性格形成的重要动力,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的国家教育需要重视幼儿的移情教育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的孩子近八成都出生“四二一”的标准模式之中,而自己周边的好朋友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本篇文章对于熟悉学前教育当前移情水平的认识与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情绪教育与亲社会行为的管理,从这一点上而言,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反复性以及持续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与途径,提升幼儿的移情水平,才能够在未来的移情教学过程之中,取得显著性的教学效果。
一、移情的内涵
移情(英文transference),起源于精神分析学的概念。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相结合的精神分析,是指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情绪,是来访者对于自己曾经经历的事件,以及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投射到被访者身上的过程,从而形成移情的行为,也是幼儿期在与父母或其他人际关系(朋友、亲戚以及同事)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出现并未解决的问题。而移情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渴望成功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成功的渴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一定的反感或者产生一系列的抵触或防御性的心理。而在本案例中正转移为正面性的转移,后者可以被称之为负向的转移。因为幼儿的年纪较小,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就会感觉幼儿在移情问题的处理中略显稚嫩。
二、大班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移情的外在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
首先分析这一影响移情的外在因素,我们可以从独生子女的家庭出身来说,独生子女由于出生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之中,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大小事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在遇到集体性问题的时候,也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而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其他人的利益。父母的移情能力,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决定了他们是否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尝试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情感,这些都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刚满3岁的幼儿,家里每次有客人光顾,她外婆、爸爸妈妈总会给客人端茶倒水。有一次我去她家,爸爸不在家,外婆和妈妈都在忙着跟我们讲话,忘记了倒水,孩子默不作声地跑到厨房拿了一次性杯子,过来拉拉外婆的衣角,示意外婆给我们倒水,并跟外婆讲:外面太热了,阿姨要喝水。正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幼儿具备了为他人着想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而这些行为恰恰又为日后的分享、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同伴交往的因素
同伴交往中认知性的矛盾对于孩子的移情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每个孩子的同伴以及交往的因素不尽相同,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在判断的同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影响移情的内在因素
1.依存性(依恋)的情绪因素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都有依恋、依赖的情绪,这种感情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与不同职业的人之中,当然这种感情既然属于人之常情,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幼儿,依存性在幼儿的情绪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能够发现幼儿出现依存性的情绪,是针对幼儿依存的对象,进而向咨询者进行转移的过程,而移情的目标比较广泛,具体包括老师、医生以及其他职业的人身上。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依存性的表现都是不利的,比如幼儿希望父母不要虐待自己,而自己在从小的时候,就谨遵家庭的教诲,在家庭生活中,好好听父母的话,最终不会出现自己所担心的问题。因此,从这一点上而言,我们需要对幼儿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与控制,就能够把握幼儿的心理与情绪。
2.恋爱情感
移情表现比较集中存在恋爱情感的过程之中。比如幼儿对于老师的过度依赖以及对于老师的过于倾慕,就会导致幼儿对于老师出现一种心理的冲动,而这种心理上的冲动就比较类似于恋爱的情绪。如前所述,3岁的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但是由于受语言和认知等限制,他们的移情能力发展较简单和不够完善。因此,当幼儿表现出移情行为时,成人应当及时鼓励。如果老师经常采用忽视或回避,幼儿会以为这种行为或情感是不合适的,是不受他人欢迎的,长此以往,幼儿的移情能力也就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与其单独设计游戏或训练活动试图促进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不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契机,鼓励幼儿关注他人情感,从而提升移情能力。 3.双向感情
移情表现大多数都会反映为第三类问题,就是双向的感情,如爱与恨、想要靠近又想远离、一面相信一面怀疑的心理情绪,那么成人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即当前幼儿对于移情没有抵抗或者抵触的情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从不安中解放自己,从而通过移情使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三、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移情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渴望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为在与其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之中,就可以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即使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之中,表达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表达也会有不清晰的情况,让幼儿在活动之余,能够自己进行移情练习。
1.让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状态的经历与体验
我们可以对高兴、伤心、哭泣、愤怒等表情进行演示以及表现,让幼儿观看上述的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经历,就可以对这些情绪进行一定的判断,随即对情绪以及所处的情感状态进行匹配,这样幼儿就会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属于上述基本情绪的哪一种,一方面就是幼儿当前所处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就是产生上述情绪的原因,让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状态的经历与体验,此举的宗旨就是对幼儿进行情绪以及情感的教育,培养自己的情绪以及情感的经历与体验。
2.生活角色转换,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
老师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故事以及活动展现自己的情绪,为幼儿的移情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幼儿将角色进行充分理解的同时,能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
3.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移情行为的训练
(1)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的阅读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老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背景,可以首先讲述故事的大纲,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后半部分,并完整地进行情境表演。《小明不哭了》《我的朋友多》等这些故事都能够为幼儿带来比较强烈的满足感,并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使移情行为的训练贯穿于幼儿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组织开展美食等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食物进入活动的现场,并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可以对食品的名称与特色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放于指定的区域,就可以让幼儿在比较趁手的区域进行实物的选取,紧接着就可以让老师再组织幼儿谈谈自己对于美食以及活动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增进了感情,同时也共同分享其中的幸福与喜悦。
