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将秸秆应用在荸荠农艺栽培中,为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方法]铺设水稻、油菜2种秸秆,研究不同秸秆厚度、开沟深度等对土壤养分、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生长层厚度的影响。[结果]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土壤中的N、P、K含量均有提高,还可有效提高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提升荸荠生长层。[结论]在荸荠栽培过程中引入秸秆,可减轻荸荠在生长过程中深钻的发生几率,为后期的机械化收获带来便捷。
关键词 荸荠;秸秆;产量;机械化收获
中图分类号 S6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6-058-02
Abstract[Objective]Applying straw in Eleocharis dulcis cultiva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mechanized harvesting for E. dulcis.[Method]Laying two kinds of straw,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traw thickness, trenching depth on soil nutrient,commodity rate and yield of E. dulcis,growth layer thickness were studied.[Result]Straw was int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E. dulcis cultivation,which can increase the soil N, P, K content,effectively increase commodity rate and yield,and improve growth layer thickness.[Conclusion]Applying straw in E. dulcis cultivation can reduce the chance of deep drilling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growth of E. dulcis,which brings convenient for late mechanized harvesting.
Key words Eleocharis dulcis; Straw; Yield; Mechanized harvesting
荸荠作为一种常见的块根类作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作为蔬菜食用,经常食用荸荠还有预防铅中毒、高血压的效果[1]。中医认为,荸荠有软坚散结、消散肿块的作用。在我国主要种植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是江浙一带重要经济作物[2]。2013年安徽省荸荠种植面积达6 667 hm2,主要产地集中在无为、庐江等地区,其中庐江白湖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荸荠之乡”,产品除满足当地消费外,大部分外销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是当地农村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当地的荸荠种植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而传统的荸荠种植成本主要集中在收获方面,由于没有适用收获机具,
全靠人工挖掘,就收获环节来说,人工成本高达3万元/hm2[3]。如果能解决荸荠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将有效节省劳力,增加种植户收入。根据荸荠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要求,笔者采用垄沟种植方法,将荸荠苗定植在铺设秸秆的垄上,以期为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
荸荠栽培试验于2014~2015年在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西城村进行,综合考虑排灌施肥等因素[4],选取267 m2水田,测得土壤pH为6.24,有机质12.03 mg/kg。所选荸荠种为柳风4号,于7月20日定植。整理并搜集100 kg的水稻秸稈和100 kg的油菜秸秆,并对秸秆进行切割处理,使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的长度为15 cm。
1.2 整田实施方案
1.2.1 整地前放干水。整地前2~3 d,放干试验田块里的水,并去除田块中的石块和杂草,为下一步整田时设垄起沟做好准备。
1.2.2 用手扶拖拉机带单铧犁开沟制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一垄中央左翻一犁右翻一犁,在犁沟人工撒草,然后右、左各翻一犁将已翻土覆盖草,在邻近已翻位置各向中心翻一犁,在犁沟人工撒草,右、左各翻一犁将已翻土覆盖草,最后向中心翻一犁作为沟。可用人工将犁沟中未翻净土去除,再撒草。制垄过程中,保持垄长1 200 cm,垄宽80 cm,垄距30 cm,垄高基本一致,以利于灌水。
1.2.3 田间灌水。
