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世界生存的尴尬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liu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惯以冷峻笔调书写人生困境的方方,在她的中篇《出门寻死》中却以轻松戏谑的态度演绎着一出看似滑稽的寻死闹剧。但透过作品轻松、平淡以至诙谐的叙述,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女性在他者世界里尴尬的生存困境以及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切关注与痛惜之情。作品借主人公出门寻死要传递的是对寻常个体生命存在状态和价值的探寻,其中蕴藏着作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本性思考。
  【关键词】 方方;他者世界;生存困境;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173-01
  
  作为一位有着强烈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写作者,方方始终没有放弃对人和人生存于其中的环境的关注。不管是她的代表作《风景》,还是“三白”系列、《桃花灿烂》等爱情小说、《乌泥湖年谱》等知识分子小说以及《奔跑的火光》等农村题材作品,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出深沉的人生况味。正如方方所说,“我的小说主要反映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命运的塑造。”[1]但她的《出门寻死》,则不仅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异化,更把笔锋直指人物自身心狱,于嬉笑戏谑中指出人是如何为“他者”世界所困扰,有力地揭示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他者”世界尴尬的生存困境。
  关于他者,萨特在他的《存在与虚无》中有详细的论述。在他看来,人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被抛至这个荒谬的世界,人是孤独的,人是无所依凭的,但更不幸的是,人要生活在一个他者构成的世界里:“他人即地狱。”,“我与他人的关系则被归结为自为之间争夺自由、争夺主体性的冲突关系”,[2]在萨特那里,自我是一个主体概念,与此相对的“他者”则是一个客体。“在某种程度上,萨特认为他者代表凝固的公众观念:他投射出的强大的‘注视’,使被注视者非本真的姿态固化,它不容许人作为本真的、独立的、个别的意识而存在。“世界上确有相当多的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于别人的判断。正因为许多人因循守旧拘于习俗,别人对他们的评论,他们感到不能忍受,但他们又不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情况。这种生,虽生犹死。他们不能把自己从偏见和习俗的束缚中彻底的挣脱,他们往往因而成为别人议论的受害者……”。[3]
  深受存在主义影响的方方在她的《出门寻死》中所塑造的主人公何汉晴可以说是这种人物的典型代表。作品主人公何汉晴应该说是一位积极、乐观、向上、充满韧性和张力的女性。丈夫的下岗,生活的拮据,家务的繁重都没有将她压垮,反而更给了她反抗困境的勇气。下岗在家的何汉晴除去要做洗衣、做饭、烧水、灌暖瓶、换煤气、买米买菜等满地芝麻般的家务杂八事之外,还要帮人糊纸盒、做钟点工以补贴家用。为了给儿子买电脑,她甚至可以卖血,而她自己对生活却一无所求。日子在平淡琐碎庸常中度过,何汉晴虽也有怨言,但生活已经教给她“想不开的事情太多,要养成想不开也得想开的习惯。”传统父权制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训练出来的以屈从、忍让、奉献逆来顺受为美德的何汉晴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没有了自己。在别人的注视和监督下的何汉晴,在生活中无视自己的生命需求默默地、无私地尽着一个女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为人友、为人邻的责任。无意识地压制自己的生命需求、麻痹自己的灵魂,使自己与自我逐渐疏离和陌生,并逐渐将假面具所显示的自我误以为是自己的本相,从而从本质上失去自我生命的自由性,扼杀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本体价值。“想不开的事情太多,要养成想不开也得想开的习惯。”何汉晴在他者世界生存的无奈和麻木可见一斑。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生活一无所求的女性,也无可避免的因为无力摆脱他者世界的生存困境,而决意要出门寻死,寻死的诱因说来有点荒唐,是“便秘”。这毛病“就跟随身携带的一样,总也离不开何汉晴。”文本中“便秘”是作者采用的隐喻方式。生理上的便秘虽然让何汉晴的身体饱受折磨,但并不足以使何汉晴萌生寻死的念头,真正使何汉晴产生寻死冲动的是心理上的“便秘”:生活中无以排解的“累和烦”让何汉晴对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对生活的状态产生了无奈和绝望。在何汉晴生活的家庭中,婆婆是个文化人,动辄“有理不在声高”的不怒自威的呵斥,让何汉晴自觉矮了三分,有了委屈只能憋着;小姑子伶牙利齿是婆婆眼中的金枝玉叶,吵不过她何汉晴便只能忍着;丈夫下岗在家心情不好,自己尽妇人之道只能让着。这样做的结果是,炉火只能自己去关,开水只得自己去灌,早餐只能自己去买,累和烦只能自己一个人闷在心里,并且还要听凭别人指责自己的懒惰。如同便秘一样,这些东西憋在何汉晴的身体里无以排解,饱受折磨。出门寻死的念头如火苗一样在何汉晴心头窜动。
