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 朱泉峰)尽管有人预测,201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但是,从1995年中国商业互联网诞生之日起,这片天空就不再纯净,资本狂飙、财富冲动、观念摩擦、体制膨胀、新媒体神话,乃至最具戏剧性的泡沫破灭等,不断冲击着每一个中国网民的心灵。我们反思发现,中国互联网惊现“七宗罪”。12月1日~2日,互联网精英们将在IT两会上共商“救赎”之道。
2007年中国互联网“巨人”应该驻足片刻。
现如今,你以1.62亿网民位居世界第二,凭借每年31.7%的网民增长速度,超过美国2.11亿网民规模已是指日可待。可以预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规模将是世界第一,届时中国网民的需求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需求。
而在20年前,一位名叫钱天白的中国教授刚刚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0年中国人有了自己的CN顶级域名; 1994年我们有了教育网和中关村示范网; 1995年才出现了商业网的雏形。暮然回首,中国互联网仅仅迈出十步之遥,但足迹并不平凡。
就在10年前,一位名叫尼葛洛庞帝的美国教授写的一本《数字化生存》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信息化革命。有些人从中隐约看到了互联网巨人的召唤,于是2000年有了中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 于是2004年腾讯从QQ聊天开始崛起; 于是2005年TOM.com凭借无线独霸一方; 于是2006年百度再造Google搜索神话; 于是20007年阿里巴巴“芝麻开门”打开网商大道。中国互联网在世界舞台冉冉升起,而世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一个巨大产业,这一产业几乎完全由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领导,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领先的互联网国家。”作为中国第一个做互联网公司、第一个把风险投资带到中国的互联网老兵,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认为,10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提升了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人在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基因,有可能在新的时机形成一种和谐、中庸、理性、公正的文化心态,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上网已经成为网民吃、穿、住、行之外的第五大基本需求,网络也已经成为公司传播、沟通、营销和贸易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民人数的增加和素质的良莠不齐、商业化和娱乐化大行其道,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很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怪现象。
“对中国互联网进行回顾和反思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知道互联网文化将会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的技术创新、商业应用又会把互联网带到哪里?互联网不仅仅是.com,互联网也不仅仅是网吧和游戏,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IT产业知名研究分析专家胡延平认为,过去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是排山倒海式的正面冲击,今后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将是像病毒一样的侵袭。
的确,我们不知道互联网明天何去何从,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因为从1995年中国商业互联网正式起步以来,这片技术的天空变得不再纯净,资本狂飙、财富冲动、观念摩擦、体制膨胀、新媒体神话,乃至最具戏剧性的泡沫破灭等社会冲击波,正在冲击每一个中国网民的心灵。我们反思发现,互联网惊现“七宗罪”。
“流氓文化”大行其道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文化侏儒。即使它已经赚得盆满钵盈,仍弥补不了它先天的文化缺陷。更令人痛惜的是,它还受到“流氓文化”的后天误导。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但中国互联网只有不到15年的发展历程,具有优良传统的诚实、谦虚、互相尊重等美德在互联网上不但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反而走到了极端的对立面。例如一些网站过于自我炒作、一些网站假账风波不断、几家中文门户之间的口水之争更是从未停歇。
也许是某些中国互联网的始作俑者给后人做了“榜样”,这10年不管是互联网精英、还是草根,不管是论坛社区、还是博客评论,给人的感觉是互联网到处都是和骗子流氓。“没人知道网上你是个人,还是条狗”真实地反映了互联网的真假难辨,而“我是流氓,我怕谁”则赤裸裸地展现了早期中国互联网痞子的变态价值观。在缺失主流道德和文化的情形下,网民时而追捧木子美的大腿,时而膜拜芙蓉姐姐的蛮腰。
