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病理责任分析与纠纷防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you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医疗领域中体现为不断发展的远程医疗技术.远程医疗是通过快速的互联网连接和在专用设备的帮助下,使医师可以为在不同机构或地区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方法。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化生主要指内膜腺体细胞的形态变化.1980年Hendrickson和Kempson[1]描述了7种子宫内膜化生性改变,认为这些内膜变化既不是肿瘤性也不属于癌前病变范畴,但经常和内膜增生及癌并存,容易混淆.我们就子宫内膜化生的组织学类型、临床意义,及其与内膜增生和内膜癌的关系进行文献复习,同时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进行讨论,希望有益于提高病理医师对本组病变的认识,特别是如何更好地分析子宫内膜刮除
期刊
随着分子医学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已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目前临床应用的个体化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这两种基因变异型肺癌均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靶点检测技术及上市的靶向药物,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期刊
为促进我国神经病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和病理学分会脑神经病理学组主办、山东省立医院承办的全国神经病理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理读片讨论会于2013年4月9至14日在济南举行,全国各地近200人参会。
白20世纪70年代初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问世后的30余年来,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诸如高分辨力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以及PET-CT等新型检查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影像技术使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变得相对简单易行。
期刊
目的 观察CD2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明确、病例资料齐全的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共80例,并且已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了肿瘤组织中 Ki-67、CD20、CD79a、CD3、CD43、CD5、cyclin D1 、bcl-2、CD10、bcl-6、GC
患者女,55岁.右膝关节外侧肿块伴疼痛5年.患者5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膝关节处有一肿物,约"绿豆"大小,伴有疼痛,未给予重视,后逐渐增大于2009年12月22日入院.体检:肿物位于右膝关节外侧,略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大小约1.5 cm×1.5 cm.B超示低回声,临床诊断:神经纤维瘤。
期刊
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fibrohistiocytic tumor)以往被定义为"由具有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之瘤细胞所组成的肿瘤",但近年学者认为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的间叶性细胞或具纤维母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组成,部分病例内的瘤细胞还显示程度不等的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肿瘤内所含有的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多属于反应性,故从本质上讲,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归属于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可能更
期刊
目的 探讨乳腺基底样浸润性小叶癌(ILC)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进展及预后.方法 对4例乳腺基底样ILC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Max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cadherin、p120 caten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63、p53、Ki-67染色,对其进行随访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4例乳腺基底样ILC,1
患者男,69岁.因右侧颌下无痛性肿块3个月于2010年3月就诊.体格检查:有颌下扪及2个肿物,大小约3.5 cm×2.5 cm,质中,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其他部位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身体其他部位未见明显病变.MRI示右侧颌下腺前外侧见2个肿大的淋巴结,颌下腺受压,但颌下腺未见异常.入院后完整切除肿大的淋巴结.病理检查:送检灰红色组织2个,大小3.0 cm×2.5 cm×1.5 cm及3.4
期刊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术后治疗及与生存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松果体区及第三脑室后部肿瘤386例,新生儿松果体组织2例,成人松果体组织2例.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组织化学染色、16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结果 确诊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5例,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1例为复发病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乳头状结构及实性细胞区,乳头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