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探索乡村治理“一核三治”新模式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省灵台县坚持把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抓实基层党建、强化政治功能为切入点,引导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纲、德治为魂”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新路子,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坚持党建领航  强化组织筑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灵台县坚持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全域化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定题破题”,树立农村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支持保障和监督指导作用。
  (一)配强“主心骨”
  村里的“当家人”影响着村子发展的方向,灵台县在104个村实施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普及村达90%;170个村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占比91.4%;落实好老人退、新人进、能人留等措施,优化班子结构,涵养组织活力;定期述职促履职、培训补短板、座谈教方法,20名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和60名大学生村文书在教育管理中培养成才,用科学的管理考核办法提高基层党组织履职能力;全力运行“三推四定两评议”机制,重点培养农村后备干部186名。持续培养“三个带头人”,累计培育县级“三个带头人”1000人,先进典型160人,104名带头人进入村级班子,带动216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二)打造“先锋队”
  1.党员一杆旗,组织一堡垒。利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模式和“四链”引领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基地和各类劳务组织,建立产业型党组织61个、劳务党组织42个,创新性地提出“党组织+劳务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灵台模式,就近就便输转就业2.24万人次,人均增收7600元。
  2.坚持把党建工作与推进合作社规范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党小组92个,培育了以西屯镇店子村、上良镇北张村等为代表的“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典型。
  3.深入开展“戴徽章、亮身份、作表率”活动,以主题党日为载体,严格落实主题党日+基本动作、理论学习、党性锻炼、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党务工作、服务奉献的“7+”模式,设置重读入党申请书、老党员讲入党故事、党员政治生日等26项活动主题,催生党性教育新成效。
  (三)展现“新作为”
  着重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三变”改革,采取特色农业增效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利用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带动型、经营服务型“六型”模式,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近年来,灵台县先后整合各类资金8000多万元,通过建办产业基地、入股龙头企业等,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有机联结,收入共赢。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50%,5万元以上的村达20%。着眼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全县186个行政村建立集民政、社保、计生、合作医疗、综治、司法等服务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站,落实A、B岗服务责任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便民服务进万家活动,为民办实事,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到乡亲们的家门口。
  二、突出群众自治  党群一心聚合力
  人是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我们长久思考的问题。
  (一)制度机制群众定
  好的制度和机制才能吸引村民主动遵守,该县坚持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共商,通过“四议两公开”的“过滤”,最后执行,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群众检验决策效果,拓宽了党员群众参政议政渠道。结合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及村俗民情,组织群众制定村规民约,把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赡养老人、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纳入村规民约内容。
  (二)服务事项乡贤干
  乡贤在乡村的道德生活中最具发言权,灵台县充分发挥“鄉贤”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深入村(社区)宣传党政方针,带头执行民主决策事项,积极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参与村内发展,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三)权力运行看清单
  画出研究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程序清单、风险防控清单、责任追究清单、“小微权力”规范示意图,健全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厘清权责边界,让权力运行不越轨。全面梳理归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六大类35个 “小微权力”事项,分析研判、把脉会诊,查找35项权力的67个廉政风险点,条条有监督、事事讲防控,防微杜渐抓预防。预设了村干部行使权力的违规违纪情形48项,明确问责方式,构建起三级联动监督体系。
  三、提升法治水平  依法治村促和谐
  坚持“宣化防”,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一)开通普法宣传“直通车”
  利用国家宪法日、宣传周等节点,利用农民夜校、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采取召开会议、讲解案例、播放广播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常态化法制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增强乡村村民法律意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经常性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宣传走访活动,引导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依法解题的理性社会氛围。
  (二)当好化解纠纷“调解员”
  全面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落实“一村(社区)一警一法律顾问”制度,全县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配备了社区民警和至少1名专(兼)职法律顾问,为村(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累计抽调93名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全面建成村级“三官一律”工作室,及时帮助群众释疑解惑、调处矛盾纠纷、解决法律法规方面问题。   (三)打出治安防控“组合拳”