其实,互联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的文化土壤密不可分。我国教育体系一直存在某种缺陷,即文科生缺乏科学精神,理工科子弟缺乏人文修养。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最早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人,几乎都是理工科学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互联网文化早期缔造者们人文修养方面的欠缺,注定了中国互联网“文化侏儒”式的尴尬。
某种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惯性,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网民很容易认为“存在即为合理”。而新兴阶层则有意地利用这种文化,并将其转变成一种时尚,以服务于自己的既得利益,这种误导将对今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造成隐患。
“放卫星”从不回收
中国互联网是一片“卫星发射场”。在精英阶层控制的一亩三分地里,总裁、CEO、VC和咨询机构天天都在空口说大话、“放卫星”,却从不管能不能回收。
张朝阳和马云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放卫星”大户,前者可能是把“放卫星”当做市场传播的一种廉价手段,而后者可能是为了忽悠一帮人先“画饼充饥”。例如张朝阳曾经说,“搜狐将在2005年底超过新浪”、“搜狗将在6个月后打败百度”等等,而马云则称,“阿里巴巴每天纳税100万元”、“阿里巴巴要解决100万人的就业”等等。
他们为什么敢于在媒体面前公开说大话?追其缘由,可能是他们既是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又身兼公众人物的角色,他们可以打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形象。中国网民的年龄层偏低,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有人吹牛扯皮,过了这茬也没人去较真。况且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新概念,互联网公司的传播和营销手段往往有些“旁门左道”。
但是国内还经常出现VC和咨询机构空口“放卫星”的怪现象,这令人十分费解。例如某某VC声称投资一个技术创业公司3000万美元,而实际上只投资了300万美元,一些咨询机构经常说中国互联网某某细分市场是几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事实上,该细分市场连供需都未形成。
既没有政府相关机构来管理,也没有企业和个人为夸口言行买单,受众网民不但不愿意去辨别真伪,反而喜欢站在一边看热闹。久而久之,天天“放卫星”却没人管回收,中国互联网将必然经受一次“浮夸风”的革命洗礼。
“拜金主义”奉为信条
中国互联网已经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拜金主义”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得到了无限膨胀和放大,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互联网浪潮和泡沫周而复始,精英们站在草根们的头顶上仰天长笑,草根们则在精英们的脚底下顶礼膜拜。
在绝大多数的网民眼里,互联网就是遍地财富的金山银海,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等富豪们是他们每年一换的财神和偶像。顶着互联网富豪的光环,张朝阳脸上的青春痘都“金光闪闪”,丁磊是编程人员的“终极教父”,李彦宏则被无数青春期少女当做“梦中情人”,网民把“拜金主义”奉为信条,日复一日地计算着某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和CEO的身价。
与网民的“造富”情结相对应,VC“逐利”的本质更是展露无疑。从2000年开始,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地包装和塑造“互联网概念股”,并从中谋取暴利后,弃之不顾。许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互联网创意在VC手中“揠苗助长”,许多需要长期培育的互联网项目在牟利者的干预下“提前夭折”。
到今天,中国互联网已经被“拜金主义”的烙印烫得不知天南地北,人们一谈起互联网就是如何赚钱,政府、医疗、教育等重要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则很少有网民关心,难道商业网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全部?难道互联网就必须有商业模式?难道季度财报就是互联网公司惟一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种病态的互联网现状,中国网民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辨识的能力,而创业者则应该尽量摆脱资本的控制和奴役。互联网是一场长跑,虚拟财富其实转瞬即逝。
“流量主义”炙手可热
中国互联网流量称王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中国人应该有勇气对Alex排名和Google排名说“NO”!
