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大风,使江苏徐州铜山县汉王乡班井村小学操场边的围墙倒塌,6名一年级儿童被砸身亡。
一个两岁男孩,在医院门诊接受静脉点滴注射时,因吃果冻突然窒息,瞬时面色青紫,幸亏值班护士在场,迅速将孩子头朝下抱起,压腹、拍背,直到一大块果冻从孩子嘴里喷出,孩子方才得救。
武汉玫瑰园小学的小学生刘某、罗某、郅某,在校园内的一包水泥上争着往下跳,比谁最勇敢。其间,刘将郅往前一推,郅径直着前冲,撞在罗的身上,罗往下一跳,恰好撞上路过的郭某,结果导致郭左股骨骨折。
家住武昌武南二村的欢欢,到一空地玩耍时为走捷径,顺着废弃的篮球架爬上了一处院墙,还没等他完全站起,就被头顶一高压线悬空吸起。后来,他虽侥幸挣扎滚落到地上,但身体却受到严重伤害:四肢被深度烧伤,左手掌被烧焦。
中国新闻社报道,去年我国有1.6万多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而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报道屡见报端。有资料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也居我国部分地区儿童死亡因素的第一位。
意外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与健康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它分为非致命损伤和意外死亡。
21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严重危害儿童生命与健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与营养障碍等问题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意外伤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就日益显现出来从70年代末起,在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儿童死亡的排序中,意外死亡一直为第一。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意外死亡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河南、山东等一部分省市,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沿海地区某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曾公布一项数据,近年来,该省中、小学生每年约有500人因意外事故死亡,平均每天1.3人。
在每年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花朵无辜凋零的同时,非致命意外损伤也在折磨着更多的儿童及其父母亲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曾在全国11个城市4.3万多名幼儿及中、小学生中进行过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非致命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4.10%,其中,造成身体缺陷者占1.64%,造成永久性伤残者占1.01%。国内其他相关调查也显示,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需要给予医疗关注,其中1/3的儿童需要手术治疗、卧床、休学或1天以上活动受到限制。
儿童意外伤害,带给社会和家庭的灾难,带给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往往永远无法消除和愈合。因此,儿童意外伤害,已被许多学者视之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意外伤害,有迹可循
伤害属于疾病范畴。在我国,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交通事故、溺水、跌落伤、烧烫伤、机械窒息、切割伤、中毒、动物咬伤等。它的发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主要与儿童的生理状况(年龄、性别、心理特征、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经济状况、母亲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单亲家庭、父母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健康教育的落实和普及程度、产品及公用设施的安全状况)等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及发育水平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发生率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在因跌伤而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人群中,病人的年龄普遍偏小,其中70%小于10岁;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交通事故中,5岁以上儿童很容易发生由骑自行车引发的伤害,年龄对意外伤害产生明显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主要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活动能力、判断力、自我控制能力、家长的保护措施、生活经验等有关。
男孩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喜爱尝试新鲜事物,故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男孩的发生率一般高于女孩。如在8岁以下各年龄组中,电击伤的发生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在8岁以上组,女童几乎不发生电击伤事故。
儿童的心理特征对意外伤害的发生也有明显影响。胆量大、易冲动(好发脾气、爱招惹他人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儿童,均属于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
调查还显示,身体健康的儿童,其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要高于健康状况不好者;左撇子儿童、有视力障碍及伴有癫痫等特殊疾病的儿童,其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儿童。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既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其可供掌握的特点及规律,那么,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减少伤害发生,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现阶段,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可行的预防对策可从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和立法等多方面进行。
进行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如在学校健康教育规划中,可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用以提高儿童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在社区健康教育及服务中,可面向父母、专业人员乃至其他公众提供有关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用以提高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应变及处理能力,使专业人员能为儿童、家庭提供所必需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另一个方面是学校和家庭要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从而尽可能地杜绝打架事件,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是减少伤害发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动车装置安全带或儿童安全座椅,骑车人戴头盔、着醒目服装,人行道与行车道分离,定期对自行车进行保养,对车况进行检查,提供正常路灯照明,改善路况,车辆限速等,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搞好幼儿园、学校、娱乐场所等地相关建筑物的安全设计及管理,切实做好危房的维修、改造及管理工作,可减少跌落伤的发生。加强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正确贮藏家庭内有毒物,强化饮食卫生管理等可减少儿童中毒的发生。加强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厨房用具及电热用品的管理,能使切割伤、烧烫伤减少发生。睡眠时衣被不盖过头部,不使用松软的枕头,消除儿童睡眠环境中潜在的危险。食用细碎食物时,奔跑及讲话时应禁止进食,严格保管零碎杂物,避免儿童因进食或误食造成气管内异物堵塞,可防止窒息的发生。
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法律的威力也可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美国对获得驾驶执照及饮酒的最小年龄都做了法律规定,还制定有毒物包装、易燃物管理及儿童乘车安全的法规,有些国家还制定法律,强制使用汽车安全带及摩托车防撞头盔,这些,对于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和减少其伤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天真无邪、活泼烂漫,他们是希望,是未来: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保护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让伤害与伤痛远离孩子和家庭,既是父母和专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编辑 汤知慧)
