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的完成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梦里,老人是一个斗士。在梦里,老人手持一把龙泉剑,斩妖除魔,好不快活。老人已经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个这样的梦了,他不愿意醒来。
  那是一条蛟龙,这次,老人用这把龙泉剑,和它搏斗了七天七夜,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老人一直住在石桥下的桥洞里,陪伴他的除了破旧的、露出棉絮的被子,油腻的残碗,更多的是孤独。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贫穷和疾病没有打压他的斗志,却让他在生命里更多地学会了愤怒。据说这桥洞上方,曾经悬挂着一把宝剑,用来镇压恶蛟,保一地平安。这地方早年间多水患,后来村里人集资,从一个方外道士手里,请来这把宝剑。道士说,在水患时,在蛟龙作乱为恶的时候,这把宝剑就会寒光一闪,跳出来,斩杀蛟龙。也不知道是真灵验还是假灵验,后来这村子真的太平了很多,邪事儿也少了。
  这都是传说,几百年前的事儿了。现在这个桥,距离坍塌只差一步,早已破败不堪了。什么宝剑,更是没影的事儿,没人见过,桥下空空如也。但老人相信这事儿真的存在。老人在无数个凄风苦雨的夜里,梦到过这把宝剑,并且用它作为武器,和恶龙一直纠缠在一起。老人醒的时候,是个孱弱的老人,在梦里,却有万夫不当之勇。
  老人喜欢做梦,喜欢梦里的世界。就像这次一样,这是一场持久的搏斗。老人又想到能永远在梦幻中多好,不要再醒来了。
  打斗还在继续,老人和蛟龍打得难解难分。蛟龙张开血盆大口扑了过来,老人用龙泉剑抵住龙爪。龙爪步步紧逼,老人的剑一点一点弯曲,老人手上的青筋像硕大的蚯蚓那样显现出来,他觉得这把剑就快要断掉了。这把剑这时候就像老人弯曲的脊梁。老人想危矣,要死在梦里了,他能看到垂下的龙须在蹭他的头脸,一股腥臭味道从龙口溢出来,扑到老人的鼻子上。就在老人要撑不住的时候,蛟龙也撑不住了,它突然放弃进攻,来一个龙摆尾,一个横扫。宝剑和龙鳞接触,划过,电光石火,发出刺啦的响声,老人躲闪不及,跌进河水中。
  “我们无怨无仇,你又何必一定要杀我?”蛟龙开口说话了。
  “我是人,你是恶龙,我的责任就是要杀你。”老人在水里,也不甘示弱。
  蛟龙不再说话,巨大的身子侵过来,睁圆了西瓜般血红的眼睛,一口大火喷出。老人急忙下沉到水中躲避。在一瞬间,蛟龙找不到老人的存在,老人趁着它愣神的时候,潜游过去,游到蛟龙的腹部,一剑猛刺过去——老人相信这一招,必能置蛟龙于死地。
  蛟龙没有死,因为老人醒了。
  老人手里紧握一根折断的筷子,呆呆地看着桥洞冰冷的石壁。石壁上有几道粗粝的划痕。他抬头望了望头顶上方,空荡荡的,几根杂草垂下来,根本没有龙泉剑,巨大的失落感犹如洪水一般涌来,压得他喘不过气,就像黎明来临那样可怕。每当黎明来临,即便是七八岁的顽童,也会嬉闹着过来,朝桥洞中的老人扔过来几块碎石,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虽怒却没有办法制止——他没有龙泉剑。
  就像月亮期待黑夜的来临那样,老人期待梦的来临。老人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他一定要杀死这条恶蛟。
  第二天,石桥边的窄路上挤满了路过的村民,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老人是怎么爬上去的,老人的身体就那样吊在桥洞之下,触目惊心,还没有人想到把老人弄下来。没有一点风,老人身形清瘦,远远看过去更是显得小,就那么直直地,垂立在桥洞上方中央。
  那天,有位老者,第一个想起关于这桥的古老的传说。他悄悄对身边一个流鼻涕的孩子说,老人就像传说中的那把龙泉宝剑,老人就是传说中的那把龙泉宝剑。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接着所有人都想起了这个传说。那天,他们都说老人像一把龙泉剑,他们呼喊着。就在村民们要上去把老人的尸体取下来安葬的时候,桥塌了,桥一直塌了三天三夜,从白到黑,发出震天的响。
其他文献
雨太大了。  炸雷响起的时候,雨刷器就停在了车窗半腰,像被劈到了一样。我这才不得不下车借宿,没想到发生了一件奇事。  四下荒凉,所幸停车的路边有一家店。大门侧边立着四个字——梧桐公寓。  夜已深,服务生开门倒很快。但他拒绝留宿,说自己只是听到雷声出来看看。  我有些急了:你怎么这样!明明写着余床九十九个呢!他说,美女,你什么眼神啊。我又缓和了态度,就让我借宿一晚吧,车子走不了了。他迟疑了一下,安排