  透过主人公何汉晴“累”和“烦”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何汉晴产生寻死念头的根本原因,是“没意思”的生活感受。生命失去了价值,是虚无的。这种无意义感让何汉晴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因此我们说,何汉晴虽然只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女性,远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但她的寻死是同样缘于对生命存在的深层次的思考,是对生存困境的一种反抗,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探寻。这也更进一步体现出,“无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阶层,人生终是荒谬的,痛苦的,不和谐的。这个世界本质上的荒谬决定了人生必然的痛苦。”这种生命的虚无感切实地存在着并困扰着每个人。
  但是即便是寻死,对于何汉晴这样一个已经丧失了自为能力的人来说,也注定是要失败的。在这里,小姑子建美的话可以说颇有预言式的意味:“我嫂子呀,走到江边,一看,咦呀,这好的江水,死在里面会搞脏的,跳不得;走到铁路边,一看,咦呀,轧死了我是小事,这不是害了别个司机?这撞不得;回到厨房拿起刀,一看啦,砍缺了口子,明儿过年婆婆剁肉刀子不快了,这用不得;最后跑到药铺里,一看,死个人买药还要花这多钱,鬼才买它。嫂子转遍了汉口,硬是找不出个法子让自己死。”[4]事实也确实如此,何汉晴的出门寻死和她的生一样由不得她自己。出了门的何汉晴先是朱婆婆等着她挖耳朵,接着是文三花求她照看孩子,好不容易出了文三花家的门,何汉晴又为自己的死法為了难。跳大桥太煞风景,跳二桥对不起修二桥的人,而到了自己选择的晴川桥,又恰逢文三花欲跳江寻死。本无意救人的何汉晴却因救了文三花被推到了电视台的摄象机前成了救人的英雄,为了自己喜欢的电台小姑娘不被批评,又言不由衷地却也发自肺腑的说出了“爹妈给你一条命不容易,人自己活一场也不容易,随么吃苦受累都得坚持活下去。再说人活着也不是为自己,一大半都是为别个活。别个都不准你死,你又有么事权利自己去死咧?”的话语。至此,何汉晴的出门寻死基本被瓦解。死不成也活不下去的何汉晴最终顺着丈夫搭下的台阶又回到了满地芝麻的生活现场,回到了“累”和“烦”如影随形的日常生活。
  由此我们说,与其说何汉晴是被周围“芝麻”般的琐事逼上了绝境,不如说是被社会被自身的传统思想缚上了一道道挣不脱的绳索。千百年的妇道思想让何汉晴觉得自己就是要承担起这些捡不完的芝麻般的大大小小的责任。自己不捡谁捡,自己不扛谁扛?并错误地把这些作为自身存在的目的和自身价值的体现。这也正是没多少文化的何汉晴的致命之处。萨特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人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这自由是指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有自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选择自己承担责任的自由,“是英雄让自己成为英雄,是懦夫让自己成为懦夫”。而枷锁,则是人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要承担由选择而来的责任。对于何汉晴来说,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有外在的,更有内心的,有社会的更有自己的。社会的、外在的枷锁如果你想要打破,终归会有打破的一天,而如果是自缚的锁链,自己心甘情愿被缚其中而浑然不觉,要等待枷锁自破,恐怕真的要何汉晴们假以时日了。对此,极具悲剧意识的方方也指出,“在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悲剧更多的是个人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的依据从根本上说是人性的内部。……人物也许能够摆脱某些外来的阻碍,却由于强烈的自我遮蔽而难以超越自身。”[5]作品的主人公何汉晴犹如一只作茧自缚的虫子,如果不能破茧成蝶,那么,无论是苟且偷生还是她的出门寻死,都难以逃脱他者世界对自己筑起的藩篱。
  
  参考文献
  
  1 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J].小说评论,1991,(14)
  2 杨大春.超越现象学[J].哲学研究,2001,(7)
  3 黄见德.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研究[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179
  4 王宁宁.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倾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5 童志刚.“泛悲剧”意识与第三种声音[J].长江文艺,1991
其他文献
提到七彩云南,人们想到是数不完看不尽的自然风光,大自然在美丽的云南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但令人神往的不止是云岭高原旖旎风光,还有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百花齐放,也正是由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才使云南变得绚丽多姿,并带动了云南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推动云南省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
依附型政商关系是权力和资本异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畸形关系,具体表现为权力主体对资本主体的“控制”和资本主体对权力主体的“依附”。这种政商关系曾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在明清时期一度发展成为政商关系的主流。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因素影响,从古代社会演化而来的依附型政商关系依然在当代社会存在,并造成职权滥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制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选取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衰史为研究对象,分析依附型政商关系在我国皇权官僚专制社会后期与政治经济制度同步变迁的演化路径,主要目的是探寻治
