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学生职业良心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013w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的护理疾病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对人的生命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给予照顾,帮助人们维护健康、增进健康,并为整个社会提供有效的保健服务。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技术性的增强,科学性的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要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护理职业良心的内涵;要注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信念;要拓宽实践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良心。
  
   一、加强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护理职业良心的内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有的医务人员不讲良心,具体表现为讲奉献的少了,谈报酬的多了;讲“关怀”的少了,谈“实惠”的多了。有的受错误价值观念影响,讲待遇、要奖金,否则,只干自己份内的活,不帮同事的忙;有的缺乏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态度,甚至为满足个人的“实惠”,有违背道德规范和道德良心的行为。出现的这些问题告诫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护理伦理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凭良心做事、凭良心做人。
  “良心”是一个古老的伦理概念,包含知耻和自尊。《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良心”也是护理伦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分,即认知、情感和意向。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有明确认知的人。其次,良心还表现为一种情感的体验,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就会获得一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感受;相反,当他的行动违背自己的良心时,则会产生一种不安、自责、愧疚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有一定道德责任的认知和情感,就必然会对行为起心理的动机引导作用,进而还会产生一定要如此的意志力。
  护理人员的职业良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自觉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它是护理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信念和意志。护理工作中的许多内容属于“良心”活,如“无菌技术操作”,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有人在场还是无人在场,都必须同样遵守操作规程,不能为了省时省力而简单了事,此时的约束力主要来自医德良心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在护理危重病人时,医德良心就更重要,此项工作比较繁杂,可缩性也相当大,如病情观察次数、细致与严密程度、各项观察情况的分析与联想、及时准确执行治疗方案等,都属于医德良心驱使下的自觉行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医德修养,才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用亲切、善良、美好的言行给病人以温暖、安慰、信心和力量,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和维护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注重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信念
  
  “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凭良心。”在医院,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护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信托的关系。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要求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比如在病房,面对病人因疾病折磨,性情异常和痛苦地呻吟时,护士有责任和义务为病人解除痛苦。经常有护士为给病人解除痛苦而不怕脏、不怕累,甚至口对口为病人吸痰,用手为病人掏干硬的大便等,护士的这些行为,有的家属也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护士职业高尚的表现,视病人如亲人的体现。
  因此,我们要注重护理伦理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信念。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识本体,渗透于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护士的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一个护理工作者对自己的职责认识越深刻,其道德责任感也就越强,那么良心的指导和纠正的作用也就越大。
  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能用护理伦理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护理工作专业性强、范围广、内容杂、环节多,经常无硬性指标,这种特殊性决定护理人员常常需单独工作、独自操作。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处理是否及时到位、用药是否安全合理,都是由护理人员单方面决定的,这时,职业良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护理行为之前,良心起着自我选择、净化的作用,它支配护理工作者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怎样去做;在护理行为之中,良心起着自我约束、监督的作用,它警示个体不能做任何有损于病人健康的事;在护理行为之后,良心起着反省、自我评价的作用。当护理工作者的行为给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时,良心就会对此行为给与肯定,“于心无愧”,从而引起精神上的最大愉快和满足;反之则会受“良心责备”而感到内疚、惭愧、悔恨。
  
  三、拓宽实践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良心
  
  《护理伦理学》是医学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之一,许多高校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后强调: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单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注意把课堂理论教学与下医院见习、临床教学实习、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践等结合起来。
  护理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学生需要通过多项技能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除在实验室通过护理模型来完成之外,还必须到医院去见习。通过临床见习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更好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要正确引导他们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了解病人对医德医风的评价,了解病人对在校护理学生的期望,带着实际问题再返回课堂展开讨论,弥补在课堂教学的抽象和不足。病人求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诊断、治疗与保健。从入院到出院,第一个接触的是护士,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大部分也都是护士在为病人服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医疗上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高明的治疗方案要依靠护士落实到病人身上,高超尖端的手术需要护士配合,手术后精心的护理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而护理质量高低又取决于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
  护理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应配备优秀的带队老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指导他们进行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培养护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升华,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做义工,走进家庭访视,为老年病人进行生活护理,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护理等。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护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只有加强教育,引导他们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地把医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并将这一信念转变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真诚的爱心和聪明的才智,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才能逐渐达到护理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飞.耻感:一条重要的医学伦理底线[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
  [2]农乐颁等.医学伦理学“床边教学”的探索与成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
  [3]梁新宗.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浅析[J].中华医师网,2008-3-19.
  [4]熊仿杰,袁惠章主编.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语言学习观念是个体差异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语言水平以及学习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语言学习观念的意义还在于:“使教师和研究者对学生所持的各种观念以及具体观念对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所觉察。”  在我国,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占了国内大学生人数的一半左右,但是国内现存的学习者语言学习观念研究均以高等院校本科生为主,高职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研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与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孕育而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名词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网”正是与我们当今生活最密不可分的三种交流方式。  关于“三网融合”的讨论
一、以学生为本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做思想工作,与人,即与学生打交道。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其工作渠道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找学生谈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等。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处处体现,并通过课外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优良人格的塑造。工作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这里就不得不谈到“三心”。  1.关心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不仅是关心
摘要: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在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地理教学不光与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有联系,也和历史知识联系密切。  关键词: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 历史知识 历史地图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魏书生也曾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作了极其形象的描述,他说: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定会受益无穷。人具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人。    一、活动育人,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平台    活动不仅是自我教育的基础,而
随着青少年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很多家长开始为其寻找避免或降低压力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反对将压力视为“绝对有损健康”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慢性或创伤性压力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伤害,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促使他们超越自身的极限。因此,在面对青少年逐年增长的压力时,家长首先应转变对压力的看法。  研究者认为,影响个体压力承受能力的往往不是压力本身,而是个体如何解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作为湖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在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参与学校建设、发展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些成果。  一、初创探索阶段:推广班级家委会建设经验  2012年以前,学校就建立了家委会。但由于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家委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2—2014年,学校尝试建立班级家委会。有些班级通过家长自主选举成立班级家委会,由班级家委会直接参与家庭教育协作分享、
在东方,博雅教育起源于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及汉朝以后的儒家教育。福建省石狮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附属小学在确定博雅教育这个办学主张时,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学识广博,以雅养正。博雅教育的起源使我们能够在当代儒家思想文化中找到它的教育根基。仁、义、礼、智、信、孝等均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而这恰恰是博雅教育主张中“以雅养正”最重要的实施内容,也是学校美育的一部分,是学生雅言雅行的思想根基与来源。所以
虚实理论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而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文学中的虚实,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肤浅的探讨。    一、古典诗词中虚
政治读报课聚焦活动型课程,在实践中立足于学科,坚持学科本位,运用学科知识、原理、观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而议题式的政治读报课,主要通过活动型教学设计、辨析型活动和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进而形成既理性又富于人文色彩的特色课堂。在此,以高一年级开设的“AI智慧,让生活更美好”的政治读报议题为例,谈谈对这一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一、活动型课程评价表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