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he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突破困境到初具规模的漫长发展之路,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民办高校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从融资渠道、办学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讨论了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18-02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39%,占高等学校学生数的37%,其中一大部分为教会学校、国外资金办学,如在解放初期,有些地方仍然是私立学校多于公立学校,如西南地区刚解放时,共有公立高校22所,私立高校却达30所。上海解放初期有高校40所,其中就有30所是私立,占75%。南京和武汉解放时公私高校大约各占一半。并且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校,如圣约翰大学、大夏大学等。解放后,这部分高校大部分分拆、解散,并逐渐转为公立学校,此后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1982年《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组织和其它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5年5月,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提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的号召。随后,北京自修大学、中国农民大学、中华社会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民办高校相继出现。这些机构多为非学历的文化补习性质的培训机构。1987年7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制定的第一个基本规章,是一个全面的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法规性文件。
  199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我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民办高校逐步进入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时期。
  二、民办高校发展的必要性
  (一)民办教育为满足了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对教育的选择也是多元化,因为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需要。社会各方面对人才选择的多元化,实际上也是对教育需求的多元化。而单一的国办教育难以满足个人和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要。发展民办教育,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有助于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多元选择的需要。
  民办高校的诞生和蓬勃发展,为人们选择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随着社会收入的不断分化,家庭生活的需求也呈迅速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家庭成员已不再满足于二流甚至三流公立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而是希望在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师资配备、校舍建设、教学设备等方面有更好更多的选择。
  (二)民办教育为政府分担压力
  教育需求的高速增长与国家财力有限的矛盾是我国要求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客观现实。中国以占世界1%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占世界15%的受教育人口,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极大成功。尽管全国平均只有80%的小学生能够升入初中,只有50%的初中生能够升入高中,只有48%的高中生能够升入大学,但接受教育的绝对人数和发展速度都是世界第一的。1978年中国普通高校毛入学率仅仅1.55%,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到2013年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0%。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说,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学入学率有望达到40%。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3%上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尚有差距,我国政府无法负担全社会的教育支出。
  各国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无不重视教育,而为减轻政府办教育的压力,都在尽力发展民办教育。美国的国际竞争力连续名列世界第一,重视教育一个决定性因素。[2]美国20%的大学生来自私立大学,日本私立高校占日本高校总数的80%。一个国家单靠发展公办教育不足以满足国内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兴建民办高校不仅可以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反而还能有效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更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这是一举多得的理想之选。
  1996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1059.9亿元,2009年上升到9815.3亿元,教育经费总量扩大了9倍多。财政性教育经费也从1996年的867.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348.4亿元,比1996年扩大了7倍多。1996年我国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仅为3.29亿元,2009年达到了549.1亿元,比1996年扩大了166倍多,社会团体和个人经费从不到1%上升到了6%。[3]由此看出,我国已经由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发展成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的局面。民办教育的贡献逐年递增。
  (三)竞争机制的引入
  引进竞争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任何单一化的事物,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新鲜事物的补充,都不可避免的会日益退化和惨遭淘汰。教育竞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调动人的聪明才智,调动人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用人机制、经费统筹体制、学生就业体制等都更贴近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现阶段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将长期共存共荣。这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又不失一种有效途径。   民办高校立足于办好应用型大学,需要十分关注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贴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要树立市场意识,善于研究市场,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接轨,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培养市场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成为接受高等教育重要价值的内容以后,盲目扩大规模、忽视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陈旧的培养模式和手段等等,都必然会被民办高校所抛弃。而“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将成为民办高校市场化办学的必然选择。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选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某一个区段,做精做细,办出质量,服务市场,从市场服务中创建自身的形象和品牌。[3]
  尽管社会上对民办高校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如生源降低、教育质量低、收费高等,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步被人民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国家在民办教育上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现在需要坚定不移地让民办高等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对策
  民办高校要切实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深入探讨一些符合市场需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性的问题,切实解决自身一些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教育是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高校办学定位是学校置身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中,清醒地审视自己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发展优势和弱点,准确选择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带有前瞻性战略思考和发展规划的一系列活动。
