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刺法临床应用概况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属“十二刺法”之一[1]。《灵枢·官针》记载:“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其特点是多针浅刺,即用短细的毫针快速浅刺皮部。皮部位于人体体表最外层,是十二经脉气血布散于体表的部位,人体体表通过孙脉、络脉、经脉系统与脏腑相连,构成皮部-经脉-脏腑有机整体。十二皮部以十二经脉为纲,与经络、脏腑、气血密不可分,故通过毛刺皮部,开发腠理、宣泄浅表之邪,可治疗表证、新病甚至脏腑病证等。研究证明,毛刺法通过毫针浅刺作用于皮部,激发经络系统,不仅可以治疗部位较浅的疾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
其他文献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别名荔仁、荔核、大荔核。荔枝核是一种常见中药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其性温,味微甘、苦、涩,无毒,归肝、肾经,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1],可用于寒病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2-4]。近年来,诸多研究机构对荔枝核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荔枝核化学成分和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八年制医学教育被定位为一种创新型精英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八年制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灵活的科研创新思维和强大的科研能力,要求学生用8年时间完成10~11年的学业。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生创新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医学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我校医学教育实际情况,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消化系统课程教学,探讨了一种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
[目的]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诱导大鼠胃癌(GC)形成过程中胃组织病理学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各18只,正常组予常规自由饮食,模型组自由饮用170μg/ml MNNG溶液,喂食含0.03%雷尼替丁饲料,灌服2%水杨酸钠溶液配合饥饱失常法复制GC大鼠模型,于造模后20、24、28、32、48周观察两组大鼠的胃黏膜病理学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增加,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24周出现肠上皮化生,32周出
甲状腺疾病自古以来不断地困扰着人们,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民众体检意识的增强,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结甲”)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结甲是在单纯性甲状腺肿疾病后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后应用自制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治疗骶尾部Ⅳ期压疮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骶尾部Ⅳ期压疮伴感染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三组:A组26例,单纯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B组27例,对创面清创后行VSD再采用西医换药治疗;C组33例,对骶尾部压疮清创后VSD,再采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比较三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第10d、治疗第30d压力性溃疡治疗评估表(PUSH)分值变化及入院时和治疗第10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
诺卡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多为腐生寄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临床多经呼吸道吸入或皮肤伤口侵入机体而引起感染,通常认为主要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引起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也有感染的风险,但多伴有潜在的疾病和外伤等风险因素。诺卡菌的感染临床表现、病史无明显的特异性,极易引起误诊、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1-3]。现报道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中年男性皮肤巴西诺卡菌感染及治愈的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为提高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基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政铸魂育人的理念,以滴丸剂为例进行了药剂学教学设计的探讨。同时,将此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的]观察双头美容火针治疗多发性脂囊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3例多发性脂囊瘤患者用双头美容火针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23例,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65%。随访半年复发2例,再次火针治疗后亦痊愈。[结论]双头美容火针治疗多发性脂囊瘤操作性强,患者接受度高,痛苦小,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7月在该院妇产科行清宫术的URSA患者及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妊娠者分别作为URSA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绒毛组织形态学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LC3-Ⅱ、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观察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LC3-Ⅱ、p62的定位和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URSA组绒毛组织内部细胞出现皱缩,颜色暗红,细胞之间出现断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