【摘要】 在世界历史中,东欧剧变、东欧原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与没有处理好党政关系问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总结研究原东欧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而理顺党政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全面考虑地进行处理。  【关键词】 党政关系;东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D03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科层治理的常用工具,是由上级单位制定总方针与考核奖惩的规定内容,自上而下的对目标层层分解,并在上下级之间签订责任书,通过对责任书中指标体系进行结果考核,最终实现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时限,激发了地方干部的群体性动力,促进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中国现在主流的行政管理方式。乡镇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中最基层的一级,也是国家权力最基础的构成部份,党和政府对农村下达的相关发展目标、计划、任务全部都是在各级政府逐层传达之下落实到乡镇一级政府来贯彻执行的。本文以Z镇环保工作为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经济销售模式转型。农村电商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区域的延伸,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经济模式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方便了农产品与市场的直接对接,在促进农村区域的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改善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电商与贫困户的精准结合,丰富了扶贫手段和措施,电商扶贫应运而生,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交流方式日益多样化,进而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在借鉴国外高校大学生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Blog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优缺点,提出了我国高校利用Blog对大学生进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Blog;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从实验室人员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加以陈述,以便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  【关键词】 管理;实验室;工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113-01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实验人员职责明确,建立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
期刊
【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生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浮出水面并日益凸显之时,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因生育权而引起的纠纷而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的现象也日趋频繁,笔者就此想从法理学的视野来观察和分析生育权,对生育权进行法理上的阐释。本文主要从生育权的法律性质、生育权的主体、生育权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生育权法律性质;生育权主体;生育权内容  【中图分类号】 D90-0
期刊
【摘要】 我校《基础会计》课程历经8年建设,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理论融于实践的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本课程鲜明的特色:前瞻性、动态性、实践性。  【关键词】 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成果;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8-0117-02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
期刊
目的: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鸦胆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能够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痢疾(临床症状与现代医学上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现代对鸦胆子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上,却忽视了治疗痢疾的传统应用。苦木内酯类化合物为鸦胆子中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鸦胆子苦醇(brusatol,BR)是从鸦胆子中分离得到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