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为

来源 :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管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位一体”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社会、经济双转型中矛盾和冲突的不断激化是社会管理创新出台的背景,社会管理法治化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就应当对社会管理创新在法制保障方面有所作为,同时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检察机关自身的属性又决定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当前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强调源于特殊的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公民对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国家面临着体制和结构的双重转型,因此,社会管理必须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这显示出中央政府对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二、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检察机关能否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否属于社会管理的主体,是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厘清的认识问题。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概括起来说,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的条件下,对现行社会管理理念、方法和机制进行改造、改进、改革,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以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及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符合检察权的内在属性
  从广义的社会管理职能来讲,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我国属于司法机关范畴,检察机关是国家政权架构与社会治理格局中存在的一条救济权利、保障安全、稳定秩序的制度通道,人民的法律要求可以进入这条通道获得救济,各种冲突也可以融入其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检察权同时也是法的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向社会拓展正义促进社会秩序及其变迁的张力结构。作为政治系统中发展着的一个部分,检察权随着社会秩序的生成和变迁,已经不仅仅是通过具体案件的处理,使公民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还原的内在机制,而且已成为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主导性变量和动力资源,影响和决定着社会政治的实际进程和方式。从狭义上的社会管理职能上来讲,检察机关不是社会管理的直接主体,但是,检察机关在我国的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有相对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公诉部门可以对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监所检察部门可以对刑罚执行活动以及刑事强制措施进行监督,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可以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及其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和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还可以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被监督者中除人民法院属于司法机关外,公安机关、监狱、看守所和行政机关还都具有明确的社会管理职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相对于被监督对象而言是具有一定法律强力的外部监督,对于被监督机关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规范被监督机关的内部管理。所以无论是从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社会管理来讲,检察机关都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对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促进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化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二)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检察机关虽然并不直接承担社会管理责任,但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者,必然有责任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促进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效率水平,以保障社会安定有序,促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检察监督与社会公共管理具有价值上的趋同性
  良好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以法律秩序和规范为支持,以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主体的行动井然有序。法律是社会公共管理的载体也是客体,使社会公共管理在法律领域的表现,必须通过立法赋予司法机关的权力对涉及规范法律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立法的目的和法律的价值。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和必要保障,检察机关自产生之日起就作为广义的政府范畴参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整个社会运行提供法制,秩序和公正的保障。应该说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方式,从管理的本质而言,是一种间接的方式。它是通过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保证公共权力沿着法治的轨道运行来间接地实现对社会的管理。不断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功能,是法治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检察制度和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势,两者的内涵虽然不同,但在价值取向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 。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徑
  上文中论述了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检察机关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如何才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关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表述。党委统领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法治的保障这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哪些事情要加强政府监管,哪些事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哪些事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自治,哪些事情要引入市场机制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诸此等等,都需要在理论上弄清楚、在实践中落实到位。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也许就是所谓“顶层设计”。 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也要在这个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   (一)立足检察职能,依托依法办案,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打好基础
  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执法办案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所以,检察机关只有在立足检察职能的基础上,依托依法办案,不断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体制机制,才能使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一是侦查批捕、审查起诉、民行检察等检察职能领域,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风险化解机制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长效机制来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大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风险预警评估,通过评估,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案件要提前提出风险化解的预案,明确风险化解主体的职责,风险化解的流程和风险化解的后续保障。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案件,要完善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相互衔接、协作配合的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在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青少年犯罪、老年人犯罪等其他轻度危害社会的人和行为要在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刑事和解、青少年前科消灭方面做出优先考虑。
  二是在刑罚执行检察职能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在押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体制机制来助推社会管理。加大对减刑、假释等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检察,通过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督促监管民警依法规范执法,促进监管场所秩序稳定;积极探索参与社区矫正监督的新模式。尤其要注意未成年人矫正对象的监督教育和管理,要积极与社区组织、家庭成员、学校、司法、公安、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加强协调配合,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中来。
  三是在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的检察职能领域,通过不断完善创新严厉打击腐败犯罪、渎职犯罪、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助推社会管理创新。要大力推进“侦查一体化”建设,使检察机关各职能部门在执法办案中都能把挖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作为自己应有的职责。通过整合侦查力量,加大职务犯罪侦查力度,为督促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即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进而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做出贡献。在预防职能领域,通过职务犯罪检察宣传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有效纠正社会管理部门履职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堵塞漏洞、健全管理制度的建议,推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进而促进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二)延伸检察职能,服务地区发展,找准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
