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造就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是21世纪赋予小学教育的新使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水平,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应从学生的心理品质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创新想象,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大胆运用直觉思维,形成合理的猜想,注重实际操作,掌握创新意识的技能技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三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创新想象
任何创新意识的活动与成果都离不开创新想象。然而,由于知識与经验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虽然表现出创新意识想象表象的新颖性,又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发散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新表象的新颖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想象表象的科学性。如一节发散思维训练课,让学生自编客车与货车运行的应用题。学生根据行程问题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编出许多运动形式表象不一的应用题,颇富有创新的新颖性。如有两位学生编成如下两题:
1.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0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背向而行,4小时后同时到达两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客车小时行千米,货车小时行1千米,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对开,4小时后客车超过两地中点8千米。求两地相距几千米?
显然,这两题在表述和数据方面违背了科学性,但这两位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且带有新颖性。第1题中的“中点”表述不确切,若改为“中间一点”就符合科学性了。第2题的数据考虑不周,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太慢,客车的速度与所行的路程相矛盾等毛病。肯定了这两位学生在想象的方向上还是有灵活、应变的特点,并且埋伏了“多余的干扰条件——货车的速度”。如果恰当地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那第2题确实编得有新意。
可见,创新意识想象活动的进行,需要建立在学生头脑中表象信息的储存量及思维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学课内外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的储存并经常进行联想训练。提倡、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意识想象、联想活动中,千万不能对学生在创新想象活动中的某些不完善或不正确之处,横加指责,否则将引起学生产生畏惧的情绪,阻碍学生探索新的思维,压抑学生的创新心里倾向。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从整体上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对比,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更富有创造性、新颖性与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水平极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善于运用直觉思维的能力。
对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在方法与要求上应因年段而异。如一道数学思考题:操场上原来有23个男同学和17个女同学跑步,又来了48个男同学和48个女同学参加跑步。在操场上跑步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能进行直觉思维的学生会立即答出“少6个”。然而有可能因知识与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限制,一时说不出或讲不清楚其思维活动内化的简约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因学生一时说不清楚就给予冷落,而应首先給予热情的肯定,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支持,同时鼓励、帮助他们探索、阐明合理的假设,促进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树立创新思维的信心,提高他们开展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技能技巧
从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这一观点出发,培养学生掌握教学活动中所必备的技能技巧,除了课内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技能、解题技能等智力技能技巧外还应重视以下两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1)积极利用好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积极动手。如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进行实地丈量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运用统计图表的制作知识,让学生搜集材料后各自设计并制作适合需要的统计表;让学生亲手制作几何形体的模型;选择运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等技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学生通过动手,既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又促进了思维活动的开展。(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数学活动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如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创新想象制作几何形体的组合模型,巧排七巧板等。
实践证明,学生在形成、掌握创新意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创新思维活动将逐步得到完善,具有高度的正确性、稳定性与整体性。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让学生多说,多议论,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还要逐渐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敢于打破习惯思维程序,具有独立自主地以新的角度向数学知识领域探索的精神。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广阔天地,我们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丰顺县丰良中心小学 冯燕飞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三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展开创新想象
任何创新意识的活动与成果都离不开创新想象。然而,由于知識与经验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虽然表现出创新意识想象表象的新颖性,又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发散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新表象的新颖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想象表象的科学性。如一节发散思维训练课,让学生自编客车与货车运行的应用题。学生根据行程问题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编出许多运动形式表象不一的应用题,颇富有创新的新颖性。如有两位学生编成如下两题:
1.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0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背向而行,4小时后同时到达两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客车小时行千米,货车小时行1千米,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对开,4小时后客车超过两地中点8千米。求两地相距几千米?
显然,这两题在表述和数据方面违背了科学性,但这两位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且带有新颖性。第1题中的“中点”表述不确切,若改为“中间一点”就符合科学性了。第2题的数据考虑不周,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太慢,客车的速度与所行的路程相矛盾等毛病。肯定了这两位学生在想象的方向上还是有灵活、应变的特点,并且埋伏了“多余的干扰条件——货车的速度”。如果恰当地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那第2题确实编得有新意。
可见,创新意识想象活动的进行,需要建立在学生头脑中表象信息的储存量及思维加工创新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学课内外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的储存并经常进行联想训练。提倡、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意识想象、联想活动中,千万不能对学生在创新想象活动中的某些不完善或不正确之处,横加指责,否则将引起学生产生畏惧的情绪,阻碍学生探索新的思维,压抑学生的创新心里倾向。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从整体上直接抓住问题的核心,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对比,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更富有创造性、新颖性与灵活性,是创造性思维水平极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善于运用直觉思维的能力。
对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在方法与要求上应因年段而异。如一道数学思考题:操场上原来有23个男同学和17个女同学跑步,又来了48个男同学和48个女同学参加跑步。在操场上跑步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能进行直觉思维的学生会立即答出“少6个”。然而有可能因知识与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限制,一时说不出或讲不清楚其思维活动内化的简约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因学生一时说不清楚就给予冷落,而应首先給予热情的肯定,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支持,同时鼓励、帮助他们探索、阐明合理的假设,促进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树立创新思维的信心,提高他们开展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技能技巧
从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这一观点出发,培养学生掌握教学活动中所必备的技能技巧,除了课内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技能、解题技能等智力技能技巧外还应重视以下两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1)积极利用好教材的因素,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积极动手。如运用几何初步知识进行实地丈量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运用统计图表的制作知识,让学生搜集材料后各自设计并制作适合需要的统计表;让学生亲手制作几何形体的模型;选择运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等技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学生通过动手,既培养了实际操作技能,又促进了思维活动的开展。(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数学活动阵地,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如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创新想象制作几何形体的组合模型,巧排七巧板等。
实践证明,学生在形成、掌握创新意识技能技巧的同时,创新思维活动将逐步得到完善,具有高度的正确性、稳定性与整体性。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让学生多说,多议论,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还要逐渐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敢于打破习惯思维程序,具有独立自主地以新的角度向数学知识领域探索的精神。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广阔天地,我们要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丰顺县丰良中心小学 冯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