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種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智慧的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正德”、“修身”、“启智”、“雅行”,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種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祖们智慧的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帮助青少年“正德”、“修身”、“启智”、“雅行”,对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