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秉持学生的主体观与公允的学生学习评价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近30年,教授学生数千人,深感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系于学生的教学,真切体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公允,全面与否事关学生的人生修为。教书育人、责任大矣。多次研读2003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近日有所感悟,师生当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关键词】弘扬学生主体观;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75-03
  从学生角度思考,解读《历史课程标准》,有所思议如下:
  一、弘扬学生主体观
  200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一》课程性质阐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学校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主体性的学生,再基于教师的社会责任;以上三方面都应树立、弘扬学生主体观,全社会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作出应尽的努力。
  (一)弘扬学生主体观过程中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1.学习主体观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等世界公认的先进教学论可归纳为几个要点:注重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智能、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学习过程,学科结构,指导学生发现学习,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学习主体观即深入地比较、分析、综合研究,深刻认识构建学生学习主体。这一观念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认真加以贯彻实施,将对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而真正成功的历史课堂教学也一定是教会学生学习,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
  2.思维开拓性
  历史教师弘扬学生主体观,必须立足自己所教为了学生所学,更会学,坚信每一个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拓展思维,不断进步,提高智能,趋向成功。人的思维皆有三个特点。(1)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有拓展的可能。(2)人的思维丰富多彩;(3)人的思维具有隐藏性、可激活、可开发。所以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每个学生亲历亲为。
  3.以学生为本
  就是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根本,教法根据学法而定,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不协调。
  4.综合学习,多元成功
  既学好各门课程,又渗透学科综合,既兼顾各科学习的整体进步,又专注某一、二学科优秀,培养专业兴趣特长。
  既要个性发展成功,身心健康,人文素质优异,又要提高智能,学业成功,造就学生成人成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法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好学法适应个体的学习方式,才会事半功倍,有好的成效。笔者认为围绕课堂为中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
  1.课前预习,自主探索
  1)预习教材、初步了解新课的知识架构,预先发现问题,解决简单问题。
  2)预先收集相关的新课信息,加工和应用。
  3)预留未解的新课问题,以便在课堂后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惑排难,提升能力。
  2.听课的方法
  教师上好课,学生要会听,教学互动。对学生而言,听课的方法则是至关重要的,概述如下:
  1)学生要动情:精神饱满,充满热情,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自己营造“我要学”的听课情态。
  2)“我会听课”的能力:将课本知识条理化、体系化、厘清知识线索,注意历史的纵向横向联系,将具体知识上升到本质认识等。
  3)善思有悟:听课也是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课本知识由初步感知,深入理解和消化吸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知识过程,本课历史的“为什么?是什么留下什么?我得到了什么?”
  4)质疑多问,激疑悱难,开启心智: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生疑、学会提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学会发问,鼓励学生提问,善于针对性发问。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考力就会提升。
  5)学生适当记笔记:记笔记既可以手脑并用强化记忆,又可以为今后复习提供帮助,还能优化学生的书写、绘图、整理知识的能力。记笔记也有一个矛盾,记的速度赶不上教师讲的速度,为记而记,缺乏思考,因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记重点问题,疑难之处,教材没有的这三者要记,次要问题,易懂之处,书上有的可不记。当然记笔记也有几个技巧。如速记、巧记、在书本上做标记、精记等。
  总之,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一旦学生具备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历史教学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质。
  3.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具体做法如下:(1)再次研读教材,强化记忆基础知识,了然知识体系与线索;(2)反思新知新悟;(3)做作业,一为“再造”检测学生在已学的知识框架内予知识再现(应用知识)的能力,二为“创造”检测学生应用已获的知识去解决已学知识之外的问题;(4)考试——单元检测,阶段考试、期末考试、联考、直至高考。全面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素質逐渐逐级到学习品质和效能。   (三)学生主体观在实践中的流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学生主体观成为教学工作的共识,但在一些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暴露一些需要纠正的问题,大体归纳如下:
  1.表面化、形式化
  (1)表现为教师提问浮浅,教师讲解简略,不能全面传授知识,不能帮学生释疑解惑;(2)学生随意提问,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3)学生的课堂活动及与教师互动,无章法,秩序混乱,学生的参与量过多过滥过乱。
  2.方法单一化
  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过于刻板单一。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皆使用一种模式。对历史的画面,鲜活的人物,感人的素材不能借助多元的教学手段,现代影像、网络技术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3.行为被动性
  有一段时间,笔者所在的当涂二中曾搞课改,到昌乐二中,芜湖二中、衡水中学等校考察凸显学生主体观的新课改历史教学,搞预习案,课堂教案、课后复习案、教室里六至八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设茶馆式座位,少数历史教师上课按预习案、教学案、课后复习案组织课改教学,教师少讲多问或不讲,学生多问常讲抄课改教辅用书,实际效果是学生越学越迷糊,课改越改越乱,表面上是学生课堂主动了、实质上学生的学习被动了。个别老师说:“课改对学生不问不讲不行啊,让学生怎么干就怎么干吧。”教学效果很差,盲目被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观。
  二、构建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
  2003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的第五条阐述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证明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第四部分的“评价建议”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功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有鉴于此,必须构建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
  (一)构建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应体现以下基本准则
  1)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掌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
  4)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基于以上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三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形成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
  简而言之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讲解为主(教师):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例,其程序为:复习讨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包括师生互动,相互提问,解疑等情景)→新课小结→练习反馈。其功效是:短时间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适宜理论性较强的新课,如人教版(2007年第3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③第17课《毛泽东思想》等。
  2)学生自学讨论:该模式不仅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作为作业安排在课外。不管课外还是课内,其程序应用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思考→师生提问讨论。解决问题→检测反馈→教师总结。其功效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适宜于高中生,课程多为易理解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过,或影视剧涉及的历史事件,与生活相关的历史知识。如电影《辛亥革命》。教师课前发导学、导思提纲、课中导向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有效地自学。
  3)问题—探究:其程序是:教师或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題→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材料→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和教材论证问题→师生讨论、总结、反思。