曾经这是一条真理: 有流量就有人气,有流量就有钱赚。门户网站拿流量换广告,广告主看流量付广告费。在这种初级商业模式下,Alex网站流量排名变得炙手可热,有些网站也针对Google搜索排名做优化。一时间,中国互联网涌现出大量垃圾网站和垃圾流量,铺天盖地的弹出窗口、人人痛骂的流氓软件,这种“短视”经济给整个中国互联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上网环境越来越恶劣,网民的体验和获取信息的质量不断下降,而广告主和网站的信任隔阂也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2010年中国互联网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中国的网站需要去和外国公司做生意,你还指望着靠流量去欺骗老外?你还指望拿中国的游戏规则去和老外合作?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应该觉悟了,流量的假象只能骗骗低智商的部分用户与合作伙伴,到中国来投资的VC也已经不再按网站的Alex排名“烧钱”了。
另外,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主也应该清醒了,按流量做广告的模式是一种低效率的营销手段。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信息内容上、传播方式上都已经具备了用户个性化选择的基础,流量大却黏合度低、缺乏用户互动的网站提供的广告服务是不值得企业买单的。
中国的网站站长、VC投资经理人和企业广告主,在早期解决盈利和传播问题时,客观上促成了“流量主义”,但是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寒冬之后,中国互联网应该批判自身存在的“流量主义”错误,形成良性循环的互联网环境,提供更多不盲目追求流量的高质量服务。
技术和创新“集体贫血”
中国互联网正面临集体贫血的危机。随着中国网民的增加和服务需求的猛增,现存的“网络贫血”症状可能导致整个中国互联网瘫痪和停滞不前,并且冲击全球互联网经济。
毫不客气地讲,中国互联网缺乏杀手级的应用,中国互联网一直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产品。
为什么?首先,中国的网站创业者心态不正。互联网普遍存在跟风、耍流氓、投机倒把。受到第一代互联网暴发户的影响,近几年的草根创业者都盲目下海,结果发现“水”很深,只能到处抄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中国的网络模式创新意识不强。众所周知,国内绝大多数创业型互联网公司缺乏技术含量与创新理念,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模式在美国硅谷都能找到雏形和模板。2000年的时候,三大门户缺模式、缺技术、缺资金,都去大洋彼岸的硅谷寻找输血途径; 时至今日,博客、视频、社区等Web2.0网站的创业团队仍然不具备掌握核心网络技术、提供符合中国网民需求的服务的综合能力,它们又该怎么办?
此外,互联网是一个需要思维高度严谨、资源高度整合、团队高度协作的产业。中国创业者往往富有阿Q精神,没有分析好网站定位和用户群体特征,却自我感觉良好。当早期融资被大手大脚花光之后,不得不狼狈地离开。
面对这种“网络贫血”的现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行业机构应该想办法“输血”甚至“造血”。其实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聚集地,每年有近350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给社会和企业,如果互联网公司摆正心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创新思维并大胆实践,中国互联网完全有实力去与Google、Yahoo、MSN、eBay等国际互联网大鳄一较高下。
“网络侵权”泛滥成灾
中国互联网是从“恶人谷”长大的孩子。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网民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互联网公司拿着“互联网是自由的”免死金牌,招摇撞骗,这样的丑陋现象怎么就无法制止呢?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是盗版文字、色情图片、流氓软件最猖獗的网络市场。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于互联网这种新事物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许多线下受到约束的信息和行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生存的乐土,并且迅速地蔓延。
为了获取网络信息,中文门户网站们经常无授权转载了大部分平面报纸、杂志的原创内容; 为了提高网络人气,绝大部分网站都开设了图片栏目,并通过色情和露点图片吸引用户上网浏览; 为了骗取网络流量,许多国内网站都附带恶意代码甚至制作流氓软件。
虽然2003年5月文化部出台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但这块里程碑没有完全阻止住网络流氓的歪风邪气。2005年由网民自己组织了一场“反流氓软件运动”,但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和网民的计算机知识有限,许多互联网“黑手”依然蹂躏着弱势的网民用户。
如果2010年中国互联网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又有哪家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敢无愧于心地表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呢?Google之所以让人尊敬,是因为人家奉行“不做恶原则”下赚钱,涉及网络侵权的业务都严令禁止; 反观中国市场,又有谁做好了跻身世界互联网舞台的准备呢?
