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哀与愁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堂吉诃德》问世,一个具有高度道德原则、理想主义但行为荒唐可笑的骑士形象诞生。凡是看过此书的人无不为他的愚蠢、疯癫捧腹,更有甚者将其树立为时代的反面教材,以此警醒世人。但深入探究《堂吉诃德》一书的语境与背景,人们不难发现,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人文魅力以及每个时代都适用的困境、出路与觉醒。本文将主要从《堂吉诃德》中的冲击性巨大矛盾入手,结合当时与如今时代特点,对这一形象进行反思。
  阅读《堂吉诃德》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则是全篇贯穿的处处可见的矛盾,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人格内部的矛盾、行动与思维的矛盾等。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疯疯癫癫的狂人,他为着“恢复黄金时代”“恢复骑士道”而不辞辛劳地奔波,干尽了无人理解甚至酿成祸患之事;另一方面,他正直,善良,侠肝义胆,对爱情忠贞不贰。可以说,他是不多见的集人类良知与盲目、冲动、无视社会秩序的行为的结合体。但切莫以为这种结合就是这个人物的核心之处,他的品德与行为之间的矛盾仅仅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成因却存在于两种对立的属性中。
  笔者并不赞同许多人评价他的愚蠢,而更愿意将他令人不解的行为仅仅当作一种超乎规范的举动。大多数时候,人们的判定标准都无法脱离社会制定出来的条框,但值得反思的是,在社会性的约束下,个体意识将何去何从。人们随着潮流蜂拥而上,小心翼翼承担所谓“规范人”的角色,竭尽所能把自我的冲动、激情压抑,因此,在大多数人身上,社会性早已大过自然性,或者说,社会性已经征服了自然性。有趣的是,这在主人公身上却恰恰相反:这两类性质并驾齐驱,和谐又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堂吉诃德的矛盾是必然的,他的荒唐举动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未受过多沾染影响的纯心,它自行生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令人惊喜的是,这颗纯心具有行将泯灭的高尚品质,令人无奈的是,它过于纯粹而自我化严重——他的行动仅仅从他的角度出发,无视其他准则,虽然将道德付诸行动,却最终难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甚至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不仅不被赞扬、效仿,反而被人们厌弃、嘲笑。堂吉诃德无法调和自身的这两种属性,以至于到达如此悲凉之地。
  毕竟,人类始终是群居动物,要想让某种风气或信仰更广泛地被认可,肯定需要妥协让步。但堂吉诃德推崇、欲图发扬光大骑士精神,又怀抱着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注定他的宣传以失败告终。这便是另一个表面矛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其仍然根植于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对立中。但是,假如堂吉诃德成功处理两者的矛盾,他身上的骑士迷狂也将不再存在。一种情况是社会性压过了自然性,他的行为趋于规范,变得更加圆滑;另一种情况是,他更加“疯癫”,更加不谙世事,倘若如此,或许又会由“骑士”演变成“愤青”吧!
  所以,通过上述讨论,人们不难看出堂吉诃德这一人物的矛盾正以微妙又势必存在的方式,渗透全书。这种无形的冲击使得叙述哪怕一个平凡不起眼的事件,也变得跌宕起伏,充满张力,让读者深刻体味荒诞背后的黑色悲哀。这是堂吉诃德的困境,又是他的泥淖,但这也恰恰是他的出路。人们不必讨论怎样修缮堂吉诃德的行为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只需要容许这种矛盾体的存在,以此来激起更多人的反思,最终凝聚成一股大的力量。
  再来纵观现在的社会。以现代性的眼光反思当代人自身的处境——其实与堂吉诃德当时的境地并无本质区别,各种社会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应该何去何从,是否应该从堂吉诃德身上得到启示,扮演自相矛盾的丑角,博得人们一笑的同时引来深刻反思,还是应该书写一部属于当今的《堂吉诃德》,复兴早已过去的思潮,重塑当代人的心灵?值得注意的是,《堂吉诃德》的结局并非圆满,而让人遗憾:他在垂危中理智醒来,发现过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条遗嘱,一是过去付给桑丘的一笔钱,都不用算了;二是遺产全部归甥女,但如果嫁人时,那个人读过骑士文学,遗产就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作宣传费用;三是向以他为题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写出了这部荒唐的书,自己为此有良心负担。由此可见,他的行侠仗义、他的救赎方案,到头来还是真正地失败了,如果说前面所接受的不解、嘲笑都只是绊脚石,那这结局的自我否定则是彻底的复古骑士精神的破产。通过复兴历史来解构现实,重造未来可行性极小,书中的困境适用于每个时代,那么留下的疑问也亟待当代人在相似处境下解答。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矛盾,即堂吉诃德本人的先驱性与上述他的复古思想的矛盾。人们需要思考,是什么促使作者笔下的堂吉诃德在充当社会良知唤醒者,引导自由、自主、真实思潮的同时,却披上骑士的外衣,以逆行方式推崇一种进步的主义。此处存在着一种巨大又沉重的时代使命感。僵化的现实需要一个大肆宣扬新兴流派,大张旗鼓打倒旧势力的人物的拯救吗?不,并非如此。要让一种风潮改变,势必要付出极大代价,但为了使得成本降到最小,只能折中调和,采用更为让人接受的方法。不过戏剧性的是,在小说中,作者并非直白地赋予堂吉诃德这一特质,明确点出他骑士外衣下的人文主义,而是不点破,让他“装疯卖傻”,仅仅把他塑造成一个追求骑士精神的人,至于他追求骑士精神的深意则丝毫不透露,留给读者自行揣摩。因此,结局从这来看似乎也不是完全的悲剧——毕竟堂吉诃德感到失望的只是人文主义借之表现的骑士精神,而不是人文主义本身。人文主义仍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等待着一种新的媒介将它带上成功的舞台。
  总之,《堂吉诃德》作为一部名著,留给后人深思的地方太多。他的形象契合了每个时代的困境、觉醒与出路,每个人都能在他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他又是如此真实,不再是文学作品中没有瑕疵的英雄人物形象,而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欢乐也有自己的哀愁,有高明也有不足;他负载了17世纪西班牙的运命,又必然指导人们走向未来的时代。
其他文献