试验田块整地完毕以后,根据荸荠苗生长对水深的要求,对其实施田间放水,至水深达到2~3 cm即可[5]。测得实时水温平均在15.4 ℃左右,这一环境适宜荸荠苗的生长。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试验小区布局见图1,共分为9个小组,每组长12.0 m,宽0.8 m,种植面积9.6 m2。试验共选用2种秸秆,A法选用油菜秸秆,根据耕深和秸秆铺设的厚度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1、A2、A3和A4;B法选用水稻秸秆,根据耕深和秸秆铺设的厚度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B1、B2、B3和B4;另外设有传统种植方法作为对照组(表1)。将荸荠苗从育秧小田中移栽至大田,栽培标准为行距40 cm,株距20 cm,保持种植深度约4 cm。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1月10号调查土壤N、P、K养分含量,11月19号测定荸荠商品率和产量,12月2号测量生长层厚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土壤N、P、K含量
由表2可知,铺设水稻秸秆、油菜秸秆后,与对照区相比,土壤的N、P、K含量均有提高,其中N、K含量以油菜秸秆的影响较为显著,P含量以水稻秸秆的影响较为显著。
2.2 不同秸秆对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的影响
荸荠根茎通过132 d的生长期,进入球茎结果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作物秸秆种类、旋耕深度及厚度均能影响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通过对比,相同种植面积,以耕深20 cm,油菜秸秆厚度为4 cm产量最高,为125 kg。此条件下商品率也达到最高,为36%。
2.3 不同秸秆对荸荠丰产区生长层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区荸荠生产层的挖掘,发现秸秆垫层经过145 d的沤泡,已基本腐化,荸荠球茎果实大部分生长于秸秆垫层之上。由图2可知,相比较传统方式种植的荸荠,试验区荸荠生长层提高6~9 cm,减缓和减少其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下钻的几率,提升了荸荠生长层,为后期的机械化收获创造了条件。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秸秆的引入提高了荸荠的生长层,使得荸荠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深钻的几率有所下降,为后期机械化收获提供了便利。秸秆在长时间与土壤接触下,对栽培土壤也起到一定改良效果。同时荸荠在生长过程中获取了一部分秸秆的有机成分,使收获时荸荠质量改善,产量上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峰,柯卫东,刘义满.荸荠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6(8):39-43.
[2]邱祖杨,刘莉莉,赖波,等.荔浦县荸荠组培苗产业化的形成及发展意义[J].长江蔬菜,2013(18):25-27.
[3]欧昆鹏,陈丽娟,郭畅,等.广西荸荠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学报,2013(2):356-359.
[4]孟成英,黄新灿,谢以泽.荸荠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3(2):32-33.
[5]曾小玲,莫志欢.荸荠延长供应期试验初报[J]. 南方园艺,2010(5):45-46.
[6]吴桂容,曲芬霞.钾肥对贺州荸荠产量和品质效应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4):607-610.
关键词 荸荠;秸秆;产量;机械化收获
中图分类号 S6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6-058-02
Abstract[Objective]Applying straw in Eleocharis dulcis cultivat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mechanized harvesting for E. dulcis.[Method]Laying two kinds of straw,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traw thickness, trenching depth on soil nutrient,commodity rate and yield of E. dulcis,growth layer thickness were studied.[Result]Straw was int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E. dulcis cultivation,which can increase the soil N, P, K content,effectively increase commodity rate and yield,and improve growth layer thickness.[Conclusion]Applying straw in E. dulcis cultivation can reduce the chance of deep drilling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growth of E. dulcis,which brings convenient for late mechanized harvesting.