一个两岁男孩,在医院门诊接受静脉点滴注射时,因吃果冻突然窒息,瞬时面色青紫,幸亏值班护士在场,迅速将孩子头朝下抱起,压腹、拍背,直到一大块果冻从孩子嘴里喷出,孩子方才得救。
武汉玫瑰园小学的小学生刘某、罗某、郅某,在校园内的一包水泥上争着往下跳,比谁最勇敢。其间,刘将郅往前一推,郅径直着前冲,撞在罗的身上,罗往下一跳,恰好撞上路过的郭某,结果导致郭左股骨骨折。
家住武昌武南二村的欢欢,到一空地玩耍时为走捷径,顺着废弃的篮球架爬上了一处院墙,还没等他完全站起,就被头顶一高压线悬空吸起。后来,他虽侥幸挣扎滚落到地上,但身体却受到严重伤害:四肢被深度烧伤,左手掌被烧焦。
中国新闻社报道,去年我国有1.6万多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而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报道屡见报端。有资料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儿童致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也居我国部分地区儿童死亡因素的第一位。
意外伤害,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与健康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它分为非致命损伤和意外死亡。
21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严重危害儿童生命与健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与营养障碍等问题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意外伤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就日益显现出来从70年代末起,在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儿童死亡的排序中,意外死亡一直为第一。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意外死亡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在河南、山东等一部分省市,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沿海地区某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曾公布一项数据,近年来,该省中、小学生每年约有500人因意外事故死亡,平均每天1.3人。
在每年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花朵无辜凋零的同时,非致命意外损伤也在折磨着更多的儿童及其父母亲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曾在全国11个城市4.3万多名幼儿及中、小学生中进行过意外伤害的调查,结果显示,非致命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4.10%,其中,造成身体缺陷者占1.64%,造成永久性伤残者占1.01%。国内其他相关调查也显示,每年有20%~40%的儿童因意外伤害需要给予医疗关注,其中1/3的儿童需要手术治疗、卧床、休学或1天以上活动受到限制。
儿童意外伤害,带给社会和家庭的灾难,带给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往往永远无法消除和愈合。因此,儿童意外伤害,已被许多学者视之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意外伤害,有迹可循
伤害属于疾病范畴。在我国,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有交通事故、溺水、跌落伤、烧烫伤、机械窒息、切割伤、中毒、动物咬伤等。它的发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主要与儿童的生理状况(年龄、性别、心理特征、身体状况)、家庭条件(经济状况、母亲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单亲家庭、父母的安全意识)和社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健康教育的落实和普及程度、产品及公用设施的安全状况)等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及发育水平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发生率密切相关:有资料显示,在因跌伤而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人群中,病人的年龄普遍偏小,其中70%小于10岁;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交通事故中,5岁以上儿童很容易发生由骑自行车引发的伤害,年龄对意外伤害产生明显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主要与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活动能力、判断力、自我控制能力、家长的保护措施、生活经验等有关。
男孩生性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喜爱尝试新鲜事物,故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男孩的发生率一般高于女孩。如在8岁以下各年龄组中,电击伤的发生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在8岁以上组,女童几乎不发生电击伤事故。
儿童的心理特征对意外伤害的发生也有明显影响。胆量大、易冲动(好发脾气、爱招惹他人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儿童,均属于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
调查还显示,身体健康的儿童,其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要高于健康状况不好者;左撇子儿童、有视力障碍及伴有癫痫等特殊疾病的儿童,其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儿童。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既然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其可供掌握的特点及规律,那么,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预防、减少伤害发生,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现阶段,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可行的预防对策可从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和立法等多方面进行。
进行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开展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如在学校健康教育规划中,可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用以提高儿童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在社区健康教育及服务中,可面向父母、专业人员乃至其他公众提供有关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用以提高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应变及处理能力,使专业人员能为儿童、家庭提供所必需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另一个方面是学校和家庭要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从而尽可能地杜绝打架事件,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护是减少伤害发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机动车装置安全带或儿童安全座椅,骑车人戴头盔、着醒目服装,人行道与行车道分离,定期对自行车进行保养,对车况进行检查,提供正常路灯照明,改善路况,车辆限速等,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搞好幼儿园、学校、娱乐场所等地相关建筑物的安全设计及管理,切实做好危房的维修、改造及管理工作,可减少跌落伤的发生。加强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正确贮藏家庭内有毒物,强化饮食卫生管理等可减少儿童中毒的发生。加强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厨房用具及电热用品的管理,能使切割伤、烧烫伤减少发生。睡眠时衣被不盖过头部,不使用松软的枕头,消除儿童睡眠环境中潜在的危险。食用细碎食物时,奔跑及讲话时应禁止进食,严格保管零碎杂物,避免儿童因进食或误食造成气管内异物堵塞,可防止窒息的发生。
制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法律的威力也可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美国对获得驾驶执照及饮酒的最小年龄都做了法律规定,还制定有毒物包装、易燃物管理及儿童乘车安全的法规,有些国家还制定法律,强制使用汽车安全带及摩托车防撞头盔,这些,对于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和减少其伤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天真无邪、活泼烂漫,他们是希望,是未来: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保护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让伤害与伤痛远离孩子和家庭,既是父母和专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