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的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应以《“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当前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忽视具体项目要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忽视农村教育教学需求;在确定课程结构时忽视课程内容维度的比例要求;在选择课程实施方式时忽视案例教学和观摩学习。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需要兼顾学科特点与项目特色,增强课程目标的针对性;兼顾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城乡教师的不同需求,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倡导“轮状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关键词:课程设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68-06
  收稿日期:2015-08-26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究”(XJK12JJZB037);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联合项目“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研究”(14WLH08);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生态学视野下的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XJB014YYB015);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研究”(14C257)。
  作者简介:戴水姣(1964-),女,湖南隆回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专业发展、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国培计划”原指中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开始实施。2011年起,“国培计划”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并一直沿用至今。从理论上说,“国培计划”能为我国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外部推动力量”[1]。但最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国培计划”的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作为“国培计划”项目的承办者,其课程设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为例,探讨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是为实现教师培训目标而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主要包括“示范性短期集中项目”“中西部短期集中项目”“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教师团队研修项目”等类别[2](PⅠ)。教育部于2012年5月出台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国培计划”各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课程目标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不同科目、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课程目标。现以其中的《“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文本为例[2](P43-44),对比分析不同项目课程目标的异同(见表1)。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课程目标上,不同的培训项目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师德、英语知识的掌握与教育教学动态的了解、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要求是相同的。明显的不同点在于:“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区域教学改革领军人才”;“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强调“培养农村学校县域骨干教师”;“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强调“培养造就农村学校县级骨干英语教师”。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应考虑各个项目课程目标的相同点(共性),但应更加重视其不同之处(个性),因为不同之处才是项目特色之所在。
  2.课程内容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课程内容设计原则和内容维度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设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时,应遵循“思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结合的原则”[2](PII)。也就是说,在设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时,既要注重教师专业情意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又要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突出反映教师的实际需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确立“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时,要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划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2](PII)。在此维度框架下,课程的模块与专题要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与受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设置。问题是选择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应该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具体化。同时,“培训需求的调查不是只限定在培训之前,培训过程中同样存在需求调查,应加强动态需求分析。”[3]
  3.课程结构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各个培训项目的课程结构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如:对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维度比例就有明确的规定,并要求每个内容维度浮动的比例不超过5%(见表2)[2](P52)。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类项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对课程三个维度所占的比例有指导性要求。对比三个项目的课程内容结构比例可见,前两个维度的比例要求略有差异,但对第三个维度,即“专业能力”,所有项目的要求都是50%。可见,“国培计划”课程设置特别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4.课程实施要求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要求课程实施“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方式。”[2](PII)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将以上方式具体化为讲座、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现场观摩、行动研究式学习、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方式。讲座一般邀请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知名专家(教研员)、教授做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应收集、整理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典型性案例;观摩学习、行动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经验交流与分享可以邀请国家级、省级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获奖者或者教学名师介绍成长经历,让受训者直观感悟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二、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教师培训中,课程设置是影响培训效果的核心因素,正因为如此,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常常饱受批评和指责。对于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做过探讨,但并没有达成共识。我们试图以某高校最近两年承办的三次“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为例,对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014~2015年,某高校承办了三次“国培计划”项目:“国培计划(2014)”——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英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2014年8月21~29日)、“国培计划(2015)”——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2015年6月11~18日)、“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2015年7月30~8月23日)。这三个项目的课程设置概况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某高校的三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比较重视小学英语教学特色,突出歌曲、简笔画与板书设计等技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以《“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分析的话,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课程目标不够明确:忽视具体项目要求
