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大家对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一定不陌生吧?我们可以看到,剧中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妈妈童文洁,是一个标准的女强人,将精力全都扑在事业和女儿身上,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看管得越发严格,对分数异常敏感,下降0.5分都会引起一场家庭内部的暴风雨;而爸爸方圆,对待女儿的学习则较为宽松,在妻子为成绩跟女儿吵架时,方圆还得充当“灭火器”。
对此,有人说,家长就应该像童文洁一样,应该全程陪伴孩子的学习,并进行作业检查和辅导。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还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放任自流,很有可能会懈怠学业,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成长问题。事实上,生活中主张严格“监管”孩子成绩的家长往往占了大多数。
也有人持另外的观点,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自己把控,家长不能永远陪着孩子学习。并且,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父母应该更加积极培养、挖掘孩子在学习之外的兴趣和能力。这才是当今社会更为注重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究竟是“该管”还是“不该管”呢?严格的监督,宽松的管理,究竟哪种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有利?
唇枪舌剑
家长代表 (黄语嫣)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我女儿今年13岁,在市里的重点初中念初一。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是‘该管’还是‘不该管’”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学会如何引导和监督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必修课。
我本人不是“虎妈”,不是那种一味严苛要求孩子的家长。学习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作为家长,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每一个优秀的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
就拿我的女儿来说吧,她的成绩也不差,但是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她平时特别喜欢文学创作,发表过不少作文,语文综合能力很强,在班里的语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孩子的奥数非常薄弱,她自己对数学也不太感兴趣。在她们那所重点初中,最重视的就是数学和数学竞赛了。要是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名次肯定好不了。所以,我在周末给她报了一个数学辅导班。虽然她不太乐意上,但是好说歹说下还是去了。我不是强迫孩子学习,总有一天她会明白我做的这些都是为她好。
每个家长,都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育与管理的“设计师”。孩子年纪还小,视野有局限,看待问题也不够成熟。这时家长就应该站在一个高瞻远瞩的角度,考虑孩子学什么,朝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只要把这些“功夫”做好了,好成绩、好名次的获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关于该不该干涉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想对黄老师的观点再进行反驳。孩子的兴趣不平衡,导致个别科目薄弱、拖后腿,家长不管谁来管呢?您肯定听说过“木桶原理”吧——一只木桶想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的数学不好,语文再好有什么用?家长要是不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的总分能上得去吗?将来能考得上好的高中和大学吗?
除了在兴趣上进行“纠正”,我认为家长在管理孩子的学习中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当适当地给孩子压力,使他们不敢松懈。比如,我女儿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先问问她学校里的学习情况,然后督促她完成作业。现在家里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iPad这些东西各种各样,我对孩子的监督只要稍稍一松懈,孩子可能就忘了学习了。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在家里营造适合孩子学习的氛围,定一些学习规矩,不能让孩子过于“自由”。当然,我也提倡劳逸结合,只要孩子完成作业,适当的娱乐都是允许的。
老师代表 (黄忠)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数学思维,有的则擅长操作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兴趣不平衡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我认为对于这一点,家长不需要强行干涉,让孩子发挥好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了。
就拿这位家长的女儿来说。你的孩子喜欢写作,不喜欢数学,我认为你应該给她报的不应是数学辅导班,而恰恰应该是文学兴趣班。我们在学生阶段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科目,各种各样的特长,而当日后走上社会,真正拿来安身立命的却只有一样,那就是我们最擅长的那项能力。如果你不干涉你女儿的兴趣,让她在课余时间多进行文学创作,或许她可以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编剧、记者。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干涉,有时候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如果强行干涉、要求,会导致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无力感,并因此丧失信心。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看似对孩子的学习“漫不经心”的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更优秀。
我再次回应你的第一个问题。说到孩子的强项和弱项,你说来说去都是担心孩子的总分、名次,这个观念未免有些落后了。弱项当然要弥补,但是我相信,顺着孩子的兴趣,让强项更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才更有竞争力。
你讲到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环境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昔孟母,择邻处”是《三字经》中的名句,孟母“择邻三迁”的故事,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也是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
但是,我认为家长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的重点,并非你说的家里的“学习规矩”和“压力”。合适的学习氛围,应当更多地从家风家教、家庭关系来入手。比如一个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那么家中便会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才能心情愉悦。而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恰恰是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的。在学习上,我们不能“越俎代庖”,那么就在生活中给他们潜移默化的熏陶。
我作为老师,也希望家长能配合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我想借一位北大学子陈童那篇著名的《高考总结》中的感言结束这次讨论:“家长提供的宽松环境和父母的关爱非常重要。从小我们家的环境就非常自由民主,基本上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学习上也是自己管理自己,连辅导班都是自己去找,我爸妈也从来没有给过我什么压力,这让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因此学习效率更高。”
对此,有人说,家长就应该像童文洁一样,应该全程陪伴孩子的学习,并进行作业检查和辅导。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还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放任自流,很有可能会懈怠学业,甚至引发更严重的成长问题。事实上,生活中主张严格“监管”孩子成绩的家长往往占了大多数。
也有人持另外的观点,认为孩子的学习应该自己把控,家长不能永远陪着孩子学习。并且,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父母应该更加积极培养、挖掘孩子在学习之外的兴趣和能力。这才是当今社会更为注重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究竟是“该管”还是“不该管”呢?严格的监督,宽松的管理,究竟哪种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更有利?
