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生“专访””的特色

来源 :新疆新闻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我国新闻媒介上,“专访”作品已成为新闻报道常见的、为广大受众所欢迎的体裁之一。著名女记者——柏生则是“专访”的开拓者。 柏生姓陈。 1949年5月17日(北平刚和平解放不久,新中国还未诞生前),柏生的首篇新闻专访《北平房屋问题条文公布后叶剑英市长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直至199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她采写的最后一篇专访《前沿上的陈氏‘莫比乌斯作坊’》,在45年间先后采写、发表的新闻“专访”达300余篇。
其他文献
笔者从事过多年报纸工作,由于职业的原因,爱看评论,也撰写过一些评论文章。离开报社到新闻管理部门后,仍保持看报先看评论的习惯。 今年,笔者断断续续用了近4个月时间,翻阅了
不久前被任命为新疆电视台副台长兼新闻部主任的主任记者杨生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喜欢记者这一行,过去干了十几年记者,现在当了‘新闻官’,不管工作多忙,事
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处入手?有从报道思想上着眼的,有从报道形式上入手的,有从写作技巧上改进的。笔者认为,着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有助于牵住经济新闻的“牛鼻子”。何光
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促进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说明它是具有革命性的历史巨变,是一次新的革命。不弄明白
广播是通过诉诸听觉而达到传播目的的大众传播媒介。听众接受传播内容的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广播的传播效果。因此,认真研究听觉接受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广播新闻实践,
《绿原报》青年编辑王安润一年连获八奖农二师绿原报社青年编辑王安润在1991年连获八奖。王安润是1988年8月调入农二师绿原报社担任编辑工作的。他凭着一颗热爱党的新闻事业
真实给新闻以生命,但就某个方面而言,真实又使人们对新闻产生了某些片面看法:比如新闻就不如文学作品邪样具有张力。笔者认为,尽管新闻以真实为生命,以不允许有个人感情色彩
一张报纸,经济新闻所占比重很大。但是,目前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是自治区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经济战线先进人物、模范事迹层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