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有重要意义,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要以国学经典作为教学依托,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可以结合经典诵读,结合春联,结合孝文化,为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食粮。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课堂;渗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78-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积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作品,使国学教育能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促使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国学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道德品质正在形成和完善中,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知都处在初级阶段。而国学教育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在学习《弟子规》时,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人之初,性本善”的哲理,学会自律,学会尊重他人。教师要在语文课文中渗透国学教育,让一篇篇传统经典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周边事物,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坚持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需要大力开发,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国学经典,并通过背诵和朗读,扩大学生在地理、历史、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他们建立知识储备。这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有的学生甚至迷失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对传统文化往往持有漠视态度。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1.通过经典作品的朗诵渗透传统文化
经典作品朗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典作品的朗诵就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很多经典作品的形成就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它凝结了无数智者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学生在进行经典作品朗读时,通过深入体会作品内涵,逐渐树立道德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经典作品不但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而且推崇诚实守信、勇者无畏、爱憎分明等情怀,体现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方方面面展现出审美艺术价值。因此,这些日积月累的文学精华能够感染学生,让他们设身处地进行思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与品格离不开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离不开长期的阅读催化。因此,经典作品的朗诵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感悟力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这首古诗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总而言之,经典作品的朗诵不仅强化了學生的阅读体验,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了情操,使国学教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
2.搜集春联,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民间文化一直绵绵不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渗透国学教育时,可以利用民间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广泛搜集春联。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春联,经过展示,鼓励学生依据对联的内容进行类别划分,然后将这些不同类别的对联贴到教室适当的位置。比如有反映美德和情操的,有描写美丽景色的,有祝福新春的,等等。在品味这些对联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当学生逐渐对对联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写对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当然,春联只是一种载体,还有许多形式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地方的戏曲唱段、古老民俗、民居建筑等,教师都可以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依托语文教学进行孝文化的渗透
从古至今,孝文化一直是我国国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孝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孝心、懂感恩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孝文化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例如,在《慈母情怀》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孝文化,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母亲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之情,然后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心得和感想。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孝心的理解写作文,作文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根据这篇课文写读后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孝文化的渗透也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再只是表面化了解课文内容,而是懂得了隐藏在这篇课文之后的启示和道理。孝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滋养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德育为出发点,努力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以国学经典作品作为教学依托,潜移默化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结合经典诵读,结合春联,结合孝文化,为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提供思想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芸芸.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
[2]冯黎.以教材为载体,强化低年级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
[3]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课堂;渗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78-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积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国学经典作品,使国学教育能够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促使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国学教育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道德品质正在形成和完善中,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知都处在初级阶段。而国学教育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在学习《弟子规》时,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人之初,性本善”的哲理,学会自律,学会尊重他人。教师要在语文课文中渗透国学教育,让一篇篇传统经典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周边事物,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坚持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在小学阶段需要大力开发,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国学经典,并通过背诵和朗读,扩大学生在地理、历史、天文等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他们建立知识储备。这对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有很大帮助。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有的学生甚至迷失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对传统文化往往持有漠视态度。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国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1.通过经典作品的朗诵渗透传统文化
经典作品朗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典作品的朗诵就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很多经典作品的形成就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它凝结了无数智者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学生在进行经典作品朗读时,通过深入体会作品内涵,逐渐树立道德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经典作品不但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而且推崇诚实守信、勇者无畏、爱憎分明等情怀,体现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方方面面展现出审美艺术价值。因此,这些日积月累的文学精华能够感染学生,让他们设身处地进行思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与品格离不开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离不开长期的阅读催化。因此,经典作品的朗诵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感悟力达到较高的水平。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这首古诗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总而言之,经典作品的朗诵不仅强化了學生的阅读体验,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了情操,使国学教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
2.搜集春联,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民间文化一直绵绵不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渗透国学教育时,可以利用民间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广泛搜集春联。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春联,经过展示,鼓励学生依据对联的内容进行类别划分,然后将这些不同类别的对联贴到教室适当的位置。比如有反映美德和情操的,有描写美丽景色的,有祝福新春的,等等。在品味这些对联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当学生逐渐对对联产生了兴趣,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写对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当然,春联只是一种载体,还有许多形式可以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地方的戏曲唱段、古老民俗、民居建筑等,教师都可以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依托语文教学进行孝文化的渗透
从古至今,孝文化一直是我国国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孝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孝心、懂感恩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孝文化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例如,在《慈母情怀》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孝文化,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母亲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之情,然后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心得和感想。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对孝心的理解写作文,作文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根据这篇课文写读后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孝文化的渗透也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不再只是表面化了解课文内容,而是懂得了隐藏在这篇课文之后的启示和道理。孝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格,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滋养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国学教育,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德育为出发点,努力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以国学经典作品作为教学依托,潜移默化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结合经典诵读,结合春联,结合孝文化,为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提供思想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芸芸.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9(24).
[2]冯黎.以教材为载体,强化低年级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
[3]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