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光亮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子百家的了不起,就在于它们被选择成了中国人的心理色调。孔子是堂皇的棕黄色,近似于我们的皮肤和大地;老子是缥缈的灰白色,近似于天际的雪峰和老者的须发;庄子是飘逸的湛蓝色;韩非子沉郁的金铜色。我还期待着一种颜色。它使其他颜色更加鲜明,又使它们获得定力。它甚至有可能不被认为是颜色,却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它,就是黑色。
   它对我来说有点陌生,因此正是我的缺少。既然是缺少,我就没有理由躲避它,而应该恭敬地向它靠近。
   黑色的哲学
   是他,墨子。墨,黑也。
   据说,他原姓墨胎(胎在此处读作怡),省略成墨,叫墨翟。诸子百家中,除了他,再也没有用自己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的学派的。你看,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每个学派的名称都表达了理念和责能,只有他,干脆利落,大大咧咧地叫墨家。黑色,既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责任。
   设想一个图景吧,诸子百家大集会,每派都在滔滔发言,只有他,一身黑色入场,就连脸色也是黝黑的,就连露在衣服外面的手臂和脚踝也是黝黑的,他只用颜色发言。
   为什么他那么执著于黑色呢?
   这引起了近代不少学者的讨论。有人说,他固守黑色,是不想掩盖自己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立场。有人说,他想代表的范围可能还要更大,包括比底层劳动者更低的奴役刑徒,因为“墨”是古代的刑罚。钱穆先生说,他要代表“苦似刑徒”的贱民阶层。
   中国,有过一种黑色的哲学。
   墨子的非攻智慧
   那天,他听到一个消息,楚国要攻打宋国,正请了鲁班在为他们制造攻城用的云梯。
   他立即出发,步行到楚国去。这条路实在很长,他日夜不停地走,走了整整十天十夜。脚底磨起了老茧,又受伤了,他撕破衣服来包扎伤口,再走。就凭这十天十夜的步行,就让他与其他诸子划出了明显的界限。其他诸子也走长路,但大多骑马、骑牛或坐车,而且到了晚上总得找地方睡觉。哪像他,光靠自己的脚,一路走去,一次次从白天走入黑夜。黑夜、黑衣、黑脸,从黑衣上撕下的黑布条去包扎早已满是黑泥的脚。
   终于走到了楚国首都,找到了他的同乡鲁班。
   鲁班问他,步行这么远的路过来,究竟有什么急事?
   墨子在路上早就想好了讲话策略,就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请你帮忙,去杀了他。酬劳是二百两黄金。
   鲁班一听就不高兴,沉下了脸,说:我讲仁义,决不杀人!
   墨子立即站起身来,深深作揖,顺势说出了主题。大意是:你帮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一打仗,必然要牺牲本国稀缺的人口,去争夺完全不需要的土地,这明智吗?再从宋国来讲,它有什么罪?却平白无故地去攻打它,这算是你的仁义吗?你说你不会为重金去杀一个人,这很好,但现在你明明要去杀很多很多的人!
   鲁班一听,难于辩驳,便说,此事我已经答应了楚王,该怎么办?
   墨子说,你带我去见他。
   墨子见到楚王后,用的也是远譬近喻的方法。他说,有人不要自己的好车,去偷别人的破车,不要自己锦衣,去偷别人的粗服,不要自己的美食,去偷别人的糟糠,这是什么人?
   楚王说,这人一定有病,患了偷盗癖。
   接下来可想而知,墨子通过层层比较,说明楚国打宋国,也是有病。
   楚王说:那我已经让鲁班造好云梯啦!
   墨子说,云梯未必管用吧。他与鲁班一样,也是一名能工巧匠。他就与鲁班进行了一场模型攻守演练。结果,一次次都是鲁班输了。
   鲁班最后说:还有一个办法,但我不说。
   墨子说:我知道,我也不说。
   楚王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办法啊?
