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学科,只是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主要任务是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家国情怀的教育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本文结合我校历史综合实践课开展的情况,从运用历史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和近代史综合实践课具体课例的选择两方面来阐述在历史综合实践课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家国情怀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福建省普教室课题“智慧教室条件下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MJKET 2018-077。
一、运用历史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在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共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历史这一学科,内含大量可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和养料,责无旁贷成为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主力军”,所以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综合实践课是十分必要的。
二、历史学科的近代史综合实践课具体课例的选择
在初二年级上学期,结合这时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我们开展了五个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的历史综合实践课。
(一)学唱红色经典歌曲
首先是赏析课本内的爱国革命歌曲,第一首是《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拓展介绍的《长征组歌》。第二首是《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拓展介绍的《松花江上》。第三、第四、第五首是《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介绍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第六首是《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拓展介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几节课要教授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赏析这些歌曲,而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就可以详细地介绍这六首红色经典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并播放音频。师生还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一首作为全班进行学唱的红色经典歌曲。
(二)走进近代福州爱国革命志士
乡土历史与乡土乡情联系密切,将其纳入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为家国情怀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第二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寻找课本中出现的近代历史上福州的爱国革命志士。学生们发现一共有5位,分别是《第1课 鸦片战争》中领导虎门销烟运动的林则徐。《第6课 戊戌变法》中宣传“物竞天择”、救亡图存的严复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第9课 辛亥革命》中的“鉴湖女侠”秋瑾。《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林祥谦。通过播放这些爱国革命志士的介绍视频、图片,让学生对他们的成长经历、英雄故事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之后,教师将这个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寻找福州近代历史上其他的爱国革命志士以及他们的爱国事迹。第一小组介绍了晚清抗击列强侵略的福州海军名将:甲午海战烈士刘步蟾、林永升;中法马江战役的许寿山、陈英。第二小组介绍了主持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桢与其对联作品的爱国思想。第三小组介绍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和他的家书《与妻书》。第四小组介绍了近现代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女作家冰心和她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结。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畅谈对于家乡爱国革命志士辈出的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多同学谈到以家乡为傲,作为爱国革命志士故乡的学子,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民族精神,认真学习,长大以后保卫我们的祖国。
(三)观看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
教师先后播放了三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电影。第一部是与《第13课 五四运动》有关的由华谊兄弟1999年出品的,黄健中执导的讲述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参加巴黎和会经历的电影《我的1919》。第二部是与《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有关的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和寰宇娱乐有限公司2002年聯合出品的,由杜国威执导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五月八月》。第三部是与《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关的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由任旭东执导的电影《地道战》。然后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影片观后感,再寻找一部值得推荐的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并简单说明推荐理由。
同学们都很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有的推荐由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的,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的电影《小兵张嘎》,有的推荐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的,由史文炽执导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有的推荐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的电影《鸡毛信》,也有一些同学推荐的是近些年拍得比较好看的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电影,如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11年出品,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电影《建党伟业》,由中影集团2012年出品,冯小宁自编自导的战争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同学们通过这些爱国影片,更生动、直观、深入地了解到先辈抗击侵略的英勇事迹,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有的同学还立志长大后也要拍出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借以传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权、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四)重读英烈的抗战家书
首先,全班一起重读了教材中3位抗日英烈所写的抗战家书。第一封是《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中介绍的领导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他在1937年10月18日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一封家书。第二封是《第22课 抗日战争胜利》一课中介绍的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将军,他在1942年5月22日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第三封是《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中介绍的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张自忠将军,他于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同时,介绍这三位抗日英烈的英雄故事,并让学生们交流畅谈对这三封家书的读后感。
之后,我们将这个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其他抗日英烈所写的抗战家书和抗战故事。第一小组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女英雄赵一曼在1936年牺牲前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第二小组介绍了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蔡炳炎1937年在淞沪会战前线写给妻子的两封家书。第三小组介绍了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在赴缅参战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第四小组介绍了抗日英雄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连长程雄于1940年、1943年写给父母的两封家书。重读这一封封家书,学生们都深受触动,心灵被英烈们保家卫国的赤诚情怀所洗礼。
(五)制作以近代史综合实践课所学内容为主题的展板
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全班合作完成以近代史综合实践课所学内容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展板。在学校公示栏展示展板,拍照留念,这既是让学生总结这一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所学所获,同时通过展板向其他没有参加历史综合实践课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传递家国情怀。在展板展示期间,各年级都有很多同学来参观。
总之,近代史的综合实践课,我们立足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国情怀教育,不是简单的情感熏陶,而是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更加热爱祖国,并学会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周边的人。同时,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是对书中相关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齐涛.在历史课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N].阳泉晚报,2020.
