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ll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中,把握德育导向
   中职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具体,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感性地认识事物,而对题目深刻的本质往往不善于做深入地分析,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本质。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例如,指导学生写家乡一处你所喜爱的景物,这次习作中,先让学生明确这次作文的几点要求:1.写家乡一处景物;2.要抓景物特点细致描写;3.这处景物必须是你所喜爱的。即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有的学生说:“我想写虎丘塔,因为虎丘塔是我们苏州历史悠久的象征。”有的学生说:“我想写我们的学校,因为学校是知识的摇篮,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想写我家院子里的小花园,它虽比不上大公园,但这里有我亲手栽种的花草,我对它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它是我心中的乐园。”……没有刻意的训导,也没有牵强的说教,但从几个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每一句回答都流露出对自己家乡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德育的导向作用。
   二、在作文的材料选择中,把握德育契机
   选材的生命就在于材料的真实性,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就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亲耳所闻的,亲眼目睹的材料,教师及时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和育人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文,以文悟道。例如,我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错事,我觉得这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明辨是非的好机会。有的学生写自己经常欺负其他同学的事;有的写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的事;有的写自己和父母顶嘴,不听父母教育的事……全班学生虽都写错事,但选材无一相同。从一篇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的作文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在作文中逐步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还在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弘扬正确思想的能力。
   三、在作文的批改讲评中,强化德育效果
   学生作文成文后,在作文中出现的思想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批改讲评中如加以引导点拨,因势利导,则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因为我们面对着一篇篇作文,就好像是一个个学生站立于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成人的使命感。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中肯的指导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例如,对于部分成绩较差、自暴自弃的学生,在他们的评语中,我引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名言来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抬起头,勇敢地向前走;而对于一些骄傲自满的学生,则在评语中提醒他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是成功的绊脚石”等等。通过作文评语,启迪、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在作文批改、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来进行德育渗透。叶圣陶先生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的批改作文的方法变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其实,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还是坏,总是反映了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感情。所以,评论一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扬善抑恶、爱美弃丑的评论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评析学生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产生强化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相机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当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远不止这些,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德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做到“作文”和“做人”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在网壳中施加预应力,可有效地调节各杆件及球节点内力,减小结构变形,同时可平衡网壳在支座处产生的水平推力,结合一工程实践,介绍了预应力筋在网壳中的布置形式及相关的预应力设计
每次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时,学生们都面临着一次严峻考验。前两章内容,学生都能轻松理解并掌握,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就像一道独木桥,把学生隔离在化学长河的两岸,导
为了解框架结构在超过弹性阶段的工作性能和破坏特征,可采用伪静力试验和静力弹塑性分析两种不同的方法,对两层两跨异型柱框架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以尽可能多地获取伪静力试
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充当着知识网络中的“节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如果没有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则谈不上真正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有关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听”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技能之一,是其他技能的基础。学习英语应首先从听入手,然后学会说,读与写的能力则是在听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学生写的技能,学生对笔试形式颇为熟悉,得心应手,而对听力测试往往会望而生畏,“聋哑症”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既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
根据现行规范对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推导了用碳纤维片材加固完全或部分卸载的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讨论了不同截面极限应变类型时碳纤维片
多年前我曾读过央视某主持人的一篇文章《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学会示弱》,读后感慨颇多:适时、适度的退一步,反而可以以退为进,使问题更迅速、更有效地得以解决,创导真正的和谐。于是我联想到日常琐碎的班主任工作,其实也可以巧妙示弱,学会放手、学会等待、学会变通,巧妙地达到可喜的效果。  一、学会示弱,是学会倾听,学会宽容  回首年轻时的自己,往往会惊讶于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强大”和“自我”,那种“凛然不可侵
巴结布依语有比较丰富的连读变调现象,其连读变调以双音节变调为主,有前一音节变调或后一音节变调两种模式,而前一音节变调模式是巴结布依语声调变调的主要模式。三音节词及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钢天窗架》(97G512)已由建设部批准执行,代替原图集G513及其抗补。现就编制内容做一些简单介绍,以便于设计、施工人员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该图集。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具有思想不成熟,注意力易分散,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使初中生爱上数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种情况教师又不得不面对.可以说,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这也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与学始终贯穿着师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