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量及路径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本文在客观陈述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路径。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状况 现实考量 路径分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及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心理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现状
  1.工作职责不清,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多样,疲于应付各部门的任务占据了辅导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本职工作花的时间却不多。随便什么部门都把工作摊派到辅导员这儿,辅导员成了“万金油”,千头万绪都先汇集到辅导员这儿再由辅导员下发给学生,尤其是教务部门把相当多的工作都交给了辅导员去做,很多辅导员都戏称自己是“副教学秘书”。除了每天完成各个部门摊派的任务,还要完成繁重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如检查学生的晨练、宿舍、上课情况、晚自习等,而且每学年初的评奖评优、贫困生认定资助、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考察培养等日常性工作本身也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高校辅导员每天从早忙到晚,手机24小时待机,心时刻悬着,最害怕深更半夜接到突发事件的电话,经常为了“维稳”加班加点,节假日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而辅导员很少有时间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更无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配备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很多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基本在两百以上,有时多达三四百甚至更多。一些高校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辅导员一个人干,干脆不配备班主任或者虽已配备班主任,但班主任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2.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激励。
  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现在基本以硕士为主也有一部分本科,高校对辅导员深造没有激励机制,一些高校甚至还会限制辅导员的继续深造,要想继续学习只能靠自己。教育部门和高校很少开展新进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其他形式的专题培训也比较少。很多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带学生专业不对口,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学习和了解不够,无法在学习上对学生予以指导。在辅导员队伍的日常管理上,很多高校辅导员主管部门都做了严格和精细的规定,比如要求“三进”即“进课堂、進宿舍、进食堂”,并有相应的频次要求,每学期要找学生谈心几次,与家长沟通几次,等等,同时还要做好工作记录,但学校没有关于辅导员发展的长远规划,导致辅导员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短干长一个样”的错觉,影响了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考量
  1.工作繁重导致心理疲劳。
  所谓心理疲劳,它与因连续工作而致使肌体能量消耗的生理疲劳不同,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地点不确定,尤其是工作风险高让辅导员身心俱疲。当前,维护校园稳定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成为这一重点工作的基层执行者,有人戏称他们为不穿制服的“校园警察”。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人身安全,辅导员基本是“5 2”、“8 14”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学校或者学生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工作压力则来自方方面面: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生不上课、学生打架冲突、学生就业、学生思想不稳定、学生爱国但不准游行,学生打游戏夜不归宿,害怕学生参与传销,害怕学生在校期间及返校、回家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担心冬天宿舍失火,担心学生生病,担心学生运动中受伤,担心同学们在宿舍内关系不和,担心在给学生评奖学金、助学金、贫困生认定时不公平不合理怕学生有意见,担心同学们不团结,担心同学们不上进,担心同学们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参加文娱活动……如此众多的担心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辅导员的头上,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了辅导员心理疲劳。
  2.地位不高导致心理自卑。
  高校辅导员既没有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没有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处在高校工作的最底层,有的只是委屈和自卑。辅导员在学校地位较低,学历和职称不高,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重视,对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认为辅导员“术无专攻”——既无教学又无科研,是个人就能干辅导员工作,把辅导员当“打杂”的使唤,普遍存在各个职能部门都能“使唤”辅导员的情况。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辅导员=民工的体力+领袖的头脑+文员的文笔+打字员的速度+侦探的洞察力+外交官的口才+教师的知识+医生的常识+超级适应力+神经病的忍耐,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存在滞后性,辅导员工作的成绩难以在短期内表现出来,他们的劳动价值难以显现和量化,这些都导致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薪酬待遇及政治前途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出现了自卑压抑的心理。尤其是近年来在新的用工制度下,高校基本把辅导员不列入学校编制,而采用人事代理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招聘辅导员,进一步拉大了与教学人员的差距,导致新近高校辅导员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更低,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的自尊。
  3.出路不明导致心理焦虑。
  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上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既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又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有的即使有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和执行,导致辅导员的业绩得不到肯定,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随之产生辅导员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收入得不到保障、职务得不到晋升、付出得不到回报。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是模糊地冠以“学生工作干部”,貌似有干部的身份,却很难有晋升为管理干部的机会,发展的空间有限,很多辅导员一等学生进入大四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问题,想着争取机会转岗或者再进一步地深造提升学历转教学。另外,由于辅导员大多是年轻人,需要结婚买房、赡养老人,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高昂的房价和低廉的收入相比差距过大,甚者有辅导员发出“干一辈子辅导员也买不起房娶不起媳妇”的感叹,这些都使得辅导员对自我出路产生了后顾之忧,导致提前进入“更年期”,出现心理焦虑问题。
  三、维护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1.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班主任队伍,切实为辅导员减负。
  首先要明确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确定了辅导员的三重角色:一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一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他们来组织实施。二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就是辅导老师,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只有跟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辅导员才能深刻了解青年学生,才能正确辅导青年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做好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工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明确认识这一定位,只有明确认识辅导员在学校中扮演的角色,才能给辅导员工作创造一个好的工作平台,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其大胆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其次要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定位。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支主体队伍分别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学生为本,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唱主角、当主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班主任则担负着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做适当分工,但更要密切配合。