  一是将检察职能延伸到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创新。其一是参与社区矫正对象服务管理。检察官要积极配合社区矫正办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服务管理,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上的困难,通过温和说理感化的方式加强管理;其二是参与社区弱势群体服务管理;其三是推进社区法律服务与咨询活动。通过对房屋拆迁、旧房改造、拖欠工资等危害民生的法律诉求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
  二是将检察职能延伸到企业,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手段。其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要坚持走访辖区内的重点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讲授法律知识,对合同诈骗、侵害商业秘密等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案释法,引导企业及其管理人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维护和促进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合法竞争。其二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促進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管理。检察机关要通过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职能作用,优化案件审理资源,设立审理涉企案件专案组,加大打击经济犯罪力度,重拳打击侵财性犯罪,为企业建设提供健康环境。其三是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为地方企业发展营造健康、清廉的政务环境。要进一步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工作力度,在履行好检察职能的同时要主动深入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发案企业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活动,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企业内部经济犯罪案件的产生。
  三是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互联网不仅仅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媒体,也是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在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指导下,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健全应对、引导等机制。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涉检负面报道,认真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拓展新型监督职能,为推动检察监督从诉讼监督向社会监督转变
  一是要积极服务于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和运行。检察院应通过诉讼监督,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致力于推动各行各业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目前正在构建的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基本内容的大调解体系中,检察机关不仅要通过检察和解、服判息诉等监督行为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应积极延伸职能,多种形式地发挥制度构建作用,推动大调解体系的建设步伐。
  二是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检察机关应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注重突出民生重点,密切关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大调查力度,提出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调查报告的落实情况,使相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推动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当然,在开展社会调查中,为避免检察权代替行政权,或对当事方的权利过分干涉,检察机关应注意开展社会调查工作的方式方法,属于检察职能范畴的,以督促、支持民事或行政诉讼来保护公共利益,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属于检察职能之外的,则通过与相关权力部门或职能部门的交接或转换,间接发挥社会调查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巡回检察工作,延伸法律监督的触角。检察机关由于没有基层派出机构,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少,多年来,履行检察职能开展法律监督的渠道主要依靠审查案卷、群众控告举报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来进行。在基层设立巡回检察工作站开展巡回检察,是广大群众能够近距离接触检察机关,了解检察工作,有效解决了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悬空”、“短腿”、“被动”的问题。进一步延伸了法律监督的触角,拓宽了法律监督的渠道。巡回检察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基层、引向一线,将过去法律监督案件线索主要依靠审查案卷、接受群众控告、举报、申诉获取的被动局面,变为主动出击,寻找、掌握法律监督线索,为有效惩治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检察机关应当立即行动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把推动工作发展贯穿始终,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检察风云》近年来在社会上影响逐步扩大,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临近年末,选摘几位专家学者对本刊的寄语,以作为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我眼中的《检察风云》  □文/上海市政协常委 姚俭建    最早接触《检察风云》杂志是在五年前。一位热心的编辑约我为该杂志写一篇有关社会热点分析的稿子。为了能写出符合编辑要求的文章,我利用一个周末到上海图书馆翻阅了几期《检察风云》,感到十分新鲜
期刊
【编者按】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同社会自下而上的自发力量的有机融合。社会管理应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十八大報告指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通过群众参与才能使其成为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事业。  人民群众如何参与社会管理?法治政府、服
期刊
2012年11月7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了“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研讨会”,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以及上海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辐宽为研讨会致辞。来自市人大、政协、公安、检察院、法院、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共分为两个专题:“惩处规制网络犯罪,净化虚拟社会空间”以及“创新检察宣传模式,引导网络舆情环境”。每个专题主题发言完毕后,分别由上海市政协常委、
期刊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理念、制度、操作程序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人民群众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多,亟待研究破解之策。2012年11月23日,以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作为主题,上海市法学会召开了第32次青年法学沙龙会议,将陕西省“微笑局长”事件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讨论,上海政法学院肖卫兵副教授作了专题发言。
期刊
[摘要] 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在内涵上与社会建设的区别在于,突出了国家、政府的角色担当,强调社会管理实践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并以此来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而当代中国在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城乡的结构、社会组织的结构、社会生产分配的结构、社会家庭人口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刻根据。法治对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具有保障的价值。重视法治当然
期刊
“人民建议”是人民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的基本方式,也是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保证人民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并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各个民主国家都会以不同方式建立征集“人民建议”的制度。征集人民建议制度,即有目的地征求、收集充分代表人民群众意愿的建设性意见,并把这一征集人民建议的工作形成规则体系。征集人民建议制度的设置必须民主、科学、合理,并卓有成效地运转,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期刊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管理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指出社会管理必须在广大公众有序参与下进一步完善,这可以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管理走向的定位。毫无疑问,人民建议征集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方式之一。在笔者看来,人民建议在社会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法理价值,这些法理价值可以作出如下解读:  一、人民建议征集作为行政主体法律义务的拓展  社会管理是在诸多法律主体和社会主体的介入下进行的,其中行政主体是履行行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网络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网络法律制度。我国网络立法的势头十分迅猛,然而,网络立法结构性、内容性、协调性的缺陷问题突出。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加快互联网法制建设的步伐,推进网络社會管理的法治化刻不容缓。  2012年7月19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
期刊
[摘要]信息化新形势为检察举报工作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开发“4+1举报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职务犯罪信息情报智能分析应用平台,规范举报线索的信息化管理等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信息研判难度大、保密工作任务重、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须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通过转变观念、改进技术,延伸信息化举报功能,内外实现信息共享等多种途
期刊
征集人民建议制度是信访制度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信访。它们的区别在于,信访制度是被动的,而征集人民建议制度是主动的。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信访制度,目的也许是想克服目前信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但受制于信访传统模式的局限,征集人民建议制度在法理上存在若干无法克服的民主法治缺陷,应加以重视:  一、征集人民建议制度不能解决信访制度所存在的人治问题  诚然,一个服务于社会的政府,要听取人民的声音。但同样是“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