   墨子对楚王说:鲁班以为天下只有我一个人能赢过他,如果把我除了,也就好办了。但我要告诉你们,我的三百个学生已经在宋国城头等候你们多时了。
   楚王一听,就下令不再攻打宋国。
   这就是墨子对于他的“非攻”理念的著名实践。原来,这个长途跋涉者只为一个目的在奔忙:阻止战争,捍卫和平。
   一心想攻打别人的,只是上层统治者。社会底层的民众有可能受了奴役或欺骗去攻打别人,但从根本上说,却不可能为了权势者的利益而接受战争。这是黑色哲学的一个重大原理。
   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挽救了一个宋国。但是,这件大事还有一个幽默的结尾。
   他十分疲惫地踏上了归途,仍然是步行。恰恰在路过宋国时,下起了大雨。他到一个门檐下躲雨,但看门的人连门檐底下也不让他进。
   宋国不认识他,冷漠地推拒了他这位大恩人,而且推到大雨之下。
   这位淋在雨中的男人自嘲了一下,暗想:“运用大智慧救苦救难的,谁也不认;摆弄小聪明争执不休的,人人皆知。” 编辑/王洪丽
其他文献
远房祖公教育家李仲耕先生生前给我引荐了两位让我终身受益的老师。一位是今天还健在的四川师范学堂九十八岁的经学家杜道生先生,一位是十二年前就已去世的重庆师范学堂八十四岁的文史学家刘知渐先生。   认识杜道生先生的时候我已是在异乡教书的大学教员,而认识刘知渐先生时我还是个在故乡求学的少年。刘先生当时八十岁,因骨质疏松脚软无力,承受不起身体的重量,已经几年不大出门。即使走路,也是拄着拐杖,半
期刊
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夏季养生尤为重要。  夏季养生原则  夏,属南方,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因此,夏季养生原则:一要养长,二要养心。同
期刊
鲁迅有一篇题为《幸福家庭》的短篇小说,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立志要做文学家的人,在构思一部取名为《幸福家庭》的作品。因为家境不济,妻子买劈柴、大白菜时跟人讨价还价的话语和抱怨声,吵得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后,那张只写下题目的稿纸,也给哭泣的孩子擤了鼻涕!鲁迅先生这篇小说原本意在讽刺这位不幸的文学爱好者脱离生活向壁虚构,我们却不妨读出另一层意思: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家中需要一位好太太。  
期刊
王国维诗词“三境界”说,尽人皆知。相比起来,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提出治学“三境界”,似乎更能让有志于学的人刻骨铭心。   孔子治学“三境界”,即《论语》开篇那三句话。   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能够感受辛勤学习温故知新之乐。学习本来并不是一件人人会天生感到愉快的事。吴庆坻《蕉廊脞录》讲过一件事。海宁人梁履祥平生笃信朱子之学,案头放着朱熹的文集,每日
期刊
记者: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与大自然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越来越多,您所倡导的大自然疗法能给人们带来哪些益处?  胡希龙:宇宙、大自然、天地人,是古代哲学、天文学、中医学与养生学探讨的重要课题。古人认为,宇宙有十端,包括天地、阴阳、五行和人,人和万物都是宇宙元气(或能量)派生的,宇宙的元气是人和万物之本原。中国古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期刊
低调是一种意无狂、行无躁,吐纳恒常的生活态度。  故意做出来的,不是低调,是假姿态;矫情装出来的,是假低首下心。真正的低调,是内在心性的真实呈现,无论身处闾巷还是庙堂,绝不改变。  低调的底色是谦逊,而谦逊源于对生活的通透。在低调的人看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辈子仗恃,唯有平和、平淡、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至美之境。于是,他们放低自己,与世界恬淡地交流。  张扬、张狂,或是张牙舞爪,到
期刊
从《水浒传》排座次说起  《水浒传》有个著名的桥段“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江在梁山坐上头把交椅后,指挥了几场胜仗,认为改革时机已成熟,有必要总结一下前段时间的工作,消除前任的痕迹,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团队管理。  可是,如何根据好汉们对梁山的贡献来排座次?虽然前几位(36天罡)的次序比较容易确定,但后面的排序(72地煞)要想排个明白,就非易事了,如果操作失措,就会造成梁山管理层极大的不和谐。  于
期刊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交响乐一说,当时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16世纪后,交响乐成为纯粹的器乐曲,并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使交响乐得到发展。作为交响乐的曲式之一,“索纳塔”也就是奏鸣曲,开始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以区别于“康塔塔”(声乐曲),后来逐渐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一种曲式结构,成为一种常用的套路规则,当然这种规则在使用时也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并作为一种最复杂的曲式结构
期刊
民国文人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士大夫,又扮演了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多少代文人的理想一朝崩溃,这使得民国文人从一开始就面对无所选择、没有出路的痛苦。告别几千年的平庸,抛却修身治平、心存庙堂的老路,总要有几个桀骜不驯的奇才出现。陈独秀就是不守规矩文人的典型,离经叛道是他的性格本质。这种独异个性的发生是与那个断裂的时代相适应的。   民国的狂士,身上多少带一点旧式文人的
期刊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讨论各个将领的能力,刘邦问他:“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陛下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那么,像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自信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那为什么被我控制呢?”韩信说:“陛下虽然不能多带兵,但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你控制的原因。”  《左传·哀公十一年》,孔子因卫国政治腐败,自己得不到重用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