  对学校发展状态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是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期,民办高校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实际出发,科学定位自身的类型、服务面向、人才培养规格及学校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也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批准出台。中国迎来了沿边开放的第三波开放大潮,云南正逐渐成为中国沿边开放发展的新高地。在区域合作、通道建设、对外贸易等方面进一步扩大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开放,在区域经济、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滇中产业新区等领域获得先导性、实质性起步。在“内联外合”的促进下,云南正成为中国与环印度洋国家之间的重要经济通道、主要贸易增长极。带动了云南能源、矿产、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专业性、针对性强的面向东盟的外向型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既通晓东盟语言和国际惯例,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做支撑。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是云南高等教育的长期战略目标。[4]云南民办高等教育要利用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紧贴桥头堡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现实和未来的需求,抢抓发展机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分析公办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采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确立民办院校的类型定位,针对民办院校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特色。面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社会需求和高校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学校要扩展生存空间,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关键要靠办学特色,也要办出自己的特色。特色就是一所民办大学异于其他民办大学的特有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反应。中国2013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2014年将达到创纪录的722万。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造成这种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低,职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相继开设职业素质课程,但多数是形式重于实质。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可以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特色。民办高校的教师多数来自于企业,并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更加熟悉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与公办院校教师多数是从一个院校到另一个院校的职业发展经历截然不同。在云南民办高校中发展好、学生就业质量高的学校有个明显的特色就是讲职业素质教育做到极至,从日常起居到课上学习、实训,都按照职场规则要求学生。民办高校生源相对起点较差,自信心不足,民办高校将励志内容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善于发现积极的一面,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
  (二)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要与社会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经济提升、知识增长以及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步伐相协调;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等各项结构要合理,符合高等教育的正态分布;学校有一个和谐有序、稳定提升、平等竞争、开放协作的动态良性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队伍具有长远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态势和稳定的工作情绪,才能保证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5]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机制决定了民办教师的发展与公办院校的本质不同。民办高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也必须要符合市场的变化而跟进,这与公办院校注重教师的学术研究又有巨大的不同。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率高除薪资待遇、工作压力方面的原因外,没有职业提升空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高校教师在学校任教三到五年后,与市场逐步脱轨,以前所积累的技能和经验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有些民办高校采用引入新鲜血液淘汰旧血液的机制, 最后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发展受限制。有些高校聘请企业家充当教师,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一种举措,但因为聘请的企业家多为临时教学状态,授课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不足、不熟悉教学规律,所以教育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职业院校中学生会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参加工学交替实习,对于教师也可采用类似方式。只要解决好教师实训期间待遇、实习协议、实习考核等问题,对教师采用轮训的方式,每隔一个周期(三年或四年)外派教师到相关企业回炉半年甚至一年。通过教师在企业的回炉再造,可以掌握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素质要求,明确培养的方向和重点,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上水平将更上一个层次。这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动力。
  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民办高校应该把加强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放在一个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人才观念,创新运行机制,合理科学的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为民办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三)多渠道融资办学
  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总体上是多元的,但就单个学校来讲,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比较单一。民办高校大规模发展的资金,主要是来自银行的大规模贷款。这些学校的普遍做法是将学费进行质押,偿还贷款及利息。学校经过了大规模的发展期后依靠学费运行的,许多民办高校甚至背债建设,期待通过办学积余积累归还贷款。这种以学费作为财政的主要支柱的民办高校,当生源不景气时,运转资金便捉襟见肘,谈不上加大投入力度。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学费增长的空间有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每年收取的生均学杂费已经占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0%,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的100%,超出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目前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有40%申请了助学贷款。大幅提高民办高校的学杂费是不适宜的,因此,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必须采取多渠道融资模式。那些靠“三无”起家,至今未有外来资金注入的民办高校发展较为缓慢;而那些发展快、规模大的民办高校,虽然积累了上亿资产,但教育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投资者,对民办高校经费的投入如此巨大缺乏思想准备,一期投入后,不想或无力进行二期、三期投入,使得这些学校处于困境之中。随着政府对民办高校办学标准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立,教职工待遇的提高,工科类专业的开设等等,教育成本大幅度提高,依靠学费积累发展资金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学校缺乏外来投资,自身的积累又变得不易,这又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仅靠学费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如在美国的私立高校经费来源中,学费仅占43%,来自联邦、州和地方的资金占17%,销售与服务占21%。