[2]周滢波.乡土历史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11):291.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家国情怀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福建省普教室课题“智慧教室条件下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MJKET 2018-077。
一、运用历史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在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共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历史这一学科,内含大量可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和养料,责无旁贷成为家国情怀素养教育的“主力军”,所以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综合实践课是十分必要的。
二、历史学科的近代史综合实践课具体课例的选择
在初二年级上学期,结合这时的中国近代史教学,我们开展了五个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目标的历史综合实践课。
(一)学唱红色经典歌曲
首先是赏析课本内的爱国革命歌曲,第一首是《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拓展介绍的《长征组歌》。第二首是《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拓展介绍的《松花江上》。第三、第四、第五首是《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介绍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第六首是《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拓展介绍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几节课要教授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课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赏析这些歌曲,而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就可以详细地介绍这六首红色经典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并播放音频。师生还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一首作为全班进行学唱的红色经典歌曲。
(二)走进近代福州爱国革命志士
乡土历史与乡土乡情联系密切,将其纳入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为家国情怀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第二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寻找课本中出现的近代历史上福州的爱国革命志士。学生们发现一共有5位,分别是《第1课 鸦片战争》中领导虎门销烟运动的林则徐。《第6课 戊戌变法》中宣传“物竞天择”、救亡图存的严复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第9课 辛亥革命》中的“鉴湖女侠”秋瑾。《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林祥谦。通过播放这些爱国革命志士的介绍视频、图片,让学生对他们的成长经历、英雄故事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之后,教师将这个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寻找福州近代历史上其他的爱国革命志士以及他们的爱国事迹。第一小组介绍了晚清抗击列强侵略的福州海军名将:甲午海战烈士刘步蟾、林永升;中法马江战役的许寿山、陈英。第二小组介绍了主持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桢与其对联作品的爱国思想。第三小组介绍了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和他的家书《与妻书》。第四小组介绍了近现代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女作家冰心和她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结。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畅谈对于家乡爱国革命志士辈出的感想。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多同学谈到以家乡为傲,作为爱国革命志士故乡的学子,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民族精神,认真学习,长大以后保卫我们的祖国。
(三)观看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
教师先后播放了三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电影。第一部是与《第13课 五四运动》有关的由华谊兄弟1999年出品的,黄健中执导的讲述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参加巴黎和会经历的电影《我的1919》。第二部是与《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有关的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和寰宇娱乐有限公司2002年聯合出品的,由杜国威执导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五月八月》。第三部是与《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关的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由任旭东执导的电影《地道战》。然后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影片观后感,再寻找一部值得推荐的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并简单说明推荐理由。
同学们都很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有的推荐由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的,由崔嵬、欧阳红樱联合执导的电影《小兵张嘎》,有的推荐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出品的,由史文炽执导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有的推荐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的电影《鸡毛信》,也有一些同学推荐的是近些年拍得比较好看的以近代史为题材的爱国电影,如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2011年出品,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电影《建党伟业》,由中影集团2012年出品,冯小宁自编自导的战争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同学们通过这些爱国影片,更生动、直观、深入地了解到先辈抗击侵略的英勇事迹,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有的同学还立志长大后也要拍出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借以传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权、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四)重读英烈的抗战家书
首先,全班一起重读了教材中3位抗日英烈所写的抗战家书。第一封是《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中介绍的领导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他在1937年10月18日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一封家书。第二封是《第22课 抗日战争胜利》一课中介绍的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左权将军,他在1942年5月22日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第三封是《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中介绍的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张自忠将军,他于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同时,介绍这三位抗日英烈的英雄故事,并让学生们交流畅谈对这三封家书的读后感。
之后,我们将这个活动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其他抗日英烈所写的抗战家书和抗战故事。第一小组介绍了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女英雄赵一曼在1936年牺牲前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第二小组介绍了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蔡炳炎1937年在淞沪会战前线写给妻子的两封家书。第三小组介绍了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在赴缅参战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第四小组介绍了抗日英雄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二营三连连长程雄于1940年、1943年写给父母的两封家书。重读这一封封家书,学生们都深受触动,心灵被英烈们保家卫国的赤诚情怀所洗礼。
(五)制作以近代史综合实践课所学内容为主题的展板
最后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全班合作完成以近代史综合实践课所学内容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展板。在学校公示栏展示展板,拍照留念,这既是让学生总结这一学期综合实践课的所学所获,同时通过展板向其他没有参加历史综合实践课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传递家国情怀。在展板展示期间,各年级都有很多同学来参观。
总之,近代史的综合实践课,我们立足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国情怀教育,不是简单的情感熏陶,而是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国家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更加热爱祖国,并学会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周边的人。同时,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都是对书中相关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齐涛.在历史课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N].阳泉晚报,2020.
[2]周滢波.乡土历史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1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