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学与浙东学术》

来源 :孔学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ke_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号:978-7-80770-050-0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2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5月第1次
  在宋明研究领域,作者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南宋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学派”诸家,二是明代王阳明哲学。对于前者研究的兴趣,既出于对乡先贤的敬重,也出于对宋代理学之发生过程及其理论结果的思索——作者其实是把“浙学”的“历史哲学”与朱熹“理学”、象山“心学”并列为北宋以来理学哲学运动所达成的基本思想形态的。王阳明哲学研究是作者一直所从事的领域。“清代浙东学派”问题,是作者在浙东学派的整体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董平,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馆员。学术专长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浙东学派、中国佛教哲学等。
其他文献
2017年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機构名单
期刊
12月13日,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校长论坛一:“中外大学对办好孔子学院的责任”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论坛分上下半场,每场各90分钟。13名来自五大洲7个国家的中外大学校长,围绕主题做了精彩发言。40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及孔子学院院长济济一堂,聆听发言,互动热烈,共同分享办好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  一、中国大学应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都本伟认为,办好孔子学院是中国大学
期刊
12月13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闭幕。本次大会以“深化合作,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为主题,围绕“孔子学院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设大会论坛,举办15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和孔子学院院长论坛。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孔子学院办学成就展、汉语教材展、中华美食文化展、陕西高校“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成就展、中国书法学院书法文创产品展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继承制度以礼法和宗法作为最高行为指南。身份继承叫“承祧”,遵循嫡长子制度;物质继承叫“析产”,遵循诸子均分制度。在三代宗法时代,身份继承是继承的中心问题。到了法家时代,则强调财产继承而压制身份继承。在儒家时代,传统继承体现出多元包容的特色,而且加入了家风继承的新元素,极大丰厚了传统继承的文化底蕴。在国家法律与民间行为脱节的今天,如欲构建行之有效的继承法制,仍需回采历史,吸收儒家继承文
期刊
书号:978-7-80770-052-4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19.7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5月第1次  本论文集收录的文章,时间跨度有25年之长,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从中国传统哲学在未受到西方文化大量影响之前,如何按照自己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进程在向前发展。而所谓“向前发展”,即是向着更加合理化、更加接近我们现代人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思维方式与研
期刊
书号:978-7-80770-048-7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0.7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  “儒学思想通论”论述儒学思想的一般性质,儒学思想的时代意义等。“古代儒学思想”探索古代儒学思想精义,选取古代儒学代表人物朱子、王阳明等的相关研究文章,“近现代儒学思想”论述近现代思想家的思想,并展望中国哲学的发展,认为“中国哲学”的研究,不仅与“
期刊
2017年先進孔子学院(课堂)名单
期刊
摘要:荀学是一种“知”的理论而非“仁”的理论,富于客观精神而少于价值精神。荀子整合各家,创立礼法学,同时把诸子各家的矛盾带入到了自己的体系之中,表现在良序与苛政之间、性恶与法善之间、法治与管制之间、自发秩序与人定秩序之间诸方面。荀子的矛盾是时代性的矛盾,是儒、法之間的矛盾,是欲在春秋贵族礼制传统与战国君主集权之间两全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荀子 礼法学 制度设计 儒法矛盾  作者宋大琦,网络学刊《
期刊
摘要:清末至民国的小学课文中,儒学经典里的汪踦被塑造成典型的爱国儿童形象。教科书编者通过多种方式凸显汪踦故事的爱国主题,这种对经典的诠释既继承了经学解释学的传统,也与当时传媒的舆论宣传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汪踦的形象也日趋丰满、放大甚至夸张,高度意识形态化。历史上曾有的不利于树立汪踦形象的描述与评论,在教科书中都被屏蔽掉了。回首这一时期教科书编者处理经典文本、塑造爱国儿童的过程,我们既可以体会到他们
期刊
书号:978-7-80770-051-7  开本:16开  定价:58.00  印张:20.5  版次:2015年10月第1版 2016年6月第1次  在先秦,儒家主体精神首先表现为儒家精神的漫长孕育,包括“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形成;儒学形成后,则先有“儒道之互绌”,后有“儒墨之是非”。秦汉以后,虽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口号,但实质是汉代统治者“霸王道杂之”背景下的儒表法里以及权力主宰命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