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学校要依据学情,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项目都应呈现多样化,加强落实;有效组织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注重实效,转变形式,推行“教学 训练”一体化体育课模式,丰富校本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真正实现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小学生;兴趣爱好;校本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72-03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9年4月29日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我们对在校3~6年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后进行比赛数据、统计观察、核实数据,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方式、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落实,实施校本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途经。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本校作为市级排球项目传统校特色,利用上下午大课间半个小时,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阳光亮眼操、七彩阳光广播操、自编排球操、武术健身操;第二部分学生自垫、对垫排球活动,有力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根据学校的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观察、了解,约有9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加强了相互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增强了友善相处。其中3~4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月大课间练习,70%的同学能完成自垫球;5~6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月大课间练习,75%的同学能完成自垫球;经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练习,3~6年级85%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自垫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课间活动坚持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坚持安全第一,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完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注重实效,尽显校本特色
作为石家庄市排球传统学校,学校加强对全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学生排球运动技术,逐步形成并发展学校排球特色运动。
学校开设排球课教学并列入校本课程,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与排球运动。普及与提高是一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多年来,我们摆正了普及与提高的位置。要提高排球技术水平,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实现1~6年级人人有排球,全校学生人人爱排球。
表1、表2显示,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生排球垫球平均个数有了显著提升。大课间开展垫球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很大程度上放松师生紧张的情绪。
三、转变形式,推行校本模式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关键,对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运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基础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本校1~6年级开足体育课,其中3~6年级专设排球、田径课。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开展排球、田径技术教学。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吸引力。
田径课从3年级起,课堂教授田径基本运动技能,使每一位同学掌握跑、跳、投的基本运动技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但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也不尽相同,要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因田径课比较枯燥,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激发其兴趣,例如,在学立定跳远时采用“小青蛙”学本领情景教学,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又快乐学习。铅球技术课因为小学生力量不足,比较危险,可以采用实心球代替铅球教学等方法。在教学的同时,发现特长生,重点培养。四节体育课加上二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就实现了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无缝衔接,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学、练,在课外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补充活动,丰富校本阳光体育运动
在展开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能力,逐步增加小型课外活动,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引领学生学习其他的体育项目,武术健身操、健美操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每年9~12月在全校展开每月一主题活动——“全员参与趣味运动会”,老师、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校掀起了我运动,我快乐的高潮。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老师也加强了体育锻炼。参加区市级比赛之余组织学生每月一主题活动,开展一项小型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运动技术的学习是枯燥的,通过小型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比赛的输赢更加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小型比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学生自发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从表3看出本校连续3年投入2万余元购置体育器材,进行更新、维修、补充使用。本校目前拥有大小器材1800余件,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主动借用体育器材,自觉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充实的体育器材,促进了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虽然进展顺利,取得一定成果,但更加系统科学的组织实施策略仍在探索之中;阳光体育运动在本校出现了一片良好形势,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绝非易事,并非一日之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绝非一校之谈。应中小学、高校携手,最大限度地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气氛,真正实现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责任编辑 吴小春】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小学生;兴趣爱好;校本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72-03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9年4月29日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我们对在校3~6年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后进行比赛数据、统计观察、核实数据,运用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方式、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落实,实施校本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途经。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本校作为市级排球项目传统校特色,利用上下午大课间半个小时,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阳光亮眼操、七彩阳光广播操、自编排球操、武术健身操;第二部分学生自垫、对垫排球活动,有力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根据学校的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适合本校实际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观察、了解,约有9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学生之间加强了相互交流,培养了团结合作,增强了友善相处。其中3~4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月大课间练习,70%的同学能完成自垫球;5~6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月大课间练习,75%的同学能完成自垫球;经过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练习,3~6年级85%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自垫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成功的愉悦,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课间活动坚持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坚持安全第一,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完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注重实效,尽显校本特色
作为石家庄市排球传统学校,学校加强对全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学生排球运动技术,逐步形成并发展学校排球特色运动。
学校开设排球课教学并列入校本课程,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与排球运动。普及与提高是一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多年来,我们摆正了普及与提高的位置。要提高排球技术水平,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实现1~6年级人人有排球,全校学生人人爱排球。
表1、表2显示,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后,学生排球垫球平均个数有了显著提升。大课间开展垫球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很大程度上放松师生紧张的情绪。
三、转变形式,推行校本模式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关键,对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体育知识,发展运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基础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本校1~6年级开足体育课,其中3~6年级专设排球、田径课。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开展排球、田径技术教学。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的活力和吸引力。
田径课从3年级起,课堂教授田径基本运动技能,使每一位同学掌握跑、跳、投的基本运动技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但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各班学生的体质也不尽相同,要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因田径课比较枯燥,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激发其兴趣,例如,在学立定跳远时采用“小青蛙”学本领情景教学,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又快乐学习。铅球技术课因为小学生力量不足,比较危险,可以采用实心球代替铅球教学等方法。在教学的同时,发现特长生,重点培养。四节体育课加上二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就实现了体育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无缝衔接,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互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中学、练,在课外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补充活动,丰富校本阳光体育运动
在展开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运动能力,逐步增加小型课外活动,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引领学生学习其他的体育项目,武术健身操、健美操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每年9~12月在全校展开每月一主题活动——“全员参与趣味运动会”,老师、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校掀起了我运动,我快乐的高潮。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老师也加强了体育锻炼。参加区市级比赛之余组织学生每月一主题活动,开展一项小型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运动技术的学习是枯燥的,通过小型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比赛的输赢更加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小型比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促使学生自发进行体育锻炼与学习,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从表3看出本校连续3年投入2万余元购置体育器材,进行更新、维修、补充使用。本校目前拥有大小器材1800余件,学生利用课上、课余时间主动借用体育器材,自觉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开阔了学生的体育视野。充实的体育器材,促进了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虽然进展顺利,取得一定成果,但更加系统科学的组织实施策略仍在探索之中;阳光体育运动在本校出现了一片良好形势,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绝非易事,并非一日之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绝非一校之谈。应中小学、高校携手,最大限度地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气氛,真正实现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责任编辑 吴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