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的创新教法尝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言文教学势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中学语文的难点。
  我在教学文言文中做了一些改革,大多按照“朗读熟悉→自译圈疑→质疑释疑→教者提问→学生翻译→内容分析”的步骤实施,特别是《陈涉世家》这样的长篇文章,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在教学时尝试了一种新的教法,步骤如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从同学们熟悉的《荆轲刺秦王》电影导入,播放电影中表现秦始皇残暴、老百姓痛苦的片断,我趁势引导:“‘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残暴的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大家想不想了解起义的具体情况呢?想不想通过表演亲自体验一下呢?”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促使他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分组竞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质疑释疑,疏通课文
  本篇文章虽长,但有一定的情节,书下注释较多也较细,再加上有初一、初二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就让学生根据书下的注释自己理解课文,我在行间巡回走动,有读不准、不理解的地方可讨论、可提问,以及时释疑。学生为了表演好、在表演竞赛中获胜,都认真而又兴奋地朗读课文、理解翻译、质疑释疑,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不经意间已经下课了。
  
  三、尽情表演,亲身体验
  熟悉了课文,也就熟悉了情节。接下来就要分工合作彩排。四组学生自行分工,编剧、导演、主演、群众演员、道具、旁白,个个落实。有一组学生竟用一个晚上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台词、旁白、舞台背景、人物动作表情等一目了然。学生的热情、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真令我意外。制作道具时,更展示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男生制作刀、剑、戟等武器,女生制作旗帜、鱼儿等,据说有的家长都参与了道具的制作。表演时,书法能手在黑板上用红色笔写了“《陈涉世家》表演会”,更增添了几分热烈。课堂上,我是唯一的观众。平缓深沉的旁白、艰难的耕作、哗哗的雨声、激烈的格杀……虽不是专业的演员,表演也有些稚嫩,但学生认认真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表演,还是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四、唇枪舌战,理解课文
  表演过后,我问了一句:“在大家的表演中,吴广做的事似乎不比陈胜少,为什么是陈胜做王,而不是吴广呢?”有的学生频频点头,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此时,我出示了一个辩论话题:“陈胜、吴广谁宜为王?”让赞同陈胜、吴广的同学分坐一边,面对面展开辩论。赞同陈胜的说:“陈胜有‘鸿鹄之志’,说明他有远大的抱负;对秦朝状况的分析说明他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事事都由他策划,适合做个领导……”反对的则说:“陈胜自私、不负责任,他后来并未帮助投奔他的伙伴……”赞同吴广的说:“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他以身试尉,有大无畏精神;士兵拥护,他有群众基础……”反对的则说:“吴广只能干事,不能谋事:他胸无大志;他缺乏谋略,攻荥阳久攻不下,被部下杀死……”连后来的事情都用上了!辩论之后,虽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但学生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了解了刻画人物的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我认为就算成功了。
  总之,我认为这一课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创新意识,是一节成功的好课,愿以后可以继续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生命是珍贵和伟大的,生命意识的本质就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语文教育要培养生命意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 基础性和人文性 更新观念    一、生命与生命意识    我们知道,“地球环境创造了生命,生命也反过来改造了地球”。这是有关生命的重要内容。其实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大自然的最深远的目的。地球上的千百万物种,
期刊
教师传授新知识,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犹如涉水过河,找不到路,教师铺上桥,学生的路就有了。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对学生的理解,都是大有益处的。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课堂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上课时,我根据讲课内容,进行简短有效的谈话,开门见山,直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比较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地处理日常班级事务的话,很容易出现管理上被动和紊乱的局面。如果班主任在教育他们时,总是紧绷着脸,总是以批评作为手段,效果可能不尽人意,甚至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你的陈述呢?我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我们要善于找寻他们的闪光点  每个人,特别是初中生已经开始慢慢地注重自己在他人
期刊
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担当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者,学生组织者、教导者的多重角色,小小课堂,气象万千,它不仅是教师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艺术舞台,展示自己德、才、学识的天地,同时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并不是具备了某门课程扎实的基础就能把课上好,课堂教学艺术的高低,关系到教师能否完成好教书育人的重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体会、抽象概念与鲜活的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统一起来,即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同时,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个性,使学生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学 想象力 情感 语感    目
期刊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一、语文教师要多读书  读书不仅是提高自我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这种“内在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读两种类型的书。  1、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
期刊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那么,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打破神秘感  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
期刊
“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听、说、写的训练要以“读”为本,讲授、提问、讨论、作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值得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既要实现德育教育又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展性阅读。它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先是“循文悟道”的顺向心理过程,通过文字来理解;后是“因道悟文”的逆向心理过程,经过分析思考,理解作者依据中心思
期刊
【摘要】学生在记事这种基础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常常犯各种各样的毛病,如六要素不全,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等。究其原因是写作方法、技巧贫乏。本文论述了教师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记事的七个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记事文体 六要素 中心 详略 详写具体化    记事的文章是一种最常见的写作文体,是其他一切写作文体的基础。如:写人的记叙文要记叙该人所做的事;写景或状物的记叙文要记叙景或物所关联到的事
期刊
作文是作文者心灵的归属和心灵的漫步。写作是作文者自己的事,是一次自由的“旅行”。  作文是作文者自己的事,别人不能代替。然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闲”出病,往往是先讲范文,让学生成“文”在胸后再写。学生写作时教师仍不忘在一旁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结果既耽误学生时间,又扰乱学生思绪,学生本来想好要写的内容,被“勤”老师一扰,又飞走了。学生思绪被无端打乱,刚抓住的灵感飞走了,写出的作文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