冯梦龙是明代搜集民歌、笑话、编撰白话小说,受民俗文化影响最深,推崇俗文学最积扱,贡献最大的高产通俗文学家和理论家。在其重要作品“三言”中,通过大量民俗生活的描写,冯梦龙深刻而全面地展示了晚明真实的社会风貌。民俗文化在“三言”故事中有着改造作品思想内容、设置故事情景、熔铸通俗风格的重要功用。  在以儒家正统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与市井细民的生活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在文学创作中,世俗生活的文学
期刊
路遥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多反映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他关注时代的变化,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感动了许多读者,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人生经历方面对路遥小说《人生》进行解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路遥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饱含着对黄土大地以及农民的赞颂。在他并不丰富的创作时间中,他总是用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记录着社会和时代
期刊
受法国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影响,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研究于法国兴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文本的新方式。虽然它抛弃了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明显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它补充了研究文本的角度,后来的文学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文本的关注不能脱离叙事角度的分析。初读余华的短篇《命中注定》,给人一头雾水的感觉,突兀的开头、莫名的结尾,情节不连贯,含义不清晰,让人匪夷所思,不禁令人想再回味一遍故事
期刊
在我国历史上,《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元典,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人们所传颂的经典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学者对《诗经》展开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金元时期,该时期的《诗经》学将前代的经学研究成果進行吸收和整合,促使诗经学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将《诗经》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针对金元时期诗话中《诗经》的教化和文化传播展开研究。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长河中,《诗经》
期刊
司马迁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理念,并完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史记》。司马迁以其独特的人格感染着后世文士,“发愤著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后世文士追求立言的不朽,以及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著述传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在儒
期刊
《秋窗风雨夕》的主题一直有争议,主要有“封建压迫说”“命运预感说”“历史隐喻说”“伤悼身世说”四种。本文立足文本分析,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证定该诗具有“伤悼身世”和“担忧爱情”的双重主题。  一、《秋窗风雨夕》的主题  作为《红楼梦》中的名篇,《秋窗风雨夕》常被各家诗词鉴赏注本收录,但其主题仍有争议。“封建压迫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强调“封建势力”对林黛玉的“压迫”。那时候的《红楼梦
期刊
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指出,“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呈现的特质和方式。这是生活空间所自然赋予和形成的。  平儿,是一个平民的女儿,她不仅拥有一个“平儿”这样如此平常的名字,而且她的身份也是平凡的——一个通房丫头。但是,她的生存艺术表现很不平凡。平儿最重要的自我呈现体现在
期刊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文学艺术史上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他精通诗、文、词、赋,善书画、好音律,是宋代文坛上最耀眼的一颗星。作为“词中之龙”,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以及深远的影响。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题材局限和音乐束缚,使“词主情”的“情”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在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的词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他的一切喜怒哀乐、惆怅失意都深深地灌注在他的词中,为词创立了新的范式,促成了宋词的
期刊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从未有过在英语国家留学的经历。幸运的是,我来到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算是圆了我的留学梦。略去一路风尘和之后的倒时差等生理上的不适应不谈,来英国之后,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超市购物——就在我们抵达阿伯丁的第二天,校方十分体恤地用车将我们新一届来阿大访学的中国学生带到市中心较大的超市,让我们置办生活必需品。我们许多人都闹了些笑话,其中也包括我。我本想买
期刊
新时期,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其管理和创新工作备受重视。  新时代要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当前,我国文化志愿服务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