  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治理“村霸”、宗族恶势力,推动联防体系进社区、技防设施进家庭、平安意識进人心“三进”活动,在县乡重点区域及地段设置视频监控447路,推动“雪亮工程”向村社延伸,构筑了全时监控、全面设防、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安全防控体系。同时,推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全县建立专项群防群治队伍198名,选聘农村治安户长703人,建成防控网格1462个,配备网格员1503人,组建平安志愿者队伍4800名,提高了群众安全感。
  四、注重德治感化  立规评德扬新风
  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一)明确规定除陋习
  制定了《灵台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县级婚姻介绍服务协会、乡镇婚介所和村级红娘站,对13个乡镇98名说媒人进行了培训登记,实现婚介人员正规化管理。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186个,推广红事新办“五提倡、五反对”、白事简办“六建议、六倡导”规范,规定红事办1天、白事办2天,红白事用烟不超过每盒7元、酒不超过每瓶30元的标准,亲友随礼不得超过100元,事后不准公布礼单。彩礼方面,规定群众不能超过10万元,党员干部不能超过8万元,违反规定的党员须在党员会上作检讨、年终不得参加评优,倡导农村群众破除办事铺张浪费、虚荣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俗。
  (二)道德公评树典型
  深入开展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评选为内容的“和谐五星”联创联评活动,全面推行“阳光评选”。由群众代表和村社干部组成评选委员会,按照“自下而上、自主申报、组织评定、民主监督”的原则,采取“双评双选双公开”的办法,由农户对照创评标准自评“报星”,召开村民小组群众代表会议投票“选星”,公示无异议的,由村评委会和“两委”会“评星”,经再次公示后上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复查“定星”,由乡镇党委、政府召集“五办五中心”负责人共同审定,对符合标准的农户命名挂牌并表彰奖励,对特别典型的推荐上报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健全完善帮扶共建机制,对不足“三星”的低星户,采取“1+2”帮带的方式(每个村组干部或“和谐五星”户帮扶两个低星户)结对帮扶,督促帮助低星户整改提高,促使其由后进变先进,低“星”变高“星”。同时,将“和谐五星”创评与“七进一规范”“四项教育”“三评三述”“十大孝子”“好婆媳”“灵台好人”等评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乡镇村社建成“好人墙”和“孝道红黑榜”,树立身边正面典型,通报身边反面典型,有效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三)宣传文化扬正气。
  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依托乡村舞台,利用农闲时节和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及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用优秀文化熏陶感化群众,不断提升乡村群众的整体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积极整合道德讲堂、乡村舞台、党员活动室等资源,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开展广场舞、技术培训和卡拉OK大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作者闫耀乾,中共灵台县委党校讲师;作者张晓峰,灵台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其他文献
Fiber Bragg grating(FBG)is the most widely used optical fiber sensor due to its compact size,high sensitivity,and easiness for multiplexing.Conventional FBGs fa
“南有义乌,北有穰东。”在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历程中,位于豫西南邓州市的传统服装名镇穰东镇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穰东镇有服装产业的基础,经40年苦心经营,从最初的摊位简单零售,到如今的集服装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批发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仅“穰东造”男女裤,每年的生产销售量就达5000万条。这一发展速度,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如今,穰东镇服装业每年生产销售额已达35亿元,成为拉动豫西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期刊
淤泥质地层隧道工程建设容易造成掌子面失稳及地表塌陷等难题,因此必须提前对隧道掌子面及地层进行预加固。结合某淤泥质地层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浅埋隧道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时,高压旋喷桩的合理参数,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收敛变化与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对于淤泥质地层隧道,首先在淤泥质地层中采用负压井点降水,然后对地表进行旋喷桩加固+隧道掌子面超前加固+环向注浆加固等组成的复合加固,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对地层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地表沉降可控。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在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同时,形成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
期刊
为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贵州每年选派千余名科技特派员下到田间地头送服务.他们扎根乡村,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手把手指导种植技巧,推广先进技术.有
期刊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农民稳增收。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六棵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参产业做得蒸蒸日上,即使前几年遇上参价波动,社员依然可以稳稳增收。合作社的秘诀是“接二连三”:一方面“链上”二产,发展加工,把西洋参加工成黑参、红参、参茶等产品;另一方面连接三产,发展特色旅游。一车车游客来到合作社摘参果、刨人参,走时还买走不少人参礼品。一棵小人参,串起长长
以某大跨径斜拉桥钢-STC组合桥面体系的施工过程为研究背景,制定了具体的半幅浇筑、半幅通车的施工方案以及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分析了在半幅通车的条件下浇筑幅中STC层的基本性能。计算表明,施工各阶段中STC层拉应力最大值仅6.4 MPa,满足9 MPa的容许值,符合半幅浇筑、半幅通车的施工条件。
近年来,四川着力建设绿色低温粮库.储备库内采用低温储藏等技术,确保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4摄氏度左右,抑制害虫发育;同时,使用物理无害化杀灭技术,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熏蒸.新
期刊
河南省温县毗邻黄河北岸,土地平坦肥沃,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县、小麦种子基地县、四大怀药原产地和温县铁棍山药正宗产地,先后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以来,温县以建设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契机,大力探索农业信息化、数字化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加速现代农
期刊
结合公路桥梁裂缝养护维修实践,分析碳纤维加固效果。根据桥梁病害调查结果,制定养护维修方案,并采用碳纤维对箱梁进行加固处理。在箱梁碳纤维加固前后,布置测点和传感器开展静载试验,分析跨中挠度和静载应变试验结果,得出碳纤维加固可明显提高桥梁承载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