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埋入式周期波屏障对Love波的阻隔性能研究

来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覆层土体远场Love波隔震,利用周期结构的带隙特性,设计了一种部分埋入土体的工字型截面板式周期表面波屏障,并对周期波屏障的隔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覆层半空间中波屏障的频散关系和频率响应.分析了不同的土层厚度和周期屏障的埋入深度以及土体参数对屏障隔震作用的影响,给出了低频区(第一条带隙)存在宽频带隙时屏障埋入深度与覆层厚度应满足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波屏障对Oroville地震表面波的屏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表面波屏障对于40 Hz以下的Love波具有较好的阻隔作用,总带隙宽度可达26 Hz,可使Oroville地震表面波加速度衰减达90%左右.波屏障的埋入深度与覆层厚度满足2d1-4≤hb≤0.8d1+0.25时,可在低频区获得宽频带隙.土体剪切模量对屏障隔震性能的影响与屏障埋入土体深度密切相关,且在低频区和高频区(第二条带隙)截然不同.当场地土体参数发生改变时,通过调整屏障埋入深度可以在低频区有效调节衰减域的频率范围,实现对Love波的传播控制.
其他文献
文中主要依据普通拉伸板材试样的试验结果对Q235B结构钢在单调颈缩后的塑性行为展开研究.为了准确观测Q235B结构钢颈缩后的变形历程,采用DIC光测系统对拉伸试样不同标距范围内的变形展开全过程追踪.此外,为了重现Q235B结构钢颈缩后的力学行为,提出了一种新型力学本构模型,并通过UMAT子程序的形式嵌入到ABAQUS平台.关于力学模型中的材料参数,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标定流程.最后,采用经过标定的新型力学模型对四组拉伸试样展开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的拉伸曲线、最大力以及断裂时刻的轴向应变分布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
联肢墙进入塑性阶段后墙肢会出现明显的内力重分布现象,分析并计算墙肢内力是实现合理设计及高效评估的前提.目前,塑性阶段墙肢内力通常采用复杂费时的有限元模拟获得,缺乏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文中首先基于OpenSees平台分析了联肢墙墙肢基底内力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析得到的附加轴力系数在塑性阶段稳定变化的特性和附加轴力与基底剪力呈三折线形式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墙肢基底附加轴力简化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考虑附加轴力对墙肢刚度的影响,按照各墙肢刚度比例关系分配内力,给出了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墙肢剪力和弯矩的简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RC框架-轻钢增层混合结构的新型外箍式节点,旨在增强对上部结构柱脚的约束,并方便施工.对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和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分别进行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1/2缩尺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将塑性铰外移至柱脚底板边缘处,有效保护了节点核心区,提高了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减缓了强度和刚度退化,大幅提升了耗能能力.文中提出的新型外箍式箱型柱节点可以有效保证传力路径的连续性,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露出式刚接节点.
为更好地研究T形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构件的抗震性能,基于已有Bouc-Wen模型,结合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对节点试件的滞回特性进行了分析,将试件骨架曲线简化为三折线形模型,通过将Bouc-Wen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再次定义,建立了适用于T形SRC柱-钢梁节点的连续曲线形滞回模型.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识别和求解,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构件设计参数与滞回模型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对节点滞回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形型钢
抗震韧性是指地震发生后维持或迅速恢复其原有功能的性能,对抵御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开展单层网壳吊顶系统抗震韧性研究,文中通过易损性分析获得地震作用下吊顶系统不同损伤状态的失效概率,进一步获得吊顶系统的地震损失,最后以地震损失、恢复模型和恢复时间作为参数,以抗震韧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开展抗震韧性评估.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文中的单层网壳吊顶系统处于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别为2.86%、49.77%、44.06%和3.31%,地震损失为22.86%,采用线性恢复模型、三角函数恢复
我国现行规范(GB 18306-2015)场地类别划分定义中覆盖土层的规定,导致我国钻孔测速中在正常停孔条件下产生大量深度小于30 m的钻孔数据.此类钻孔无法直接计算得到Vs30,阻碍了我国借鉴和使用国外与Vs30相关的研究成果.观察我国滇中引水工程深度小于30 m实测钻孔波速分布,得出z500(即剪切波速第1次达到500 m/s土层位置)至终孔的平均剪切波速Vsz沿深度近似呈线性分布;进一步通过其与KiK-net台站中108组同类数据的线性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对数坐标下2个竖向深度处平均剪切波速Vsz1、
基于国内外抗震规范及相关文献关于阻尼修正系数(DMF)的研究,将成果进行分组并讨论其存在的优缺点及影响DMF的因素.研究表明:谱周期相关模型适合调整各国规范且方便应用于工程实践,而含地震动特性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DMF受阻尼比、谱周期、震级、震源距离、场地类别、持续时间和断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且和地震动数据库特征密切相关;建立合理的DMF模型要求地震动记录的数量更为丰富、地震动信息更为准确.最后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给出了一种用于解决DMF的方法,可以为我国建立DMF模型提供借
为研究采用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restressed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简称PSRC)套建增层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文中基于非线性分析软件IDARC-2D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钢管混凝土核心柱框架开展滞回性能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确定了数值分析所需的截面退化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跨多层套建增层框架模型,并分别对设防烈度为8度和7度,建造于Ⅰ0、Ⅰ1、Ⅱ、Ⅲ类场地,按第1、第2、第3设计地震分组设计的套
为评估卧式压力容器在地震作用下能否安全运行,文中推导了其地震功能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首先,针对各典型地震失效模式,基于Ziek L P提出的容器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理论,建立了考虑地震作用及容器参数的随机性的卧式压力容器可靠度分析模型;由于模型中存在非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引入JC法计算了各失效模式下的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以一部卧式压力容器为例,采用文中方法评估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研究表明:在设防地震下,地脚螺栓受剪破坏的可靠指标为2.155,失效概率达到1.56%,容器可靠度不满足要求,因此地脚螺栓
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区埋地管道动力响应,设计了土箱-管道缩尺试验模型,开展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冻土区埋地管道动力响应的缩尺试验,研究了冻土区埋地管道在不同条件下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管道的应变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冻土区埋地管道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采用相同形状的落体时,管道应变的峰值随着初始高度的增高而增大;初始冲击高度一定时,正方体状落体较球体状落体使管道产生的应变更大,且管道上、下表面的应变呈反对称.实验方法和结论对冻土区埋地管道抗冲击的研究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