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往年一样,万众瞩目的2017年高考帷幕刚一落下,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高考作文试题上。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共10道,一亮相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围观和热议。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总体看来,10道作文题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亮点:
彰显价值塑品质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精准落实高考的育人功能,重视在作文中塑造考生的意志品质,践行“文以载道”的原则。
1.潜移默化渗透爱国理念,强化民族自豪感。
全国卷Ⅰ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认清中国的发展大势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并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道作文题一箭双雕,让考生在写作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让外国青年在倾听介绍中“懂得中国”“爱上中国”。
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摄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激发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作文命题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全国卷Ⅱ作文題“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选取了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
3.试题积极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培养考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满足考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
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强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引导考生思考人生要义,暗示考生既要博学多闻,又要通情知理,还要修身养性。这样的作文命题包含处世之道,让考生在作文中“三省吾身”,学会自我认知与反思,提升精神境界。
聚焦文化重传承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要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017高考作文命题正是以此为基点,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将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落实到行动上。
北京卷作文题“说纽带”明确提到“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都需要纽带”。作文题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引导考生深入认知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等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化的践行者。
天津卷作文题则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让考生以长辈的人生经历为镜鉴,通过观照,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思考怎样完成文化接力,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立意高大切口小
在2017年高考10道作文题中,几乎有半数题目涉及的话题都很大,或呈现中国外交合作、文化发展、环境交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国家巨变;或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感触与思考;或回顾40年的高考路,发表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叙述自己高考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或展现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话题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境等方方面面,真可谓“高大上”。一般说来,这样的命题难以逃脱空洞的流弊,让考生难以下笔,然而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化大为小,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但让考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而且文中有“我”,便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
如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罗列了“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关键词,考生可从小处着手,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身边耳闻目睹的小事,揭示祖国的发展变化,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古至今的六个名句,谈谈对中国文化的感触与思考。“中国文化”何其深邃博大,岂是八九百字的文章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但有了这六个名句,就为考生提供了大话题的小切口,使考生有了精准立意的依据和方向,不至于信马由缰,漫无目的。
全国卷Ⅲ作文题“40周年话高考”,40年高考路,其历时之长久,范围之宽泛,内容之繁杂,涉及的内容太多。考生该写什么,从何写起,真有“老虎吃天”之感。然而命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大大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只需从“我”对高考的看法或“我”的高考经历说起,做到“定点突破”就可以了。
北京卷要求考生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乍一看,这一命题太“宽大”,一部鸿篇巨著怕也难以尽述,但有了命题要求“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表现主题,一下子就把一个宏大的主题变得具体可感,把难以把控的内容限定在一幅或几幅小小的照片之中,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也让考生有话可说。
贴近生活接地气
高考作文命题应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贴近考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关注考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这是高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继续保持这一命题方向,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极力避免因脱离实际而造成考生作文宿构、套作与无病呻吟,比较真实地考查考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如全国卷Ⅰ作文题将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引入作文试题中,让考生仿佛置身于与外国青年对话的情境中,故事犹如发生在昨天或今天。试题来自于生活,作文就成了生活的再现,这样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动人。
全国卷Ⅲ作文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这一要求中的核心词有两个,一是“我”,二是“高考”,这对于正身处高考考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考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现身说法,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论对高考的看法,或叙写自己的高考经历与感受。将真实的生活与感受信手拈来,稍加润色,就能成就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佳作。
江苏卷作文题由“生活中离不开车”切入,并从车的“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帮助考生展开丰富联想,引导考生积极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当今时代,“车”已走进千家万户,高考说“车”,应该是最接地气的了。有关“车”的故事、“车”的感受、“车”的哲理,考生自可以信手拈来。
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无论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是“心灵之书”,对于高考学子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对“书”的思考与品评自然会全面又独到,何愁写不出有理有据、触动心灵的作文!
