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启智促悟”教学模式,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建立起自主思维、主动探究、智慧碰撞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景导入 知识探究 问题启智 归纳促悟
当前,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精神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课堂教学的手段日新月异。然而教育教学效果有时良好,有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较注重形式,不太注重教学效果。我觉得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能力等),又要注意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与知识特点组织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教学过程中‘启智促悟’的策略研究”。“启智促悟”就是要激活思维,开启心智,萌生智慧,促进感悟。教师要智慧地教,学生要智慧地学,建立起自主思维、主动探究、智慧碰撞的学习方式。
一、情景导入
充分运用贴近生活的视频、故事,贴近学生的问题、图片、材料、实验……切合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现在的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对于学习的需求,潜意识中是没有概念和想法的。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目标,创设新颖别致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启发学生思维和想象,使课堂教学丰富、新颖,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知识探究
通过切合实际的知识情景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知识的探究主体是学生,但因为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忙于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比较宽松,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所以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必须要靠老师不断地引导,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研究知识呈现的技巧,探索知识呈现的最佳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人教社赵占良老师说:“聚焦课堂关键是聚焦思维。”学生的思维老师是看不见的,但却能感受到,学生不喜欢思维,更不会思维,所以只能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引入新课的问题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问题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三、问题启智
经过知识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必须进行一定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为了更好地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思维,一是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能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有客观的评价。二是在根据教学目标,在施教过程中进行铺垫引导,调整难度,设计好有一定梯度的课堂练习,努力让较多的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科),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推理过程,努力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例如数学证明题的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从已知分析,层层推进,分析到结论。二是从结论反推到条件,再分析条件与已知的关系,从而联系起来解决问题。三是从已知分析出一些结论,但根据这些结论不能得到题目的结论,然后只能把题目的结论进行反推找到必要的条件,这时再分析这些條件与之前分析到的结论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从已知分析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与必要条件相联系,融会贯通,从而彻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归纳促悟
悟:理解,明白,觉醒。通过思考明白事物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意在强调结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结果,一是老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练习的方式,使学习更多样化、趣味化,有的可以自己练习,有的可以小组练习,同时通过一定的评比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练习效果。有的还可以让老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技巧进行归纳,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客观规律进行归纳。二是在课后练习中要精心设计,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同时要及时反馈。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分析方法、分析技巧。只有在这样精讲精练中、不断归纳中,才能达到促悟的目的。促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一定在课堂上就达到促悟的效果,可能要在自习课或课后不断地练习归纳中才达到促悟的效果。所以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归纳促悟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课后的归纳促悟上,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情景导入 知识探究 问题启智 归纳促悟
当前,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精神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取得可喜的成绩。课堂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课堂教学的手段日新月异。然而教育教学效果有时良好,有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较注重形式,不太注重教学效果。我觉得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能力等),又要注意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与知识特点组织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教学过程中‘启智促悟’的策略研究”。“启智促悟”就是要激活思维,开启心智,萌生智慧,促进感悟。教师要智慧地教,学生要智慧地学,建立起自主思维、主动探究、智慧碰撞的学习方式。
一、情景导入
充分运用贴近生活的视频、故事,贴近学生的问题、图片、材料、实验……切合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现在的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对于学习的需求,潜意识中是没有概念和想法的。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目标,创设新颖别致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启发学生思维和想象,使课堂教学丰富、新颖,让学生在课堂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知识探究
通过切合实际的知识情景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知识的探究主体是学生,但因为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好,家长忙于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比较宽松,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积极,所以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必须要靠老师不断地引导,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研究知识呈现的技巧,探索知识呈现的最佳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人教社赵占良老师说:“聚焦课堂关键是聚焦思维。”学生的思维老师是看不见的,但却能感受到,学生不喜欢思维,更不会思维,所以只能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引入新课的问题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问题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维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三、问题启智
经过知识的探究,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彻底掌握知识,必须进行一定的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开启智慧。为了更好地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思维,一是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学生能完成任务的难度和所需的时间有客观的评价。二是在根据教学目标,在施教过程中进行铺垫引导,调整难度,设计好有一定梯度的课堂练习,努力让较多的学生顺利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理科),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知识的推理过程,努力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例如数学证明题的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一是从已知分析,层层推进,分析到结论。二是从结论反推到条件,再分析条件与已知的关系,从而联系起来解决问题。三是从已知分析出一些结论,但根据这些结论不能得到题目的结论,然后只能把题目的结论进行反推找到必要的条件,这时再分析这些條件与之前分析到的结论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从已知分析到一些结论,这些结论与必要条件相联系,融会贯通,从而彻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归纳促悟
悟:理解,明白,觉醒。通过思考明白事物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意在强调结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结果,一是老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练习的方式,使学习更多样化、趣味化,有的可以自己练习,有的可以小组练习,同时通过一定的评比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增强练习效果。有的还可以让老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技巧进行归纳,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客观规律进行归纳。二是在课后练习中要精心设计,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同时要及时反馈。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分析方法、分析技巧。只有在这样精讲精练中、不断归纳中,才能达到促悟的目的。促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一定在课堂上就达到促悟的效果,可能要在自习课或课后不断地练习归纳中才达到促悟的效果。所以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归纳促悟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课后的归纳促悟上,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