(3)在每天的情绪训练中渗透移情练习。比如,在吃饭、散步、学习、放松等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文明以及有礼貌的行为,就能够对幼儿出现的移情的行为进行及时性的称赞。
(二)在与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这里所说的与人交往,就是指幼儿与老师、家长的交往,当然更是指幼儿之间的交往和与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幼儿走出家庭,随后走进幼儿园,其需要针对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工作人员,而且还有与幼儿一样同龄的小朋友,老师需要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激发幼儿移情的动机,挖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而且幼儿移情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培训的持续性、反复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就能够事半功倍,提升幼儿的移情的水平。3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爆发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他们渴望交谈,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虽然有时他们的表达并不完整清晰)。因此,老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移情练习。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在吃饭和午睡环节,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谦让、分享等行为,对幼儿出现的移情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可供开展移情训练的内容适当加以延伸或拓展,鼓励幼儿互动,等等。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作为幼儿生存的首要空间,其对于家庭的环境是十分敏感的,而且在家庭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接收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说明家庭生活对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幼儿交谈。同时,可以借助其他媒介,引导幼儿尝试以他人的立场与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体会他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电视节目中有相关情景、街上或社区中有弱势的人群等的相关剧情时,家长可以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以帮助幼儿们充分形成移情的意识,并将此种意识转变为行为。父母要注意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交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幼儿交谈。同时,还可借助媒介的力量,引导幼儿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电视节目中有相关情景、街上或社区中有需要关爱的人群、动画片中有相关的剧情时,家长可以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形成移情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本文具体立足于移情的内涵,进一步对大班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篇文章具體通过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最终得出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具体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为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移情、在与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薇.浅析移情训练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作用[J].卷宗,2020(01):240.
[2]李燕.幼儿教师的移情能力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价值与影响途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Z1):54-56.
[3]王晶,赵常芝,赵秋明,等.幼儿和他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心理理论和移情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梁梅芳.观察反馈移情——提升老师谈话能力的三种途径[J].动漫界:幼教,2019(12):40-41.
作者简介
李向前,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关键词:移情能力;认知;情绪
由美国的心理学以及情绪学的研究学者霍夫曼对幼儿移情及移情与社会性行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在研究中发现: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而且这是幼儿在幼年时期形成自己的品性与性格形成的重要动力,是幼儿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的国家教育需要重视幼儿的移情教育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的孩子近八成都出生“四二一”的标准模式之中,而自己周边的好朋友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本篇文章对于熟悉学前教育当前移情水平的认识与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情绪教育与亲社会行为的管理,从这一点上而言,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反复性以及持续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与途径,提升幼儿的移情水平,才能够在未来的移情教学过程之中,取得显著性的教学效果。
一、移情的内涵
移情(英文transference),起源于精神分析学的概念。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相结合的精神分析,是指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情绪,是来访者对于自己曾经经历的事件,以及对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投射到被访者身上的过程,从而形成移情的行为,也是幼儿期在与父母或其他人际关系(朋友、亲戚以及同事)中的关键人物之间出现并未解决的问题。而移情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正转移和负转移。正转移,如渴望成功及希望从治疗者身上获得成功的渴望。负转移,如对治疗者产生一定的反感或者产生一系列的抵触或防御性的心理。而在本案例中正转移为正面性的转移,后者可以被称之为负向的转移。因为幼儿的年纪较小,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就会感觉幼儿在移情问题的处理中略显稚嫩。
二、大班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移情的外在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
首先分析这一影响移情的外在因素,我们可以从独生子女的家庭出身来说,独生子女由于出生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之中,难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大小事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在遇到集体性问题的时候,也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而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其他人的利益。父母的移情能力,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的情绪情感,决定了他们是否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尝试为他人着想和体会他人情感,这些都对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刚满3岁的幼儿,家里每次有客人光顾,她外婆、爸爸妈妈总会给客人端茶倒水。有一次我去她家,爸爸不在家,外婆和妈妈都在忙着跟我们讲话,忘记了倒水,孩子默不作声地跑到厨房拿了一次性杯子,过来拉拉外婆的衣角,示意外婆给我们倒水,并跟外婆讲:外面太热了,阿姨要喝水。正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幼儿具备了为他人着想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和行为,而这些行为恰恰又为日后的分享、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同伴交往的因素
同伴交往中认知性的矛盾对于孩子的移情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每个孩子的同伴以及交往的因素不尽相同,我们可以进一步判断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判断,在判断的同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因素,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影响移情的内在因素