唇枪舌剑
家长代表 (黄语嫣)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我女儿今年13岁,在市里的重点初中念初一。关于“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是‘该管’还是‘不该管’”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学会如何引导和监督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必修课。
我本人不是“虎妈”,不是那种一味严苛要求孩子的家长。学习说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作为家长,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每一个优秀的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优秀的家长。
就拿我的女儿来说吧,她的成绩也不差,但是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她平时特别喜欢文学创作,发表过不少作文,语文综合能力很强,在班里的语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孩子的奥数非常薄弱,她自己对数学也不太感兴趣。在她们那所重点初中,最重视的就是数学和数学竞赛了。要是数学成绩不好,孩子的名次肯定好不了。所以,我在周末给她报了一个数学辅导班。虽然她不太乐意上,但是好说歹说下还是去了。我不是强迫孩子学习,总有一天她会明白我做的这些都是为她好。
每个家长,都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们是教育与管理的“设计师”。孩子年纪还小,视野有局限,看待问题也不够成熟。这时家长就应该站在一个高瞻远瞩的角度,考虑孩子学什么,朝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只要把这些“功夫”做好了,好成绩、好名次的获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关于该不该干涉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想对黄老师的观点再进行反驳。孩子的兴趣不平衡,导致个别科目薄弱、拖后腿,家长不管谁来管呢?您肯定听说过“木桶原理”吧——一只木桶想要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孩子的数学不好,语文再好有什么用?家长要是不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孩子的总分能上得去吗?将来能考得上好的高中和大学吗?
除了在兴趣上进行“纠正”,我认为家长在管理孩子的学习中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当适当地给孩子压力,使他们不敢松懈。比如,我女儿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先问问她学校里的学习情况,然后督促她完成作业。现在家里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iPad这些东西各种各样,我对孩子的监督只要稍稍一松懈,孩子可能就忘了学习了。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在家里营造适合孩子学习的氛围,定一些学习规矩,不能让孩子过于“自由”。当然,我也提倡劳逸结合,只要孩子完成作业,适当的娱乐都是允许的。
老师代表 (黄忠)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数学思维,有的则擅长操作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兴趣不平衡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我认为对于这一点,家长不需要强行干涉,让孩子发挥好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了。
就拿这位家长的女儿来说。你的孩子喜欢写作,不喜欢数学,我认为你应該给她报的不应是数学辅导班,而恰恰应该是文学兴趣班。我们在学生阶段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科目,各种各样的特长,而当日后走上社会,真正拿来安身立命的却只有一样,那就是我们最擅长的那项能力。如果你不干涉你女儿的兴趣,让她在课余时间多进行文学创作,或许她可以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将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编剧、记者。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干涉,有时候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如果强行干涉、要求,会导致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无力感,并因此丧失信心。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些看似对孩子的学习“漫不经心”的家长,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更优秀。
我再次回应你的第一个问题。说到孩子的强项和弱项,你说来说去都是担心孩子的总分、名次,这个观念未免有些落后了。弱项当然要弥补,但是我相信,顺着孩子的兴趣,让强项更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才更有竞争力。
你讲到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我认为这句话是对的。环境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其重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昔孟母,择邻处”是《三字经》中的名句,孟母“择邻三迁”的故事,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也是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经典故事。
但是,我认为家长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的重点,并非你说的家里的“学习规矩”和“压力”。合适的学习氛围,应当更多地从家风家教、家庭关系来入手。比如一个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那么家中便会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才能心情愉悦。而这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恰恰是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的。在学习上,我们不能“越俎代庖”,那么就在生活中给他们潜移默化的熏陶。
我作为老师,也希望家长能配合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我想借一位北大学子陈童那篇著名的《高考总结》中的感言结束这次讨论:“家长提供的宽松环境和父母的关爱非常重要。从小我们家的环境就非常自由民主,基本上我自己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学习上也是自己管理自己,连辅导班都是自己去找,我爸妈也从来没有给过我什么压力,这让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因此学习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