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无意识性和随意性,其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就业价值观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特征出发,探究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科学教育路径,以期能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36-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一般课题项目“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0D309
一、引言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截至2020年12月已经达到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多,高达21.0%。高校大学生更容易接纳新事物,微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微应用成为他们获得信息、传递咨询、沟通表达的重要载体。在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丰富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受到的影响很大。从学校角度出发,在微时代背景下,讨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对于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体系,丰富高校就业理论,改进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特点变化
微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无意识性和随意性,与此同时,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日渐渗透使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由此被接管,其思维特征和行为特点更加不可预测;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多元化、碎片化使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在微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和行为特征上的变化也给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鲜明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信息及大学生群体注意力的匮乏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就业价值观的变化,就此形成恶性循环[1]。
(一)多元文化冲击价值观教育内容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在教育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来指引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蔓延;微时代的到来则使得社会中的多种文化进一步混合杂糅,西方文化冲击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既要欣然接受先进文化,又要远离落后的腐朽文化,更要防止被不好的文化侵蚀[2]。多元文化的冲击,不仅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造成很大影响,还使大学生的思想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而且,大学生身处高校,尚未经历社会“洗礼”,其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继续深化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同时,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强,很容易对外来文化中的思潮观念产生兴趣,被新奇的思想观念吸引,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关内容的吸引力自然被削減了,由此产生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甚至会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
(二)多样载体冲击传统教育方式
先有博客、微博到微信的转变,后有微视频、微电影、微小说、抖音、快手、B站等迅速发展,都显示了微时代的到来之迅猛。在微时代背景下,这些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使得他们的关注点更加碎片化,进而导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更具前瞻性,同时又极其善变,不可预测。但是,反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为主,采用的载体也更多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多媒体音视频设备等。课堂讲授过于生硬、教学内容过于刻板、教学方式过于拘泥于社会要求,忽视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需求和超强的接受能力。此外,一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融合应用能力不高,不会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也不经常使用微博、微信等这类新媒体平台,仍然拘泥于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不注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精神思想的交流,因此也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微时代背景下,多样化载体的更新迭代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育人效果[3]。
(三)碎片信息冲击学生价值取向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有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时间、接触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碎片化成为目前信息传播的常态。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将全面、完整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得原本系统、完善的信息变成碎片。在多元的碎片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因为大学生群体具有喜好追求新奇事物、对新兴事物敏感等特征,由此成为碎片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4]。不过,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是非善恶的甄别能力不够,在此期间的价值观还尚未定型,因此,碎片化信息在满足大学生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而且,长期处于碎片信息中,获取信息的目的变得更加随意,注意力也更容易分散,缺乏对包含深度内容信息的接收与学习,会导致他们的思辨能力退化,更容易遭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的冲击。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更为开放与自由,在缺乏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和信息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一些不良文化信息更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混乱。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及各地方积极推出相关政策,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就业。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要盘活新媒体、新技术,推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积极探索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强化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吸引力。 (一)改革教学,丰富微时代内容
由于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海量传播,为了与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相匹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上,首先要保证课程体系与内容的稳定性,其次再进行传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学模式的改革,摒弃以往的课堂教授模式,将教学重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时代前沿相结合,通过微时代镜头下的榜样事例、权威数据、实例图片、正能量微视频等内容,丰富就业价值观教学的内容,科学引导,让大学生从心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陕西理工大学探索构建了“就业思政”体系,“点面结合、条线相济”,推动思政与就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就业指导新模式;在课程体系之外,就业指导中心还开辟了“侯哥带你云就业”抖音号,向学生解答任何有关就业方面的疑惑。
(二)构建平台,形成微平台合力
借助微时代下的微平台优势,构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中央厨房模式”[5]。在该模式中,将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向为课堂教育与新媒体教育齐头并进,体现了移动优先、一体发展的理念,再造了传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流程,建立起适应微时代的融合传播的教育网络和流程。在课堂之外,以学校、省域或者区域为单位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时时更新教育信息,向大学生群体提供准确的就业价值观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论坛、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方式和大学生建立紧密联系,一方面让学校和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能让大学生及时掌握热点问题,动态捕获前沿信息。此外,学生也可以成为“UP主”等角色,成为学生群体中就业价值观正确导向的引领者,而不是盲目崇拜和扩散不良价值观念,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营造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氛围。
(三)强化监管,优化微时代环境
由于微时代充斥着庞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信息监管制度十分必要。如“靠脸吃饭”、演艺圈最“圈钱”、“網红经济”等就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深受诟病。鉴于这种现象,国家层面的微信息监管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必要且重要,必须通过政策管制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校范围内也需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动态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密切监管,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微平台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信息。对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要及时驳斥和删除,避免“晕轮效应”的放大化,从而确保校园舆论导向正确,减少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受到的影响。
四、结语
微时代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包括思想观念、就业方向、价值选择、行为特征等,因此,对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应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挖掘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改革教学,丰富微时代下就业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样信息传播载体的优势,构建平台,形成微平台合力;充分利用碎片化信息实施价值观教育,并强化监管,优化微时代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70-72.
[2] 吴高波,刘笑丛,付晓.“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特点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9(04):25-32.
[3] 丘宁,杨德江.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8(18):128.
[4] 陈永花.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74-75,78.
[5] 陈正荣.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记者,2015(04):13-16.