  再次要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紧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课堂教育;二是紧密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要求,指导和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教育;三是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辅导员还应结合大学生实际,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负责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大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有关的工作;参与处理好涉及学校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
  最后要进一步落实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落实后,可以有效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培训培养,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制定印发了《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对“十一五”期间高校辅導员的培训作出了总体规划。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规划。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
  在提高辅导员思想素质和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辅导员的实践培训,为辅导员不断提高素质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通过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适应新时期对学生工作者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努力成为指导学生学习、成才、就业,胜任科研及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行家里手。
  3.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切实稳定辅导员队伍。
  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管理,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完善辅导员评优评先的奖励制度,定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学校可以设立“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表彰优秀辅导员,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4.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维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关键在领导。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各负其责,全校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领导应该经常深入辅导员中间,听取他们的意见,指导做好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可以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教学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督促检查。
  
  参考文献:
  [1]曹晖.高校辅导员工作之现状与出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4).
  [2]陆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
  [3]周正.高校辅导员职业困惑与应对措施[J].探索,2010,(7).
  [4]江倩.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由一篇辅导员文章引起的思考[J].今日南国,2010,(7).
  [5]欧成学.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状况与成因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
  [6]徐波,范俊峰,易凡.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优化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4).
  [7]刘燕,陈丽香.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08SJD7100051)。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生命化课堂实施的聚焦中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建构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占有性学习方式,而是通过与生命化课堂提倡的现代学习方式——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整合,来建构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式。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享受学习的
摘 要: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实现三个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自身角色的转变、不断丰富知识结构。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育理念 教师角色 教师知识结构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摘 要: 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学习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提升。本文主要从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活动分层,评价分层四个方面阐述实施化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分层教学 具体做法 思考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因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让知识基础,能力水
曹子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经历这场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我们党又经受了一场考验。实践证明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回顾一下这几年在史学界,在地方史,特
摘 要: 作者以广东省精品课程“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为平台,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开放实验室、学研结合等进行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实验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结合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生今后从事动物遗传学专业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 学生为主体 学研结合 实验教学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各种能力,设置、创新有意义的生物学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方法。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生物学 实践活动 学生能力    一、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的思路  1.找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
睡眠障碍是由于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而造成的,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与睡眠和觉醒有关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对于内源性因素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以某些
摘 要: 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独特优势。只有系统分析促进或制约合作办学的因素,调整和制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创新型改革策略,才能完善中国教育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我国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中外高校合作办学 战略形势 教学模式 师资培养 品牌形象    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教育界从2001年的风声水起到2011年的理性低调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效果。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A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理表现中,8例患者病灶在胰尾部,其
摘 要: 高校网络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风向标,而校园网络流行语作为高校网络舆论的风向标在其中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校园网络流行语反映的高校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问题作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探讨,并阐述了借助校园网络流行加强思政工作实效性的意义。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网络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 校园网络流行语与高校网络舆论  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和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