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史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dtl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史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类乐器。回看古琴的历史,大致可以把琴的社会功能演变,划分为琴的礼神时代、礼乐时代、礼教时代和礼人时代。
  ◎礼神时代——乐以娱神
  古琴到今天,至少经历有4000余年的历史沧桑。礼神时代,就是指周代建立以前的文明时代。
  在那个时代,人类生产力低下,对于自然界既惶恐又崇拜,所以人类凭借朴素的理解和良好的发愿,常常以歌、乐、舞的形式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如对神的酬谢与祭典仪式,以期保佑人类社会的风调雨顺、衣食无忧。音乐在此时担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礼神,来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
  古琴在此时既已诞生,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个时代承担起娱神的责任。最为典型的反映,就是古琴曲《神人畅》的表达。
  《神人畅》表现了尧在祭祀天地时,奏琴感动上苍,乃至天神降临,与众人歌舞同庆的场景。声多韵少的《神人畅》,节奏铿锵有力,曲风苍古雄健,旋律分明,气势恢弘。当琴声响起,原始的祭神舞蹈仿佛就历历在目,人类对上天的呼唤和祈祷仿佛就响彻耳边。
  它代表了古琴的一个重要时代,那是一个文明开端的时代。
  这个时代,就是琴的礼神时代,乐以娱神,是古琴在当时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礼乐时代——乐以治国
  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周代对中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制礼作乐”。从此,中华民族的礼乐文明正式拉开序幕。
  在礼乐时代,音乐奏往的对象由天神苍穹转为人类社会,音乐承载的任务由礼神祭天,转变为治国安邦。“礼”是社会制度的建立,“乐”是社会制度的维护。
  古琴在此时的作用至关重要。如今约略能够再现周代礼乐之精神的琴曲,可推一首《文王操》。
  《文王操》正如其名,相传是由周文王所作。据《史记》记载,孔子向琴师师襄学习此曲时,起初并不知道曲名曲意,但他在反复体会、用心感悟之中,已经能够看到,此曲的作者,正是那位形象高大、目光深远、王临天下、统领诸侯的周文王。由此可见,《文王操》表达出的主旨,令一心遵从周代礼乐制度的孔子,感到了精神上的暗合。
  《琴论》称《文王操》“其声古雅,世俗罕闻”,《杏庄太音补遗》更赞叹说“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那么,通过这一首《文王操》,我们可以看出,当古琴处在礼乐时代,它安和社会、调和矛盾的责任已经尽到。
  古琴的七弦之音,曾作为以乐治国的重要部分,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和谐。
  ◎礼教时代——乐以养德
  中国古代社会,从进入封建时代起,儒家提倡的礼教思想就逐步开始了长达两千余年的主导。
  “德”的概念成为这个时代的首要标准。乐以养德,音乐由此承担起了教化任务。
  还是要从孔子说起。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将“六艺”引入教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自然是音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无乐教,就无以成人。
  具有修身养性、正心养德之教化作用的琴曲,多不胜数。《幽兰》以幽谷兰花为对象,喻指独善其身的道德操守;《梅花三弄》以寒梅为榜样,歌颂不屈不挠的气节风骨;《欸乃》以山水之景,助人淡泊名利;《鸥鹭忘机》以自然之情,劝人忘却机心。
  君子为学,“六艺”中的音乐修养不可遗落,所以“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中,操琴居之首位;君子为人,琴心是情操,更是修养,所以会有“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古琴艺术,是礼教时代文人必不可少的道德修养。
  ◎礼人时代——乐以怡情
  20世纪初是历经动荡的时段,直到1949年社会思潮才逐渐趋于稳定。古琴在最近这个百年里,经历着前半期的退隐,即1911年辛亥革命至70年代文革结束,以及后半期的新生,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至今这一段宝贵的黄金岁月。
  可惜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古琴曾一度被我们民族遗忘。清末民初,以“六艺”为系统的礼乐教育被西式学校的专业化教育取代,传统民乐被认为是落后腐朽的封建符号而遭到排斥,古琴就此失去了固有的土壤。
  社会对传统乐器的偏见在文革时期达到顶峰,六七十年代的古琴,已经沦落为“音乐化石”,濒临灭亡。这段艰难的岁月,可称之为古琴艺术的退隐。
  但是具有九德的七弦琴不会永远湮没在历史的一时错步里。80年代后期,古琴长时间面临的严酷态势逐渐回暖,恢复发展古琴艺术的工作从此时起,一步步走向明朗。
  社会大众真正将目光投向这一沉寂多时的艺术,还是自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喜讯从国门外传来,国人也意识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失误,我们的知识缺失造成了多少文化资源的浪费!经“非遗”的春风一度,各类古琴事业如雨后春笋般不知不觉遍布在大地各处。