作者简介:毕莹(198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企业管理。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4-0136-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一般课题项目“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0D309
一、引言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截至2020年12月已经达到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多,高达21.0%。高校大学生更容易接纳新事物,微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微应用成为他们获得信息、传递咨询、沟通表达的重要载体。在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丰富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受到的影响很大。从学校角度出发,在微时代背景下,讨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对于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体系,丰富高校就业理论,改进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特点变化
微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无意识性和随意性,与此同时,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日渐渗透使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由此被接管,其思维特征和行为特点更加不可预测;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的多元化、碎片化使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在微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和行为特征上的变化也给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鲜明的挑战——微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信息及大学生群体注意力的匮乏容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就业价值观的变化,就此形成恶性循环[1]。
(一)多元文化冲击价值观教育内容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在教育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来指引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蔓延;微时代的到来则使得社会中的多种文化进一步混合杂糅,西方文化冲击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既要欣然接受先进文化,又要远离落后的腐朽文化,更要防止被不好的文化侵蚀[2]。多元文化的冲击,不仅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造成很大影响,还使大学生的思想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而且,大学生身处高校,尚未经历社会“洗礼”,其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继续深化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同时,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强,很容易对外来文化中的思潮观念产生兴趣,被新奇的思想观念吸引,因此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关内容的吸引力自然被削減了,由此产生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甚至会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
(二)多样载体冲击传统教育方式
先有博客、微博到微信的转变,后有微视频、微电影、微小说、抖音、快手、B站等迅速发展,都显示了微时代的到来之迅猛。在微时代背景下,这些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使得他们的关注点更加碎片化,进而导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更具前瞻性,同时又极其善变,不可预测。但是,反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方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为主,采用的载体也更多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多媒体音视频设备等。课堂讲授过于生硬、教学内容过于刻板、教学方式过于拘泥于社会要求,忽视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需求和超强的接受能力。此外,一些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的融合应用能力不高,不会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也不经常使用微博、微信等这类新媒体平台,仍然拘泥于以课本为依托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不注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精神思想的交流,因此也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微时代背景下,多样化载体的更新迭代严重冲击着传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方式,深刻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育人效果[3]。
(三)碎片信息冲击学生价值取向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原有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时间、接触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碎片化成为目前信息传播的常态。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媒体平台,将全面、完整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得原本系统、完善的信息变成碎片。在多元的碎片信息传播过程中,又因为大学生群体具有喜好追求新奇事物、对新兴事物敏感等特征,由此成为碎片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4]。不过,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是非善恶的甄别能力不够,在此期间的价值观还尚未定型,因此,碎片化信息在满足大学生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而且,长期处于碎片信息中,获取信息的目的变得更加随意,注意力也更容易分散,缺乏对包含深度内容信息的接收与学习,会导致他们的思辨能力退化,更容易遭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的冲击。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更为开放与自由,在缺乏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和信息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一些不良文化信息更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出现混乱。
三、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路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及各地方积极推出相关政策,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就业。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要盘活新媒体、新技术,推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积极探索能够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强化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时代吸引力。 (一)改革教学,丰富微时代内容
由于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海量传播,为了与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相匹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上,首先要保证课程体系与内容的稳定性,其次再进行传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学模式的改革,摒弃以往的课堂教授模式,将教学重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时代前沿相结合,通过微时代镜头下的榜样事例、权威数据、实例图片、正能量微视频等内容,丰富就业价值观教学的内容,科学引导,让大学生从心底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陕西理工大学探索构建了“就业思政”体系,“点面结合、条线相济”,推动思政与就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就业指导新模式;在课程体系之外,就业指导中心还开辟了“侯哥带你云就业”抖音号,向学生解答任何有关就业方面的疑惑。
(二)构建平台,形成微平台合力
借助微时代下的微平台优势,构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中央厨房模式”[5]。在该模式中,将以往的传统课堂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向为课堂教育与新媒体教育齐头并进,体现了移动优先、一体发展的理念,再造了传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流程,建立起适应微时代的融合传播的教育网络和流程。在课堂之外,以学校、省域或者区域为单位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时时更新教育信息,向大学生群体提供准确的就业价值观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论坛、公众号、微博、微信群等方式和大学生建立紧密联系,一方面让学校和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能让大学生及时掌握热点问题,动态捕获前沿信息。此外,学生也可以成为“UP主”等角色,成为学生群体中就业价值观正确导向的引领者,而不是盲目崇拜和扩散不良价值观念,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营造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氛围。
(三)强化监管,优化微时代环境
由于微时代充斥着庞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信息监管制度十分必要。如“靠脸吃饭”、演艺圈最“圈钱”、“網红经济”等就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深受诟病。鉴于这种现象,国家层面的微信息监管制度的建立就显得必要且重要,必须通过政策管制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学校范围内也需要对大学生的网络动态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密切监管,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微平台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信息。对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要及时驳斥和删除,避免“晕轮效应”的放大化,从而确保校园舆论导向正确,减少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受到的影响。
四、结语
微时代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包括思想观念、就业方向、价值选择、行为特征等,因此,对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应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挖掘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改革教学,丰富微时代下就业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样信息传播载体的优势,构建平台,形成微平台合力;充分利用碎片化信息实施价值观教育,并强化监管,优化微时代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海波.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70-72.
[2] 吴高波,刘笑丛,付晓.“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变化特点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9(04):25-32.
[3] 丘宁,杨德江.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8(18):128.
[4] 陈永花.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6):74-75,78.
[5] 陈正荣.打造“中央厨房”的理念、探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记者,2015(04):13-16.
作者简介:毕莹(198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