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莫须有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怕恐龙?根本不存在呀!
  怕黑影?影子有什么危险呢!
  床下的怪物?你看,哪有!
  每当孩子们这些“莫名其妙”的害怕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第一反应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否定它的合理性。然而这些“莫名其妙”,真的等于“莫须有”吗?还是因为远离童年的我们,早已不明白(或者忘记了)孩子心中恐惧的根源。
  我们不妨来看看孩子几种“莫名其妙”的害怕,看看其中的问题出在哪儿。

衣柜里的怪物


  玛格丽特是我的一位朋友,她的儿子害怕衣柜里有怪物。不过据她回忆,在提到怪物之前的那几个星期,儿子一直在说他害怕晚上自己一个人睡觉。“不会有事的,你必须马上回自己床上去睡觉。”当时玛格丽特这样答复儿子。
  这么看来,孩子是觉得妈妈不重视他的感受,所以决定换一种说法:怪物——他认为这下就能引起妈妈的关注了。玛格丽特说:“我姐姐坚持认为,孩子只是想找个依赖的借口;而我想,既然他如此费尽心思,那肯定是非常非常需要我陪伴在他身边。”
  孩子产生这类“莫名恐惧”的一个原因是: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他可能害怕孤独或死亡,但不知道怎么告诉你,更不知道自己内心恐惧的根源,因此就选择了一些听起来很吓人的东西,比如衣柜里的怪物。
  其实不仅这个男孩,也包括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都有可能因为家庭问题(如父母吵架、疾病或对贫穷的担心)而产生长期焦虑,并把这种焦虑转化为更加具体的恐惧,包括“怪兽”“坏人”或“被绑架”。
  有时他们还会害怕一些根本没什么可怕的事情,比如冲马桶,那时候他们的恐惧与面对真实危险时产生的一模一样,特别是当这些想象的画面栩栩如生时。此外,如果感觉器官接收到超负荷的信息,比如电影里坏人出现时伴随的刺耳恐怖的音效,也会让孩子脑海中的画面更加逼真,也更加可怕。
  其实这些“幼稚傻气”的担心,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对于成人理解孩子十分重要。例如,对于上厕所后冲马桶感到焦虑,是年幼的孩子较为常见的反应。他在试图理解自己的存在性:我的便便是我的一部分吗?它不见了,我还完整吗?类似的担心还有:要是我把头发剪掉了,要是我换了一身衣服,要是我戴上一副面具,我还是那个我吗?
  我们的任务,就是敏锐地捕捉到孩子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不管表面的担心是多么地幼稚可笑或不可理喻。
  (摘自《游戏力Ⅱ:轻推,帮助孩子战胜童年恐惧》)
其他文献
上周五幼儿园“庆六一”表演,接近尾声,小伙伴阳阳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儿子多多想凑近观看,可阳阳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甚至还跑到老师面前责怪多多。谁知多多被再三拒绝后,仍旧义无反顾地伸着脑袋要看阳阳玩游戏,哪怕老师出面阻止。  听老师事后的叙述,多多当时仿佛在用行动告诉阳阳和老师:“我就要看,你不给我看,我也要看。”  了解完整个事情经过,我心中犹如打翻五味瓶:首先有些诧异,多多为何如此执拗呢?此
1.“天气这么好,不如来拔河。”  2.弟弟用力一拽,糟——糕!  3.“一张纸巾不够结实,”姐姐说:“咱们两张一起来。”  4.哎呦!两张还是断,这可怎么办?  5.姐姐又想了个办法:像这样缠在一起,兩张变成一张——  6.“一二,一二!”“嘿呦,嘿呦!”  7.绳子没有断!弟弟赢了拔河,姐姐赢了实验——大家都很开心。  为什么平展的纸巾一拉就断,缠成绳子就会变得很结实?因为纸巾看起来是平的,里
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的只是“保护”。  3关于专注力,大家有个共识,即一岁之内的孩子,注意力也就在5分钟左右,两岁的孩子注意力仅有10分钟。  但是据我亲身实践,这个数字说的仅仅是平均值。如果掌握方法,那么孩子单次注意力时长远远超过那个科学数值——毛豆六个月的时候,注意力可以集中20分钟;一岁多的时候,可以听我读半小时的书;两岁多玩玩具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三四十分钟。  很多家长
如果我们内心巴不得娃快点自己玩,娃是能感觉到的。这会让他们更焦虑。  经常有妈妈和我说,感觉生了娃以后,自我成長就停滞不前了:下班后分分钟被娃黏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分钟都没有。  陪娃之所以累,其实对很多人而言,在于连续不断高强度陪伴的累。如果陪娃1~2小时的中途,能停下来休息10~15分钟再继续,父母的情绪更放松,陪伴的质量也能大幅度提高。  这10~15分钟,其实就是孩子独处的时间。  回想
这是一本安静的书。  是吗?所有的书不都是要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的吗?  不,有的书一看封面,就知道要发生一个热闹的故事。那类书,就仿佛一个眼睛大大的孩子,一边急急忙忙地想跳进爱丽丝那个神秘离奇的兔子洞,一边还回头使劲招手,说:“快来,快来!”让人心跳加速。  有些则仅仅看封面,就知道要很安静、很放松地翻开它,仿佛有一个头发闪亮的小孩子,轻轻地拉住我的手,让我坐下来把这本书读给他听,要小声,要轻轻地读
金猪宝之娘:  反反复复的感冒中,儿子有了抗体  儿子是32个月的时候入园的,一开始先上半天。刚入园那个学期,即便天气不冷,即便只是上半天,顶多一个星期,儿子肯定感冒,轻则流鼻涕,重则发烧。  我们知道,孩子刚入园,对环境不熟悉,免疫力也会降低,再加上交叉感染,生病不奇怪。生病了我们就带他看医生,然后在家里吃药休息,一般一周就能痊愈,然后接着上幼儿园。因为在家待了一周,儿子这时多会哭闹着不想上幼儿
一张旧报纸,在外婆手里变成小猫小狗;外婆煮饭,锅碗瓢盆任我敲得乒乒乓乓;外婆扫地,给我一个扫帚当马骑。  和许多跟着外婆、奶奶长大的八零后一样,我小时候最亲近的人是外婆。  外婆在川西平原农村长大,只有小学文化,三个孙女却分别进入了浙江大学、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燃烧着小火焰。  外婆家是平房,青瓦白墙,有个四四方方的小院,院子里一棵石榴树,一台石磨,养着
每逢长假来临,平时工作繁忙的父母带孩子走亲访友的机会多了起来。但孩子到了亲友家,常会有令人尴尬的情况发生,令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此时,要不要严管孩子,怎样在照顾主人的自尊心的基础上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争取孩子的配合,是每位父母特别关注的事。    案例一:  孩子乱翻主人家的东西  小明妈妈带小明外出做客时,最怕他满屋乱窜,不经主人允许,乱翻人家屋里的东西。小明还是个电影迷,看到人家书柜里的小摆件
晚饭时,丈夫端上了一条清炖鲤鱼。看着香菜叶下卧着的鲤鱼那圆鼓鼓的大眼睛,我突然来了兴致。  童年时,每每吃鱼,最花心思就是鱼的眼睛:啃去外面一层,把里面的小圆珠小心地放在饭桌上。吃完饭,便赶紧拿了鱼眼,叫上小伙伴,去垛上找一节白白亮亮、粗细适中的麦秸秆,一头劈成梅花状,中间放上鱼眼珠,从另一头吹气。于是,鱼眼珠就开始在空中或浮或沉、或高或低,翻转不止。技艺高的同伴玩起这套把戏,仿若如来戏耍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