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教学逻辑优化

来源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充分挖掘潜在的科学思维,精准把脉学生思维节奏,理顺问题逻辑,定准课型避免走形式,优化时间配置等五个方面,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教学逻辑进行了优化,以期对物理教学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以“电能的输送”一节为例,尝试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感受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力图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
一、试题及解析rn题目 24.一篮球质量为m=0.60 kg,一运动员使其从距地面高度为h1=1.8 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反弹高度为h2=1.2 m.若使篮球从距地面h3=1.5 m的高度由静止下落,并在开始下落的同时向下拍球,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也为1.5 m.假设运动员拍球时对球的作用力为恒力,作用时间为t=0.20 s;该篮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能的比值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期刊
2021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第34题在强化基础性考查的同时,优化情境设计,深化关键能力的考查,在引导教学方式,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rn一、试题解析、评析、溯源及拓展rn1.试题第一小题rn(1)图中实线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曲线,经过0.3 s后,其波形曲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大于0.3 s,若波是沿x轴方向传播的,则该波的速度大小为_m/s,周期为_s;若波是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该波的周期为_s.
期刊
本文探讨朱德熙(1961)分析出来的语言单位"的_1"的性质与功能.在朱德熙(1961、1982)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分布式形态学的理论假设,文章提出:"的_1"是一个副词类赋予者,它与三大类成分组合,投射副词语类,生成一个副词.文章依次描写了"的_1"与每类成分的组合,并解释了在组合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的_1"的隐现造成的语法功能差异,与"的_1"组合的成分的准确定性等.以对"的_1"的分析为基础,文章强调了以句法完整性为标准区分现代汉语复合词与词组的解释力与必要性.
对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第34题一道光学创新实验对科学思维的考查进行深入分析;以新课程理念和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选考内容的三若干教学建议.
对2021年全国甲卷实验题第23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试题命题立意、题目溯源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以期为实验教学和复习备考提供思路.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语文辞书释义提示词"指、比喻、形容、借指、泛指"的概念、表达功能和使用场合,厘清了各提示词之间的区分及内在联系,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对纠正语文辞书中提示词的误用、混用现象,提高提示词使用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意义.
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从学业质量水平出发,构建解题的科学思维导图;用多种方法解析2021年高考理综全国甲卷第25题,其亮点是用动量定理的正交分解法来“秒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问题.
根据精加工策略的方法,探讨了楞次定律教学中应用先行组织者、自我提问、类比、分析比较、拓展与引申、图示等方法进行精加工;提出了楞次定律的“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在分析“感应电流”方向规律的有关材料过程中,找到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从而深层次理解楞次定律的内涵.
一、原题再现rn24.如图1所示,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5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 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观察发现,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