山东卷作文题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书店、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可能就曾出现在考生身边,或亲眼所见,或媒体上时有耳闻,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尽情发挥的话题。
彰显价值塑品质
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精准落实高考的育人功能,重视在作文中塑造考生的意志品质,践行“文以载道”的原则。
1.潜移默化渗透爱国理念,强化民族自豪感。
全国卷Ⅰ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认清中国的发展大势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并让世界了解中国。这道作文题一箭双雕,让考生在写作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让外国青年在倾听介绍中“懂得中国”“爱上中国”。
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摄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激发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作文命题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全国卷Ⅱ作文題“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选取了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六个名句,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
3.试题积极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培养考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满足考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
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强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对人成长的重大意义,引导考生思考人生要义,暗示考生既要博学多闻,又要通情知理,还要修身养性。这样的作文命题包含处世之道,让考生在作文中“三省吾身”,学会自我认知与反思,提升精神境界。
聚焦文化重传承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要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的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2017高考作文命题正是以此为基点,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华名句的感触与思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新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将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落实到行动上。
北京卷作文题“说纽带”明确提到“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都需要纽带”。作文题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引导考生深入认知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等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化的践行者。
天津卷作文题则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让考生以长辈的人生经历为镜鉴,通过观照,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思考怎样完成文化接力,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立意高大切口小
在2017年高考10道作文题中,几乎有半数题目涉及的话题都很大,或呈现中国外交合作、文化发展、环境交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国家巨变;或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感触与思考;或回顾40年的高考路,发表自己对高考的看法,叙述自己高考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或展现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话题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环境等方方面面,真可谓“高大上”。一般说来,这样的命题难以逃脱空洞的流弊,让考生难以下笔,然而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化大为小,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但让考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而且文中有“我”,便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
如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罗列了“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关键词,考生可从小处着手,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身边耳闻目睹的小事,揭示祖国的发展变化,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古至今的六个名句,谈谈对中国文化的感触与思考。“中国文化”何其深邃博大,岂是八九百字的文章所能说得清、道得明的?但有了这六个名句,就为考生提供了大话题的小切口,使考生有了精准立意的依据和方向,不至于信马由缰,漫无目的。
全国卷Ⅲ作文题“40周年话高考”,40年高考路,其历时之长久,范围之宽泛,内容之繁杂,涉及的内容太多。考生该写什么,从何写起,真有“老虎吃天”之感。然而命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大大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只需从“我”对高考的看法或“我”的高考经历说起,做到“定点突破”就可以了。
北京卷要求考生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乍一看,这一命题太“宽大”,一部鸿篇巨著怕也难以尽述,但有了命题要求“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表现主题,一下子就把一个宏大的主题变得具体可感,把难以把控的内容限定在一幅或几幅小小的照片之中,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也让考生有话可说。
贴近生活接地气
高考作文命题应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贴近考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关注考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这是高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2017年高考作文试题继续保持这一命题方向,引导考生“我手写我心”,极力避免因脱离实际而造成考生作文宿构、套作与无病呻吟,比较真实地考查考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如全国卷Ⅰ作文题将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引入作文试题中,让考生仿佛置身于与外国青年对话的情境中,故事犹如发生在昨天或今天。试题来自于生活,作文就成了生活的再现,这样的作文自然就会真实、动人。
全国卷Ⅲ作文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这一要求中的核心词有两个,一是“我”,二是“高考”,这对于正身处高考考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考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视角,自己现身说法,从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论对高考的看法,或叙写自己的高考经历与感受。将真实的生活与感受信手拈来,稍加润色,就能成就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考场佳作。
江苏卷作文题由“生活中离不开车”切入,并从车的“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帮助考生展开丰富联想,引导考生积极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当今时代,“车”已走进千家万户,高考说“车”,应该是最接地气的了。有关“车”的故事、“车”的感受、“车”的哲理,考生自可以信手拈来。
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无论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是“心灵之书”,对于高考学子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对“书”的思考与品评自然会全面又独到,何愁写不出有理有据、触动心灵的作文!
山东卷作文题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书店、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可能就曾出现在考生身边,或亲眼所见,或媒体上时有耳闻,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尽情发挥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