  在当下这个时代,缓解焦虑、陪伴孤独、改善气质、提高修养……这些是古琴之于当代人最切实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乐以怡情,这体现着古琴在当代、在未来,最重要的寄托。
  不吝七弦之美予众生,这将是古琴穿越岁月烟云,不负历史重托,铿鸣在今天和未来的文化使命。
其他文献
人生总难免会失去,任何人都需要时刻面对,尤其可能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一切。当自己突然失去珍爱的东西时,一切似乎天昏地暗充满黑洞,可也许就在此刹那,人生的大觉悟当下生成。失去的也许是过去的枷锁,获得的是心的自由。人,本身是自由的,可是因为我们被世间色、受、想、行、识牢牢地包围着,使自己越来越贪念这些名闻利养,感觉就像一个在监狱里的犯人——囚。是我们自己经常把自己送进牢房,让心不得自由。  失去,当真来临
期刊
信是一个古老的理念,《论语》中有30多处言及“信”字。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所说的大车,就是牛车,用来载货,而小车是马车,一般用来载人,輗和軏则是连接辕和车前横木的木榫头。他的意思是:人如果无信,不知还能做些什么。就像大车或小车如果没有接榫,请问如何行走呢?可见,孔子把信看作是人立身处世的一种基本品格。“信”的作用也和木榫头相似
期刊
中国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迭遭大难,民族生存危机日益严峻。与之相应,中国文化因面临着西方强势文明的冲击,亦处于兴废存亡的十字路口。在这历史性的转折关头,有一位中国人,用近乎偏执的表达方式,阐明中国文化的价值,捍卫中国文化的传统,并取得了卓然的成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人便是一代文化怪杰辜鸿铭。   使辜鸿铭成为特立独行的文化怪杰的,是他那根在民国后北平知识界堪称独一无二的辫子。辜鸿铭在
期刊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被哲人称为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形成。这个时期文明对话所具有的形态特征,蕴藏丰富的思想资源,直接对后来东西方的文明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富有内涵的对话树立了思想与文化的权威   在前轴心时代,主导文明对话的是帝王、国王、神话英雄或“王官”。到了轴心时代,情况发生很大转变。思想家登上文明对
期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文学气息非常重,是全部《论语》中最富于哲学意味的一句话。   道家思想中关于水的认知   老子也和孔子一样,经常用水代表人生哲学。老子教我们效法水,中国有一句老话“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老子教我们学下流——不是普通所指不高尚的下流,是指水的下流——大海。天下的水都向下流汇成大海。所谓下流,就是谦下,站在最下面,“人之所弃,我
期刊
佛门讲修行有三大纲领,就是“戒、定、慧”。 那如何修持“戒、定、慧”呢?     生活中求道   一位外国求学者找到武师,欲学功夫,老师没有直接传授,而是让他挑水劈柴洗衣干杂活。其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老师在故弄玄虚?  求学者入门劳作也是悟道的过程,挑水、劳其筋骨;洗衣,涤除心灵的污浊;能悟其理者,即为得“道”。急功近利者会问:我是来学功夫的,怎么把我当杂役小工使用?而悟道者因恭敬而
期刊
历史上很多大事件,都是因人成势,因势成事。  ◎成事关键在于得人  当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作为汉朝的未来继承人,刘彻向卫绾请教得人问题,以求未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卫绾,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于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  卫绾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得人。太子又问,北方匈奴
期刊
欧阳修文章锦绣,为人却耿介切直,放达不羁,以至树敌无数,屡遭同僚诟病和围攻。对他才华非常欣赏的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他的老师晏殊甚至对人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可见,欧阳修在做人上的确有过于刚直的一面,刻薄有加,宽容不足。但这样一个对同僚刻薄的人,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
期刊
禅,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像一杯水那样静下来;  禅,可以让我们对生活冷暖自知,进入更为深刻的体验;  禅,可以让我们有端得起放得下的从容洒脱;  禅,可以让我们用半杯水的心态活出一个快乐的人生。    一条小鱼问大鱼:“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事情,可大海是什么?”   大鱼说:“你的周围就是海啊!”   小鱼说:“可我怎么看不到呢?”   大鱼说:“海在你的外面,
期刊
文化是一种有生命感染力的精神价值,它往往以一种美好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   时代的艺术   对于韩美林的艺术,我想说一些我的感受。我想,所有进入韩美林艺术展览大厅的人,不管是在北京、杭州的韩美林艺术馆,还是这次的展览,心中都会想到一个现在很少用在当代艺术家身上的词汇,叫“伟大”。这是一种真正的伟大,让我们魂魄俱夺,这种恢弘的气势让你怀疑它产生在当代,也让你怀疑它产生于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