  其功效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历史创造思维能力。它适宜高中生,教材内容多为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如人教版2007年版,必修③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情感教学:其程序大致为:教师创设情景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体验情景→学生从中体会历史内容,获得历史知识。
  其功效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它适宜初、高中生,多为历史事件类,如编排微型历史剧,赏析唐诗、宋词、看电影《建国大业》等。
  2.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1)创设该学习方式的必要条件
  ①划定课题小组,先问卷调查,了解学习的历史兴趣点。
  ②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围绕课题,开展小组讨论、交流。
  2)该学习方式的程序
  ①學生针对课题收集资料、甄别、精选;
  ②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小组成员陈述历史见解。
  ③小组成员多角度看待课题,辩证思维,公允地批判,如课题《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制度的评价》。
  ④教师的引导总结。最后师生交互合作完成课题。
  3)该学习方式的功效:多种多样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体验历史素材、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和历史素质。
  3.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该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形式与手段的约束,由学生自由安排、自由组织、自由活动、自主探索。
  它大致由几要素构成:
  1)在方法上,发挥学生眼、耳、口、脑、手的功能。如《红军长征》可看影视,边听边议,识图释疑,勾画路线图等。
  2)在空间上,借助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如文物、古迹、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圣地等),让学生自选场所,可自学、可形成课题小组,还可到大自然中获取信息。   3)在时间上:不受课堂40分钟限制,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前题下,自主安排时间发现问题,结成课题,在课内外,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课题。
  4)在手段上:借助图文史料、影像、电脑等,构建知识网络。
  5)在形式上:可自学、组成知识小组,或走访、手工制作、问卷调查,讲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知识答辩等均可。
  (三)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的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法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收与放的关系:“放”就是放手让學生自由自主学习,“收”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及学校教学管理的权限内。二者相协调。
  2)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关系:对传统教学吸取经验教训,又要尝试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将应式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兼顾。
  3)导与学的关系:概言之即“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多向互动”的过程。
  交给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评价的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化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
  具体而言做到10点:给学生空间,让他向前走;给学生时间,让他自主安排;给学生条件,让他自己做;给学生问题,让他自己解决;给学生困难,让他去克服,给学生机遇,让他去把握;给学生激疑,让他去解惑;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去竞争;给学生权利,让他去行使;给学生课题,让学生去探究。
  2)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
  3)评价标准由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到结果过程并重,由重视答案的一致性到重视结论的创造性,由重视史实到史论结合。
  4)评价主体由教师独断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
  5)评价观念由同步评价为异步评价。
  (四)对构建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的浅见与同仁商榷。
  1)全国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的兼容;
  2)史学与文学、哲学、地理学、美学等学科的渗透;
  3)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横联系;
  4)文字与实物的结合,图文资料的解读信息与历史遗迹文物等相互印证。
  5)传统学习与互联网学习手段的交互,学习手段多样式与多元教学的综合运用。
  6)静态史实与影视等动态情境的参照。
  7)略与详的评价结合,即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学习过程的细评相结合。
  三、秉持学生主体观与构建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的感悟
  1)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2)学生主体观是灵魂、是宗旨,激励学生的学习,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客观有效的评价;
  3)学生的科学、理性、自主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观;
  4)依据学生主体观实施学生的学习评价,改进教学,调控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必不可少的社会技能。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67-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会遇到一种固体原料要和另一种或几种液体原料(或气体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后连续进行反应的情况。目前对液体流量(或气体流量)已有多种专用的仪表进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文教育的新方向。文章分析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大对中文教育的关注力度、理清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式等方面研究中文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关键词】中文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74-02  导言: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贯彻课堂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感悟,还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文化积累。可以说,课堂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投入、学习和运用。学生是一个有机的主体,他们不是空洞地走向课堂,而是以原有知识和经验为生长点,不断滋生出新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点。高效课堂教学制度就应该涵盖这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即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流程等,这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更多地表现为英语基础的习得;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也即是教师用什么的方式来维护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课堂教学
文章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地卞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水土密不可分、水土合一的观点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数学课程改革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变化体现在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上,因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和基本设想,最终要靠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实现。但是,一种新的数学教育观念的确立基于一种旧的数学教育观念的破除,而破除旧的数学教育观念会给数学教师带来困惑、甚至痛苦,因为破除的往往是他们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东西。  【关键词】高中
【摘要】在汽车运营与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教师应当树立正确观念,合理使用范例教学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明确各方面工作特点与要求,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71-02  教师
在IFAC第八届世界大会期间,经济和管理系统专业委员会举行了两次分组会,会上宣读的论文中,有三分之一是论述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分配问题,都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利用最佳控制理论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社会急需大量的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专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因此,在职业高中中,应当重视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促进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提高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从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几点提升职业高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