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而设计的方案。我们根据数学学科及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把数学导学案定为“三-六-一” 模式,即三个层次(导引·实践·提升),六个环节(明确目标→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拓展提高),一个目标(高效课堂),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高效学习之窗。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目的是让学生避免漫无目的的学习,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提倡少而精,拒绝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知识链接
我们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小的计算题或本节课的知识背景等鏈接内容,用这个板块为学生打开回顾的一扇窗,开阔视野,丰厚积淀。
三、合作探究
我们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应用和基本能力提升的问题集中起来,通过小组、班级合作探究获取基本的思路,进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合作探究环节的设定既遵循新课堂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又继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1.小组内部合作交流。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班级内部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基础上,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出本小组有没有仍然没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后的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真正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导学案在合作探究问题后设计了几个与探究问题相关的基础的练一练,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者根据学校情况采取相应激励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当堂检测训练题,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本环节主要由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犹如“实弹演习”,这样能够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尽可能及时批改,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提供方向。
四、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涉及中考链接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中考链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中考,增强考学的信心与学好的信念。也可以通过本环节进行课本知识的拓展,给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一定的发展空间。
从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看,仅仅制作学案,单一使用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学案导学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而不是只是符合成绩优秀的。
首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尽量降低难度,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在导学案中安排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在制作每一节导学案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能够真正把知识掌握熟练,透彻,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增设课前基础知识的复习,多用一些鼓励性、趣味性的语言在导学案上,如“我自信,我最棒!”“你努力了吗?你尽力了吗?你竭尽全力了吗?”等等,通过这些激励学生学习数学,通过改善教学方式达到平稳过渡。
最后, 导学案在使用时根据学校的小组加减分制度与模块考试学分认定相结合,再配以不同的奖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基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教师将给予每个小组基础分5分,在课前对知识提问过程中回答不出来的小组将扣除1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课前认真记忆定理、公式等。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根据题目的难易度进行不同的给分标准,在小组展示过程中适度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表现力。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有基础分10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给予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于后进生我们完成一道题可以加二分,成绩较好者完成一道题加一分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我们的学案设计与使用,真正做到“低负高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涟水县高沟中学 江苏】
一、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设计体现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目的是让学生避免漫无目的的学习,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做到切合实际,切合学情。提倡少而精,拒绝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知识链接
我们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回顾,小的计算题或本节课的知识背景等鏈接内容,用这个板块为学生打开回顾的一扇窗,开阔视野,丰厚积淀。
三、合作探究
我们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应用和基本能力提升的问题集中起来,通过小组、班级合作探究获取基本的思路,进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合作探究环节的设定既遵循新课堂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又继承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1.小组内部合作交流。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班级内部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基础上,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出本小组有没有仍然没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后的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真正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导学案在合作探究问题后设计了几个与探究问题相关的基础的练一练,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或者根据学校情况采取相应激励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当堂检测训练题,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本环节主要由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犹如“实弹演习”,这样能够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尽可能及时批改,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提供方向。
四、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涉及中考链接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中考链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中考,增强考学的信心与学好的信念。也可以通过本环节进行课本知识的拓展,给学习基础好的同学一定的发展空间。
从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看,仅仅制作学案,单一使用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学案导学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不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求-----而不是只是符合成绩优秀的。
首先,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尽量降低难度,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在导学案中安排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在制作每一节导学案的过程中,为让学生能够真正把知识掌握熟练,透彻,我们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增设课前基础知识的复习,多用一些鼓励性、趣味性的语言在导学案上,如“我自信,我最棒!”“你努力了吗?你尽力了吗?你竭尽全力了吗?”等等,通过这些激励学生学习数学,通过改善教学方式达到平稳过渡。
最后, 导学案在使用时根据学校的小组加减分制度与模块考试学分认定相结合,再配以不同的奖励制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如果基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工作,教师将给予每个小组基础分5分,在课前对知识提问过程中回答不出来的小组将扣除1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课前认真记忆定理、公式等。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根据题目的难易度进行不同的给分标准,在小组展示过程中适度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表现力。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有基础分10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给予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于后进生我们完成一道题可以加二分,成绩较好者完成一道题加一分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最大限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我们的学案设计与使用,真正做到“低负高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作者单位:涟水县高沟中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