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就业分析与评价报告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从2011年以来,在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上,探索“工地学校”、“昌桂源”教学工地、“精品示范班”“订单培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一种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建设与就业相融合,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工地学校”模式,在内容与内涵上,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对近年来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从初次就业率、本地区就业率、半年后的月收入、就业满意率、雇主满意度等7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客观反映本专业的毕业生的素质和社会评价,观察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创建我校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与就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后效果,以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具体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一、从就业人数和就业率看建筑工程专业优势
  就业率可以直观反映出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社会对就业率的强势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专业人数及就业率高低也反映本专业受学生认可和欢迎程度。从而凸显专业优势。
  我校建筑工程专业秉承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从2011年开始进行的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建设与就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探索,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上较高的就业率,使每年的专业人数和就业率稳步上升。我校建筑工程专业近三年在册生人数达2068人,年招生人数稳定在600人以上,是我校招生人数最多、发展最稳定的专业之一,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专业之一。
  二、从本地区的就业率衡量建筑工程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
  服务于当地经济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2013年部分专业本地区就业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2013年我校毕业生大部分在区内就业,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贵港、玉林、北海等地,本地就业率达到92.2%。较高的本地区就业率,也反映出我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建筑工程专业的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建设与就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广西的经济发展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三、从就业稳定率、专业对口率、平均就业月薪考量建筑工程专业就业质量
  就业率作为社会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参照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了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但就业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学校及其专业毕业生的市场供求状况,简章反映学校在某一阶段就业人数及其比例,是“量”的概念,无法全面反映毕业生流向,就业结构、毕业生满意度等复杂的就业现状,无法对就业进行“质”的评价。因此,还需要对实习生的就业环境、就业能力、专业对口率、稳定率、薪资报酬,企业满意率就业状况,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就业质量给予评价。
  四、从半年后的月收入看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要完全统计我校2010级毕业生收入情况比较困难,我们只能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反馈(见下表)。
  通过抽样调查以上两个专业学生的薪酬对比待遇来看,大多数学生薪酬在2500元左右,这与从事行业支付薪酬的逐步性有关,即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技术等级与薪酬成正比。大多数行业招聘人才,实习期基本在1500元左右,转正后升至2000~2500元不等,但经过半年至一年工作后,如果各方面业务较为熟练,并能独立完成操作工作的学生,薪酬待遇提升空间较为明显。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技术类型的专业学生,薪酬待遇较为理想,八成以上学生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从个人发展而言,在今后工作中薪酬待遇还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从雇主满意度看人才培养质量
  衡量就业质量的另一项关键指标就是雇主满意度。2013年5月,我们曾向用人单位发放并要求填写用人单位填写了一份《信息反馈表》。该表从毕业生的竞争优势、面试表现、存在不足等方面请用人单位做了多项选择。从今年年初的沟通反馈来看,多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表示认同和赞扬,认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吃苦、自身定位明确、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对比其他专业,用人单位认为建筑工程专业在个人定位、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学生在面试时大多表现得言谈得体,专业知识达到一个中职生应具备的知识。用人单位提出最多的建议是希望学生争取获得更多的资格证书以拓宽就业面。更多的用人单位并表示希望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接纳更多的毕业生实习就业。
  综合汇总调研结果可知,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地学校”、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精品示范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模式,通过就业等社会实践检验,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这样的培养模式符合广西的经济发展模式,能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对于学校的声望、学生成长的需求,其前景无限广阔。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情达意,这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也都提倡让小孩子背诵经典诗词,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表达水平,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充分说明了朗读、背诵诗词的重要和必要。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
期刊
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农村小学普遍办学条件差,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校本研修方法单一,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氛围。如此下去,教师的专业知识就会老化,思维就会停滞不前,工作就会缺少动力和活力,提高质量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农村小学如何走出困境,与时俱进,创新教师专
期刊
在一次国外名校的招生面试中,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淘汰原因是名校教授认为他“过于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难以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很多人对此表示诧异。然而正如国际著名智囊团罗马俱乐部认为的那样,提高人的素质的核心是建立人们对全球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社会责任感作为人才素质的首要内容。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人人
期刊
健康一般是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即平时所说的身心健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看来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应该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那么怎样理解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有安
期刊
多年来,现代语文教学始终为高耗低效所困扰。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却是分数低,高分少,学生不爱在课外花时间学语文。诸如此类,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忧虑,令人慨叹。  究其原因,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很多老师教学目标零散,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还是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不易掌握的或是中考的考点却是寥寥带过。教材上,语文课文呈现的是一篇篇文章,不像数
期刊
《词语盘点》是小学四年级起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的教学内容。如果单是让学生机械地读几遍,写几遍,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创设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词语中充满快乐,让《词语盘点》教学充满灵性。在此,笔者淡淡在教学《词语盘点》中的点滴尝试
期刊
随着家园联系的不断深入,家长已开始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甚至也走进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就是“家长助教”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的开展,无疑给幼儿给幼儿园注入新鲜的力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给幼儿更全面的经验,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家长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少教师为了害怕影响家长教学活动的开展,把整个活动全盘交给家长,不敢干涉;而大多家长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即使
期刊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知识层次的提高,现代的家长,已经不是以前的“唯师是尊”,很多时候,他们会以“外行人”来审视、“指导”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于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教育的问题有些误会,矛盾、甚至冲突,给教育工作带来不便,更是不利于幼儿
期刊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我园座落在齐国古城北边,紧邻临淄母亲河——淄河,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得天独厚的沙石资源,河滩上到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鹅卵石,这些独特的材料可塑性强,稍作加工点缀,就是一件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期刊
在整个人类人文素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越来越重视并强调环境与心理互相作用及影响。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环境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于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我们知道: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