Key words Eleocharis dulcis; Straw; Yield; Mechanized harvesting
荸荠作为一种常见的块根类作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作为蔬菜食用,经常食用荸荠还有预防铅中毒、高血压的效果[1]。中医认为,荸荠有软坚散结、消散肿块的作用。在我国主要种植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是江浙一带重要经济作物[2]。2013年安徽省荸荠种植面积达6 667 hm2,主要产地集中在无为、庐江等地区,其中庐江白湖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荸荠之乡”,产品除满足当地消费外,大部分外销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是当地农村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当地的荸荠种植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而传统的荸荠种植成本主要集中在收获方面,由于没有适用收获机具,
全靠人工挖掘,就收获环节来说,人工成本高达3万元/hm2[3]。如果能解决荸荠生产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将有效节省劳力,增加种植户收入。根据荸荠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要求,笔者采用垄沟种植方法,将荸荠苗定植在铺设秸秆的垄上,以期为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及机械化收获探索新的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
荸荠栽培试验于2014~2015年在合肥市庐江县白湖镇西城村进行,综合考虑排灌施肥等因素[4],选取267 m2水田,测得土壤pH为6.24,有机质12.03 mg/kg。所选荸荠种为柳风4号,于7月20日定植。整理并搜集100 kg的水稻秸稈和100 kg的油菜秸秆,并对秸秆进行切割处理,使水稻秸秆和油菜秸秆的长度为15 cm。
1.2 整田实施方案
1.2.1 整地前放干水。整地前2~3 d,放干试验田块里的水,并去除田块中的石块和杂草,为下一步整田时设垄起沟做好准备。
1.2.2 用手扶拖拉机带单铧犁开沟制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在一垄中央左翻一犁右翻一犁,在犁沟人工撒草,然后右、左各翻一犁将已翻土覆盖草,在邻近已翻位置各向中心翻一犁,在犁沟人工撒草,右、左各翻一犁将已翻土覆盖草,最后向中心翻一犁作为沟。可用人工将犁沟中未翻净土去除,再撒草。制垄过程中,保持垄长1 200 cm,垄宽80 cm,垄距30 cm,垄高基本一致,以利于灌水。
1.2.3 田间灌水。
试验田块整地完毕以后,根据荸荠苗生长对水深的要求,对其实施田间放水,至水深达到2~3 cm即可[5]。测得实时水温平均在15.4 ℃左右,这一环境适宜荸荠苗的生长。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试验小区布局见图1,共分为9个小组,每组长12.0 m,宽0.8 m,种植面积9.6 m2。试验共选用2种秸秆,A法选用油菜秸秆,根据耕深和秸秆铺设的厚度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A1、A2、A3和A4;B法选用水稻秸秆,根据耕深和秸秆铺设的厚度不同,分为4个处理,即B1、B2、B3和B4;另外设有传统种植方法作为对照组(表1)。将荸荠苗从育秧小田中移栽至大田,栽培标准为行距40 cm,株距20 cm,保持种植深度约4 cm。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1月10号调查土壤N、P、K养分含量,11月19号测定荸荠商品率和产量,12月2号测量生长层厚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土壤N、P、K含量
由表2可知,铺设水稻秸秆、油菜秸秆后,与对照区相比,土壤的N、P、K含量均有提高,其中N、K含量以油菜秸秆的影响较为显著,P含量以水稻秸秆的影响较为显著。
2.2 不同秸秆对荸荠商品率和产量的影响
荸荠根茎通过132 d的生长期,进入球茎结果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作物秸秆种类、旋耕深度及厚度均能影响荸荠球茎商品率和产量。通过对比,相同种植面积,以耕深20 cm,油菜秸秆厚度为4 cm产量最高,为125 kg。此条件下商品率也达到最高,为36%。
2.3 不同秸秆对荸荠丰产区生长层的影响
通过对试验区荸荠生产层的挖掘,发现秸秆垫层经过145 d的沤泡,已基本腐化,荸荠球茎果实大部分生长于秸秆垫层之上。由图2可知,相比较传统方式种植的荸荠,试验区荸荠生长层提高6~9 cm,减缓和减少其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下钻的几率,提升了荸荠生长层,为后期的机械化收获创造了条件。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秸秆的引入提高了荸荠的生长层,使得荸荠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深钻的几率有所下降,为后期机械化收获提供了便利。秸秆在长时间与土壤接触下,对栽培土壤也起到一定改良效果。同时荸荠在生长过程中获取了一部分秸秆的有机成分,使收获时荸荠质量改善,产量上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峰,柯卫东,刘义满.荸荠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6(8):39-43.
[2]邱祖杨,刘莉莉,赖波,等.荔浦县荸荠组培苗产业化的形成及发展意义[J].长江蔬菜,2013(18):25-27.
[3]欧昆鹏,陈丽娟,郭畅,等.广西荸荠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学报,2013(2):356-359.
[4]孟成英,黄新灿,谢以泽.荸荠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3(2):32-33.
[5]曾小玲,莫志欢.荸荠延长供应期试验初报[J]. 南方园艺,2010(5):45-46.
[6]吴桂容,曲芬霞.钾肥对贺州荸荠产量和品质效应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4):6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