1.依存性(依恋)的情绪因素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都有依恋、依赖的情绪,这种感情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与不同职业的人之中,当然这种感情既然属于人之常情,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幼儿,依存性在幼儿的情绪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能够发现幼儿出现依存性的情绪,是针对幼儿依存的对象,进而向咨询者进行转移的过程,而移情的目标比较广泛,具体包括老师、医生以及其他职业的人身上。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依存性的表现都是不利的,比如幼儿希望父母不要虐待自己,而自己在从小的时候,就谨遵家庭的教诲,在家庭生活中,好好听父母的话,最终不会出现自己所担心的问题。因此,从这一点上而言,我们需要对幼儿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与控制,就能够把握幼儿的心理与情绪。
2.恋爱情感
移情表现比较集中存在恋爱情感的过程之中。比如幼儿对于老师的过度依赖以及对于老师的过于倾慕,就会导致幼儿对于老师出现一种心理的冲动,而这种心理上的冲动就比较类似于恋爱的情绪。如前所述,3岁的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但是由于受语言和认知等限制,他们的移情能力发展较简单和不够完善。因此,当幼儿表现出移情行为时,成人应当及时鼓励。如果老师经常采用忽视或回避,幼儿会以为这种行为或情感是不合适的,是不受他人欢迎的,长此以往,幼儿的移情能力也就可能得不到较好的发展。因此,与其单独设计游戏或训练活动试图促进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不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契机,鼓励幼儿关注他人情感,从而提升移情能力。 3.双向感情
移情表现大多数都会反映为第三类问题,就是双向的感情,如爱与恨、想要靠近又想远离、一面相信一面怀疑的心理情绪,那么成人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即当前幼儿对于移情没有抵抗或者抵触的情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从不安中解放自己,从而通过移情使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三、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移情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渴望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因为在与其他人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之中,就可以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理解,即使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之中,表达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表达也会有不清晰的情况,让幼儿在活动之余,能够自己进行移情练习。
1.让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状态的经历与体验
我们可以对高兴、伤心、哭泣、愤怒等表情进行演示以及表现,让幼儿观看上述的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经历,就可以对这些情绪进行一定的判断,随即对情绪以及所处的情感状态进行匹配,这样幼儿就会知道自己现在的情绪属于上述基本情绪的哪一种,一方面就是幼儿当前所处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就是产生上述情绪的原因,让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状态的经历与体验,此举的宗旨就是对幼儿进行情绪以及情感的教育,培养自己的情绪以及情感的经历与体验。
2.生活角色转换,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
老师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故事以及活动展现自己的情绪,为幼儿的移情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幼儿将角色进行充分理解的同时,能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
3.有意识地组织幼儿进行移情行为的训练
(1)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的阅读并进行情境表演活动。老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背景,可以首先讲述故事的大纲,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后半部分,并完整地进行情境表演。《小明不哭了》《我的朋友多》等这些故事都能够为幼儿带来比较强烈的满足感,并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使移情行为的训练贯穿于幼儿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2)组织开展美食等的活动。我们可以让幼儿带上自己喜爱的食物进入活动的现场,并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可以对食品的名称与特色进行简要的说明,然后放于指定的区域,就可以让幼儿在比较趁手的区域进行实物的选取,紧接着就可以让老师再组织幼儿谈谈自己对于美食以及活动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增进了感情,同时也共同分享其中的幸福与喜悦。
(3)在每天的情绪训练中渗透移情练习。比如,在吃饭、散步、学习、放松等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文明以及有礼貌的行为,就能够对幼儿出现的移情的行为进行及时性的称赞。
(二)在与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这里所说的与人交往,就是指幼儿与老师、家长的交往,当然更是指幼儿之间的交往和与社会上其他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幼儿走出家庭,随后走进幼儿园,其需要针对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老师以及工作人员,而且还有与幼儿一样同龄的小朋友,老师需要在未来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激发幼儿移情的动机,挖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而且幼儿移情能力培养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培训的持续性、反复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就能够事半功倍,提升幼儿的移情的水平。3岁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爆发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说话欲望,他们渴望交谈,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虽然有时他们的表达并不完整清晰)。因此,老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游戏和活动中渗透移情练习。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在吃饭和午睡环节,可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谦让、分享等行为,对幼儿出现的移情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可供开展移情训练的内容适当加以延伸或拓展,鼓励幼儿互动,等等。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作为幼儿生存的首要空间,其对于家庭的环境是十分敏感的,而且在家庭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接收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说明家庭生活对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幼儿交谈。同时,可以借助其他媒介,引导幼儿尝试以他人的立场与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体会他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电视节目中有相关情景、街上或社区中有弱势的人群等的相关剧情时,家长可以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以帮助幼儿们充分形成移情的意识,并将此种意识转变为行为。父母要注意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交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幼儿交谈。同时,还可借助媒介的力量,引导幼儿尝试体会他人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当电视节目中有相关情景、街上或社区中有需要关爱的人群、动画片中有相关的剧情时,家长可以应时应景地与孩子交流,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形成移情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本文具体立足于移情的内涵,进一步对大班幼儿移情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篇文章具體通过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最终得出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方法,具体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为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移情、在与人交往时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薇.浅析移情训练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作用[J].卷宗,2020(01):240.
[2]李燕.幼儿教师的移情能力对幼儿情绪调节的价值与影响途径[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Z1):54-56.
[3]王晶,赵常芝,赵秋明,等.幼儿和他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心理理论和移情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梁梅芳.观察反馈移情——提升老师谈话能力的三种途径[J].动漫界:幼教,2019(12):40-41.
作者简介
李向前,女,安徽阜阳人。安徽省阜阳市清河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