美国哈佛大学的经费来源除学费外,还通过在校内设发展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收取部分回报;与企业合作攻关,取得企业的巨额资金投入;政府拨款等。[6]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有了经费,在此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比达到最佳值,实现民办高校的超常规发展,这已成为每一所民办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正确处理好经费来源主渠道和其它渠道的关系。一方面要确保收取学费主渠道的来源,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对学校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拓宽多渠道的来源,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对各种办学形式进行大胆尝试。如与企业联合办学,争取国内外捐赠,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以使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2)加大成果转化能力,民办院校具有一定的企业背景,可以发展集团经营模式,将优势学科迅速发展成为生产力,创立相关产业公司。不仅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师生搭建实践平台,也可以成为学校发展的资金渠道。著名的水晶石教育学院就是依托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数字视觉教育的领航者。资金、技术、实训项目、教师实践经验都得到了解决。(3)正确处理好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的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但广大民众追求的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此,民办高校的发展既要讲究数量,更应讲究质量,必须以稳定为先,质量为本,特色为主,视质量为生命线,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发展数量。同时,认真处理好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2009)》。
  [2]周江林,《关于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3]徐绪卿,《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趋势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8期。
  [4]乐莉,《桥头堡建设助推云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7月,第4期。
  [5]王雪琪,《浅议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9月(总第472期)
  [6]郑文谦,《民办高校的经费筹集及运作模式》,《教育评论》2004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治理”概念的首次提出以及“激活社会组织”的定调,我省社会组织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但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发展的掣肘,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推动我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组织活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49-02  现代政治学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增加了对精神的追求。城市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景观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要的发展,我们的花园色彩设计一直是城市景观的美学和实用功能的重要体现。色彩设计,给人不同的影响和视觉感受,带来时尚的感受,是园林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  【关键词】园林景观;
期刊
【摘 要】水闸是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施工环节难度大,如果施工技术不当,会给工程质量带来极大隐患。文章介绍了水闸的组成及施工流程,重点阐述了底板、闸墩、止水设施等水闸主体结构的施工内容及注意事项,为确保水闸工程质量、建造优良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闸门;止水;混凝土;埋件;门槽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60-01  一、施工前的准
期刊
【摘要】由于中小河流点多面广、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前期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现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并根据搜集的国内水利届同仁关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看法,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对目前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中小河流的规划设计提出些许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中小河流;规划设计;建议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越来越复杂, 工作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本文结合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详细阐述了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方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
期刊
【摘 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国内范围看,宗教不仅存在,而且呈持续发展之势。宗教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决定了宗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但不会自行消亡,而且还会有所发展,在农村甚至呈持续升温的态势。宗教的长期存在,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具备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基本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使宗教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和谐
期刊
【摘 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基于不同的地质、设备和技术条件来选择合理、经济的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的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66-01  一、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概述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建筑单位不仅仅要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更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建筑单位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可以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提升其施工工艺,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来确保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我国工民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国内建筑单位的施工技术还是普遍偏低。本文就对工民
期刊
【摘 要】从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出发,结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和措施,希望能够解决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企业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68-01  一、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的管理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项目上的管理过于粗放
期刊
【摘 要】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还能对促进农田产量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是我们目前所探讨研究的,本文便对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这一问题进行了几点探讨。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文章编号:ISS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