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实验结果与书上结论有差异时,怎么办?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ngji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我们在物理课题实验中,出现实验结果与书上结论有差异时,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去寻找“差异”存在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想法,并设计实验去探究,教师要利用好“差异”,及时发现生成性教学资源,这样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物理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过程的偶然性、特殊性,还有受当时当地环境的影响,以及实验器材和设备的限制,有的时候实验结果会与书上的结论有些差异。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材的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中有个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实验,实验电路图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和书上结论如图2所示。
  在我们课堂实验的时候,实际上电压表的两次示数是不相等的。我们做的一次实验是小灯泡两端是2V,而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电压为3V,这已经不是误差范围内能接受的结果了。是实验错误还是书上结论有误?书上的结论是经过了多少专家验证的,应该是没问题,但是我们的实验操作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啊,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是设法搪塞学生或者回避问题,还是强行要求学生记下书上的这个结论呢?
  一、引导学生寻找“差异”的原因
  当实验结果与书上的结论有差异时,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从真实数据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敢于质疑、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有限,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为了突出某些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的,往往会简化问题,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对于刚接触电学的初中生,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往往告诉学生导线是不计电阻的,但实际上导线是有电阻的,既然有电阻,那导线上会不会有电压?通过引导,学生开始设计实验了,分别在开关和导线两端并联上电压表,结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发生了较小的偏转,证实了开关和导线上是有电压的。那么这样一来,书上的结论是不是错误的呢?书上的结论没有错,书上说“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在我们的实验中,导线、开关也有电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用电器,这里就不再是灯泡一个用电器了。如果用电器电阻很大时,由于导线电阻相对较小,那么开关和导线的电阻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初中生做实验用的用电器一般都是小灯炮,由于小灯泡的电阻本身就不大,这个时候导线和开关的电阻是很难忽略的。由于导线和开关的分压作用,因此,造成实验结果跟书上结论不相符。如果我们能采用电阻率很小的材料做成的导线、开关,实验结果与书上结论就会接近一些。电阻率较小的材料是银,再好一点的就是超导体了,这个恐怕不是我们普通的初中物理实验室能具备的了。
  找到“差异”的原因后,老师还可以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地学生看看这几个电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又为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学习做铺垫。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结果与书上结论有差异,这是极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寻找差异的成因,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并让“差异”回归到课堂教学目标上,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甚至提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二、“差异”可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
  课堂上,学生一个突发的念头、一句无心的话、一个错误的理解都能成为生成性课堂资源。开发这种生成性课程资源,往往最切合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一个较高的认知平台上,“跳一跳”就能获得较大的发展。
  就拿电压表测量电压的这个实验来说,在学生找到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有同学提出既然“差异”是由实验器材引起的,是由于开关和导线的分压作用造成的,那就保留开关和导线,只将电压表替换小灯泡,这样测出来的结果,两次的数据是否相等呢?学生立马又开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起来,结果保留开关和导线跟直接用电压表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还是跟接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数据有差异。为什么看似已经排除了开关和导线的影响,数据还是有差异?老师引导学生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电压表是个怎样的仪器。经过查找资料学生得知电压表是个电阻很大的仪表。开关和导线的电阻与电压表相比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保留开关和导线接电压表跟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出的数据是一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相互质疑,在学生的活动中就能及时发现生成性课堂资源,从中寻找到学生最愿意解决的、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學切入点,达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高效的课堂。
  三、“差异”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差异”是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没有经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是无法预先规划、预先设计的,是在教育教学中随机出现的,体现为不确定性或非预测性。当实验数据出现“差异”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教师要当好“领路人”角色,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其对这些“差异”现象进行探讨,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提供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机会,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就拿电压表测量电压的这个实验来说,当实验数据与书上结论有差异时,老师并不是慌乱地搪塞学生,说实际的实验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差异”的原因是由开关和电阻的分压作用引起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差异所在。
  在教学中,这样向学生所传递的信息,不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直接的途经获得的,而是自己探究,通过自主的内化系统内化成为习得经验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经常性的渗透影响,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自觉地以间接方式习得的内容和经验,这些内容和经验一经形成,常常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存在。同时这些内容和经验通过内化逐步表现为学生的能力、态度、意志、情感和价值观等,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实验中出现的“差异”也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微课热的升温,使得老师们恨不得把自己的课程都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己来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外表”,而没有掌握住其“精华”,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等核心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微课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小学数学微课程的设计内容、适应性和针对性、以及微课设计上要思考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课;课程设
【摘要】小学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数学乘法运算能力的关键阶段。如何根据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乘法运算学习?经过对小学低年段教材中乘法的相关章节内容及相关文献进行思考和探究,本文尝试以乘法运算的正确性、灵活性、应用性为乘法运算能力的培养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段;乘法;运算能力  小学二年级是接触乘法的初始阶段。对乘法的学习,需要学生在一年级建立丰富的数感和建立基础运
【摘要】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数学复习课不像新课那样新鲜有趣,因而难免会有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对其提不起兴趣,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往往就不是很好。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复习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了探讨,旨在提高课堂复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
【摘要】目前,由于课外阅读意识薄弱、阅读时间较紧张、家庭因素以及教师因素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容易陷入困境。如何推进学生持之以恒地、兴致不减地读完整本书,成为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大难题。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小学高年级推进整本书阅读,要以分享促进阅读,以交流促进阅读,把学生内在的阅读感悟充分外化,让学生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按照具体的阅读流程,可综合运用读前的导读策略、读中
【摘要】统编教材设置了“快乐读书吧”这一全新的特色栏目,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高年级段侧重读文学名著,希望与初中衔接,引导学生做好整本书的阅读规划,有目的地阅读。然而,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整体情况却不尽人意。我们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的放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通过借助影视作品、“故事推介”和“师生共读”等形
【摘要】数学教学中,巧借数学语言的转换,引导借助不同的数学语言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并借助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结合文字语言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对如何巧借数学语言转换,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数学语言;转换;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的交流、发言都离不开数学语言的表达,掌握数学语言有助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不仅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更需要班主任运用教育机智来深化德育的内涵。本文从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关键点入手,从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发挥家校合力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更好地培养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班主任 
【摘要】良好的班集体,能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希冀。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要做好典范、做好家校“纽带”,给学生“暖源”,引发班级“磁极”的效果,促进班级向心力的形成,才能使整个班集体更有活力和拼搏精神。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班集体,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向心力;榜样;沟通;暖流;凝聚力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往往能在孩子中形成一种向心力,使他们内心产生一种超越自我,走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其中,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最害怕的一项语文实践。近年来,微写作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短小、精悍、灵活的写作形式和可模仿性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小学三年级是由写话向习作过渡的转折期。所以,处于写作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跃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以下简称“云山学校”)创办于2000年8月,现有两个校区(田美校区与龙珠校区),是花都区目前师生规模最大的公办学校。学校创办之初,遇到很多困难。自2006年开始,学校实施以“阳光育人、育阳光人”为理念的“阳光教育”。经过师生等共同努力,云山学校逐渐成为花都城区的窗口学校。在此过程中,学校也逐步形成了“砺志凌云,斯盛冠山”的校训。  2017年以来,学校基于传承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