  某高校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项目各不相同,即“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各一次,三次培训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但表3显示,三次培训的主干课程几乎完全相同,即使对课程名称的表述略有区别,课程设置趋同化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主要课程都是“文化意识与小学英语教学”“英语之美与小学英语教学”“小学英语简笔画与课堂板书设计”“英文歌曲演唱”等,忽视了不同项目的课程目标要求:“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偏离了“培养区域教学改革领军人才”的要求;“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偏离了“培养农村学校县域骨干教师”的要求,“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偏离了“培养造就农村学校县级骨干英语教师”的要求。
  2.课程内容不很实用:忽视农村教育教学需求
  如上所述,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项目不同,培训目的也不同,其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和“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为目的。但从表3看,三次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城市化取向明显,缺乏体现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讨的专题课程。
  培训内容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才能设置出受训教师觉得“实用”的课程。农村教师来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希望天天去听教授们的理论讲座,而是想解决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大班教学问题,等等。受训教师带着这些问题而来,承办“国培计划”的高校有义务设置有关课程内容,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课程结构不太合理:忽视课程内容维度的比例要求
  对比表2、表3可知,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结构不太合理:“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比例分别为14.3%、25%、26.7%,高出《“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规定的10%、10%、5%的设定要求;“专业知识”课程比例分别为71.4%、50%、53.3%,超出规定的40%、40%、45%的设定要求;“专业能力”课程比例分别为14.3%、25%、20%,大幅度低于规定的50%的设定要求。
  4.课程实施方式比较单一:忽视案例教学和观摩学习
  根据表3可以计算出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实施方式的比例情况(详见表4)。
  如表4所示,某高校2014~2015年承办的这三次“国培计划”课程实施方式共有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观摩学习三种。其中专题讲座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总课时的92.9%、75%、90%;案例教学所占比例很低,分别为7.1%、0、6.7%;观摩学习所占比例也过低,分别为0、25%、3.3%。由此可见,该校的培训基本上为专题讲座,课程实施方式单一。
  三、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改革当前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是受训教师的呼声,也是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与效益的需要。从以上分析可知,在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中,怎样确立课程目标,怎样选择课程内容,如何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如何丰富课程实施方式,等等,是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的关键环节。
  1.兼顾学科特点与项目特色,增强课程目标的针对性
  确定明确而具体的、针对性强的课程目标是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改革的第一步。课程设计者在重视参训者的学科背景的同时,不应忽视项目特色。因为“国培计划”各个项目的培训对象完全不同,因此,各个项目的课程目标设计应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培养区域学科带头人”“培养县域农村学校骨干力量”与“培养开展农村教师培训的带头人”,其课程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类似于“进一步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笼统表达高频出现在高校“国培计划”的课程目标描述中,这说明部分高校课程设计者对于培训课程究竟应达到什么目标不甚了解。
  为了凸显项目特色,可以将高校“国培计划”课程目标设计为三个层级:培训目标—课程模块目标—某门课程或专题目标[4]。这套“层级”课程目标体系表述明确、具体、完整,能为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指明方向。
  2.兼顾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城乡教师的不同需求,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高校“国培计划”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应该指向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适合成人的学习特点与受训教师需求的课程内容。   “国培计划”的培训对象是在职教师,属于成年人。成人的学习取向是现学现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与普通高师教育相比,无不体现出它的实用性、功利性和职业性。受训教师先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他们带着问题而来,以解决问题为培训目的。因此,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必须适合受训教师的成人和在职的特性,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为“教”而学,以“学”助“教”,其侧重点应该放在即学即用上。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与发达地区、发达城市相差甚远。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项目特色,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3.倡导“轮状课程”,强调课程结构的合理性
  课程结构是课程编制者按照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组织形式。高校“国培计划”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包含课程内容维度比例合理、课程内容维度组织方式合理两层含义。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比例应符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即不同项目的课程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上的内容比例应保持5%~10%、40%~45%、50%[2](P52)。
  高校“国培计划”课程内容维度的合理组织方式有很多。根据受训教师的成人学习特点,可以采用“轮状课程”:以教育教学中的某个中心问题为核心,构成车轮的中心;与之相关的知识和方式构成辐条;车轮和辐条相互支撑着,而车轮的周边则会将整体的力量融合起来[5]。“国培计划”课程每一年都应有自己的“车轮”(中心主题),一年年连续下去,课程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就会得到加强与实现。尽管每一年的“车轮”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仍然会从前一年中继承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构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例如,根据《“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可以由三组“轮状课程”构成:第一组以“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为车轮(中心主题),以“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两个模块为辐条(相关的知识和方式);第二组以“专业知识”维度为车轮,以“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模块为辐条;第三组以“专业能力”为车轮,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模块为辐条。这种课程结构涵盖了小学英语教师所需的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方方面面,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4.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国培计划”的培训对象来源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层次、不同教育背景的城镇和农村教师。由于受训教师个体差异显著,在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必然受其年龄、职称、教育背景、城乡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学习效果迥异的现象。因此,“国培计划”课程实施必须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有效推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以期开阔受训教师的视野,更新并丰富其专业知识;实践课授课可以采用课堂观摩、交流互动、行动研究式学习等形式,以期启发受训教师的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课堂观摩、现场诊断、经验交流、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培训专家与受训教师多维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受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总之,高校“国培计划”课程设置要遵循课程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基本原则,以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以促进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终极目标,保障“国培计划”达到应有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长德.论“国培计划”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13(10):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9130450b4a7302, 2012-12-10.
