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县大豆病害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全县万亩大豆丰产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工作,对大豆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大豆;病害;发生;防治
  
  大豆是我县主要油料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16.61万亩,平均单产146.4公斤/亩,总产24317吨。大豆在我县产量高,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目前我县正全力打造非转基因南方大豆基地。然而,近年来我县大豆病害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笔者近年来参与了全县万亩大豆丰产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工作,通过近几年大豆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尤其对大豆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效果,对大面积大豆病害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我县近年来大豆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豆花叶病毒病
  1.1病原种类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Poly virus group),是大豆主要的种传病毒。
  1.2发病规
  通过汁液摩擦、种子和蚜虫传播侵染,病毒在种子内越冬,带毒种子为此病初次侵染来源。该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温、湿度条件和蚜虫出现的时期和数量。
  1.3主要症状
  该病危害大豆叶、茎、荚,病叶有淡黄色斑驳,叶脉呈褐色弯曲缩短,植株矮小,豆荚上有圆形或无规则褐色斑块,发病后豆荚多变为崎形。
  1.4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检疫,选用抗病良种,田间管理措施及时得当,做到及时中耕除草,遇旱浇水,遇涝排水,合理施肥,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常用药剂主要有:多菌灵,波尔多液、粉锈宁等。
  2.大豆根腐病
  2.1病原种类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直喙镰孢Fusarium orthoceras Appel. Et Wollenweber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
  2.2发病规律
  以休眠菌丝或菌核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出土前发病,病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从气孔及次生根上的伤口侵入。如苗期多雨、土壤湿度大,发病就重。
  2.3主要症状
  该病可危害大豆苗、茎、根。若苗期受害,茎基部形成褐色,须根减少,造成出苗死亡,植珠死亡。
  2.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喷雾。
  3.大豆霜霉病
  3.1病原种类
  病原物为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churica(Naum.) Syd.)属卵菌,霜霉目,卵孢子球状、黄褐色、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突起物。孢囊梗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顶生一个孢子囊、无色,椭圆形或卵形
  3.2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表面和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第二代的初侵染来源。该病的发生一般跟雨量和温度密切相关,以平均20-24℃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
  3.3主要症状
  该病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植株受害后真叶基部呈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绿,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背面生霉层,豆荚内部出现黄色霉层,受害豆粒无光泽,植株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
  3.4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二是深耕除杂,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三是在发病初期可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药保护。
  4.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叶烧病
  4.1病原种类
  均属于细菌性病害。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病原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glycinea (Coerper) Young,Dye & Wilkic 称丁香假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属野黄色单胞杆菌大豆致病变种。
  4.2发病规律
  两种病菌均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病菌借助于风雨、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特别是暴风雨天气更利于病害的流行。
  4.3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后有褐色的小斑点,边缘有黄色的晕环。
  4.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发病初期在暴雨后及时用50%多菌灵进行喷药防治。
  5.大豆炭疽病
  5.1病原種类
  Glomerella glycines称大豆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5.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在孢子盘在带病种子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多雨的年份易发病。
  5.3主要症状
  危害叶片、茎、荚。叶片受害后,边缘呈半圆形,病部凹陷,有裂纹,生粗糟小黑点。茎部都为不规则形浅褐色,黑点呈轮纹状排列,荚形成皱缩、干瘪种子。
  5.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良种,进行种子消毒拌种;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搞好田间管理,烧毁,深埋病残体;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进行喷雾防治。
  6.大豆紫斑病
  6.1病原种类
  大豆紫斑病由真菌引起。病菌着生在叶片两面,菌丝可形成较密集的褐色垫状结构,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梗成束,褐色至暗褐色,有多个隔膜。分生孢子细长鞭形,无色透明,有多个隔膜。
  6.2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子座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气候温暖和多雨潮湿时借助风、雨传播,气温在25-27℃发病较重。
  6.3主要症状
  该病危害大豆叶、茎、荚果、种子。叶片受害后成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褐色,上生黑色霉状物。茎上病斑为梭形,初为红褐色,后为灰黑色,上疏生灰黑色霉层。荚上为灰黑色,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与健部分界不明显。豆粒为紫色,不规则,大小不等。
  6.4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良种和种子处理。多雨的年份,于发病初期或开花期、结荚期用70%甲基托布津各喷药一次。
  7.大豆纹枯病
  7.1病原种类
  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菌AG-4和AG1-IB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7.2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株残体上越冬。菌核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亦靠菌丝传播进行再侵染。特别在开花结荚期遇到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发病较重。
  7.3主要症状
  该病危害大豆叶片、茎杆、豆荚。叶片受害后有大斑,潮湿呈烫伤状,晴时变褐,易脱落。茎荚受害后形成灰褐色或黄褐色水啧斑。
  7.4防治措施
  实行科学轮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进行喷药防治。■
  
  【参考文献】
  [1]张孟臣专用大豆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J].农民增收,2008,(6):67.
  [2]赵政文南方大豆良种及栽培技术[J].农民增收,2008,(5):76-78.
其他文献
开展这次活动缘于一件很小的事.一天,我正在上课,教室门口来了一个穿着很朴素的人.他头发零乱地向后翘起,上身还套着一件黄色的印有号码的背心,很显然,他是一位三轮车夫.他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针对虎林市大豆生产中出现种植结构、整地质量、品种、肥水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提高大豆产量、效益及优化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豆生产;问题;对策    大豆是虎林市主要作物,也是优势作物。近几年很多地区种植大豆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整地质量差,配套技术不到位,田间管理粗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需尽快寻找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新课标指出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更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学生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各项技能的目的。
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藏汉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风俗习惯、自然环境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天然的无酒精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销售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普通的低档茶逐渐被高档的有机茶代替,有机茶销量逐年递增。黄山黟有1600多年的产茶史,茶叶是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徽商主要经营品种,茶叶收入占全县农民收入的30%以上,茶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的大好机遇,通过购买茶叶机械补助
【摘要】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使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环境污染;防治对策;预测预报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其在人居环境和生态体系中的作用是越发显现,这是使得园林绿化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子。但今年来国家检疫害虫和危险性害虫不断侵入,我们应该切实做好
【摘要】通过试验证明,采用“深窄密”、“大垄密”并配合机械化栽培模式,是适合北方大豆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使大豆亩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20%以上。  【关键词】大豆;深窄密;大垄密;机械化    按照不同土壤类型,因地制宜配套不同栽培模式,实行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在岗平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矮杆品种、深松施肥、气吸播种、窄行密植、群体匀质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深窄密”模式;低洼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