期刊
桃一清早就在微信上留言。  “昨上楼,腿摔伤,在家静养。”  桃的一半朋友也是我的朋友,看到都给她留言,当然,我也不例外。  今天路过桃家,我决定上楼去看看,买了她爱吃的橘子、葡萄,便上了楼。  桃家的门虚掩着,进了她家,我以为进了山顶洞人的家,窗帘拉着,桌上就一台电脑,毫无生气的家,感觉好像都要长毛了。  桃躺在床上半闭着眼睛,我没有吱声,走进厨房,拿起钢丝球开始蹭锅台,把那些散落的碗筷洗好,烧
期刊
以美国作家莉迪亚·戴维斯的三篇闪小说为例。看一看别致的闪小说的表述方式。  闪小说有很多称谓。美国流行称呼闪小说,拉丁美洲则叫微小说,还有称瞬间小说、纳米小说、超短小说、迷你小说,也被誉为闪电小说,突然小说。同一个对象多个名字,不足为奇。有几个国家联合举办过世界迷你小说大会,英国竟确定了一个“全国闪小说日”。国外一些大学还将其纳入创意写作课程,甚至改编为微电影、微动漫。  不妨将这种小说放在当下数
期刊
要说谁家的酒缸大,整个灰石村,没人敢跟酒爷比。  酒爷,大名李久。刚过不惑之年。  一口大缸,下端埋下土10多厘米,像树一样种在酒爷家门口。每年,酒爷要做200斤糯米的酒。  冷风乍起,酒爷开始做酒。他采用的酒曲配方,简直是一个盛大的春天花园。你听,白面100斤,桃仁3斤,杏仁3斤,草乌1斤,乌头3斤,煮熟的绿豆5斤,木香4两,官桂8两,辣蓼10斤,沥母藤10斤,苍耳草10斤,同蓼草3味。每石米内
期刊
宋咸平年间,湘陵乡周边有个南狻山,南狻山上有座五道庙。  庙堂虽小,香火不断。湘陵乡乃至周边村屯的人常来五道庙上香祈愿,香火多年不衰。  一日,有细心人察觉,每次来五道庙供奉完,供品总会少一些。众乡邻心生纳罕,难不成五道将军显灵,吃了供奉的供品?  有几个好奇者约着去五道庙去上香供奉,之后便躲在庙后墙根,偷偷向庙内窥视,想一探究竟。  几个时辰后,庙内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几人隔着窗棂向内张望,惊悚
期刊
那天爸拉着我的手坐在门前的矮凳上,手拿枯枝一遍遍教我写“人”,唇紧闭,胸膛起伏。地上两道细细的垄沟很深了,现出湿润黝黑的泥土,爸丢开枝棍,食指重重写了一遍撇和捺,看着被豁宽的“人”,他长出了一口气,抚摩着我的头严肃地说:好好写人、做人。第二天,爸背着铺盖走了。  妈插好院门上班了,炕头小花被捂着的一小盆疙瘩汤是我一天的饭。妈说等小盆空的时候她就回来了。我拿爸给我的那根红蓝铅,在白纸上写“人”字。 
期刊
田友立刚走出家门口就遇见了田友成的媳妇陈倩。  田友立和田友成都是“友”字辈的,田友成比田友立大两岁,和田友立一个老老太爷。陈倩比田友成小三岁,按村里的规矩,陈倩就是田友立的嫂子,田友立离婚了,现在一个人过。  “友立,你没去打工啊?”  “我院里种了花生,得浇水,走不开。”  “巴掌大的地儿能收几把花生啊,你出去挣的钱能买好多花生。”  “不是,院子里种的花生得看着,鸡鸭常进去踩,我得看着不让鸡
期刊
春嫂家的小院,正当中有一棵树,是梨树。说来怪得不能再怪,只开花,不结果,一个果也不结。姑嫂们嬉笑着,说这是一株公梨树。  公梨树应该砍掉,可春嫂不,她每年可以看一次繁茂的梨花,如霜如雪,还放出淡淡的花香。临谢花的三五日,春风一吹,雪白的花瓣飞舞着,纷纷扬扬。院子里,缸沿上,凉灶锅台上,最有趣的是,连跳跳跃跃的小猫咪的背上,也常常驮着三片五片的。  梨花如信使,每年清明过后第十天准时含苞欲放。一不留
期刊
在我们老家不是谁都配有外号的,只有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会有一个外号。吴卡壳就是吴万顺的外号。  吴万顺能顶住这个外号,是他平时说话脸憋得鸡冠子一样通红,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挤,比一般的结巴嘴都难三分;更奇的是,只要半斤古井酒下肚,舌头就捋直了,像换个人一样,说话顺顺溜溜的,有板有眼。  這就奇怪了。怎么一喝酒,就变了个人呢?这个疑问是从吴万顺十八岁那年开始的。也就是从这一年,吴卡壳慢慢成了他的
期刊
一切皆为虚构,唯有死亡真实如斯。  她本来就是一匹聪明的马,用五年时间把主人遗落在马圈里的手机研究透有什么难的?!  如果让人类知道,肯定会说“哎呀,这马成精了”。  可她很谨慎,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就连对她儿子小马也讳莫如深。  这天,她无意中从手机里看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被震撼了。那里的动物们竟然赶跑了农场主,自己主持大局。她越看越心惊,一种从没有过的念头在这一刻诞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