  [3] 刘径言.对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211.
  [4] 陈勇.“国培计划”课程实践: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36-37.
  [5] 陈晓端,郝文武.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4.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in Universities
  DAI Shui-jiao   SHI Xiao-ping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Trial).However,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abou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such as neglec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 project when establishing the objective, looking down upon the needs of rural education when choosing the contents, ignoring the proportions required by the dimension of content-types when deciding the structure, and overlooking case teaching,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s when selecting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eachers’ training, some measures can be employed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in universities, i.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the objective by balancing the specific subject and specific project, highlight practicality of the contents by combining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dult learners and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i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emphasize the rational structure by advocating problem-oriented curriculum, and increase flexi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by using all kinds of training methods.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primary English teachers
  (责任编辑  李震声)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声乐是世界多元文化资源中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演唱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美声唱法中的相关歌唱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风格。民族声乐是民族特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多方面的独特民族个性、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各民族音乐风格艺术处理方式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彰显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
期刊
《钢琴大师的教学笔记》(鲍里斯·贝尔曼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从声乐知识和钢琴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结合钢琴练习和钢琴演奏两方面,既为读者讲述了钢琴练习的技巧,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有效的实战方法。本书不仅对大多数的钢琴学习者有所帮助,也针对不同阶段学习者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了解答,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融合。  从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来看,本书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全面
期刊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20世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金阁寺》《假面自白》《丰饶之海》《近代能乐集》等等。凭籍这些优秀作品,三岛由纪夫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三岛由纪夫在世界文坛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三岛由纪夫的作品中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对日本社会深刻的反映和批判。面对二战后日本的社会现实,三岛由纪夫感到了深深的
期刊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特殊性的文化象征,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实现感情的传遞和沟通。其中,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里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奉、风俗风尚等文化特点,呈现了各民族绮丽多彩的艺术文化现象。舞蹈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了不同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舞蹈动作更具张力和表现力,从而更多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现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交融日益受到重视。舞蹈教学中,施
期刊
当前,国内高校外语教育学科基本都以“语言文学”为学科专业名称,日语当然也不例外。“日语语言文学”这一学科名称凸显出高校日语教育中重视日语语言基本技能培养的目标而轻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反映社会文化。荷兰文化学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迄今为止在跨文化交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文化维度,就是从国家层次的视角来衡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标
期刊
高等教育质量受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离不开政府、高校的努力,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也十分重要。那么,社会是如何影响和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余小波教授的新著《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从社会调节这一全新角度,紧扣内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解析了社会调节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奥秘,读后受益匪浅。  一是深刻揭示
期刊
摘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人生丰富多彩,是富于传奇的教育人生。研究潘先生的教育人生,从他求学、从教和研究等志向和阅历中可以发现,他的学术人格中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曰“诚”,二曰“闯”。其一,他赤诚向学,是个有志于学的勤奋学子。赤诚向学的经历,为他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受益终身、扎实宽广的学问基础以及科学管理时间的“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其二,他忠诚教育事业,是个幸福的好老师。从15
期刊
在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须通过长远规划来应对环境和自身的变革,以提升自身反应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相应地,高等教育战略管理显得愈加重要。但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从理论层面看存在不少误区,由此衍生出实践层面的短板: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还停留在战略决策和规划的初级阶段,战略管理过程重制定而轻执行等。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管理研究》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代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她产生了众多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底蕴渗透在各个领域,独特的建筑文化就是众多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中国历代建筑在朝代更替、民族融合等发展变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体系。中国的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木质结构特点,这些木质结构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自然风化或者人为破坏,有许多依然还留存于世。虽然可能有些地区建筑材料的使用存在差
期刊
我国参加世贸组织以来,商务活动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对相关人才“跨文化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商务英语这一学科作为“专用”专业,其教学目的及内容都颇为明确化。商务英语旨在培养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国际商务管理知识,具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个涉及对外英语社交领域中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与一般通用英语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如何去学习这门“与众不同”的英语呢?“一体双翼”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