同样是互联网公司,亚马逊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尊重书籍类印刷品的版权保护;同样是互联网网民,西欧和北美的网民大部分都是付费阅读和付费下载有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中国互联网应该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且做好有一天让别人学习的准备。
“网站作假”众人皆知
中国互联网一直都有人在作假,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悲哀。围绕着网站流量相关的“点击欺诈”行为,一直被认为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发家前的不齿行为。为了完成工作量,编辑对标题作假也是国内IT门户网常用的手段。
据了解,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内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员工们不在公司本部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点击广告主投放的广告和竞价排名的网站链接,这种“点击欺诈”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是一个几乎公开的秘密。由于广告主往往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对网站进行监督,而互联网公司为了挽留住客户,每年都会给广告主提供一部分“网民恶意点击”的补偿,这些现象值得思考。
而网站编辑的“标题作假”则是抓住了网民的猎奇心理。由于网站可以随时更改和撤销掉内容,来避开新闻出版署的监管,许多编辑在修改标题时“无处不用其极”,而网民点开链接时,才发现新闻事实并非如此。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公司的“点击欺诈”和“标题作假”是迫于生存,不得不去提高流量的两种手段,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作假的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监管系统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来看,互联网更应该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等道德规范,因为互联网拥有全新的技术手段、更精准的用户定位、更好的发展基础。
30年后,如果这批互联网先驱再看看自己的创业足迹,一定会发现当初互联网作假是一段多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记者感悟:
中国互联网谁来赎罪?
互联网是一片神奇的土壤,一批批创业者一夜暴富,一个个公司CEO荣登富豪榜,但是这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也不断出现种种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丑恶现象。那么,究竟该由谁来为此赎罪?
以门户为例,新浪、搜狐当初“先做流氓,后当兵”的资讯转载方式对后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印刷类文字图片一旦上网,就无法控制转载;以网游为例,盛大、网易通过虚拟游戏的点卡和道具赚取了大量社会财富,而受网游诱惑的青少年,有很多耽误了青春时光,甚至走上了人生歧途。
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化腾、史玉柱等等都是商界奇才,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他们可曾为自己打开了互联网的“魔盒”而感到良心不安?
显然,让这些互联网公司的CEO们来赎罪是不现实的,即使所有的CEO愿意出钱,也已经不能为互联网这“七宗罪”买单。所以,我们在反思中国互联网的时候,应该痛定思痛,得出一些教训和体会。
中国的商业网诞生只比教育网晚一年,而美国商业网成为主流,是在教育网成型十几年之后,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给美国商业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性保障,这一点在网民素质上有很大体现。
这或许是中国互联网无法赎罪的一个根源。事实上,昨天网民的行为应该由今天的网民未买单,而明天的网民则必须为今天我们的行为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有的网民都有责任共同打造和维护一个自由、纯净、舒适的互联网环境。
那么10年之后,当中国互联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之际,我们应该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我们维护的是一个全人类的互联网。为了不让后人替我们买单,今天,请大家贡献一份力量,还中国互联网一份真实,还中国互联网一片绿色吧。(文/朱泉峰)
2007年中国互联网“巨人”应该驻足片刻。
现如今,你以1.62亿网民位居世界第二,凭借每年31.7%的网民增长速度,超过美国2.11亿网民规模已是指日可待。可以预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规模将是世界第一,届时中国网民的需求就是地球上最大的需求。
而在20年前,一位名叫钱天白的中国教授刚刚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1990年中国人有了自己的CN顶级域名; 1994年我们有了教育网和中关村示范网; 1995年才出现了商业网的雏形。暮然回首,中国互联网仅仅迈出十步之遥,但足迹并不平凡。
就在10年前,一位名叫尼葛洛庞帝的美国教授写的一本《数字化生存》在中国引发了一场信息化革命。有些人从中隐约看到了互联网巨人的召唤,于是2000年有了中华网、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概念股”登陆纳斯达克; 于是2004年腾讯从QQ聊天开始崛起; 于是2005年TOM.com凭借无线独霸一方; 于是2006年百度再造Google搜索神话; 于是20007年阿里巴巴“芝麻开门”打开网商大道。中国互联网在世界舞台冉冉升起,而世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一个巨大产业,这一产业几乎完全由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领导,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领先的互联网国家。”作为中国第一个做互联网公司、第一个把风险投资带到中国的互联网老兵,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认为,10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惊心动魄、可歌可泣。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提升了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人在儒家传统的基础上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基因,有可能在新的时机形成一种和谐、中庸、理性、公正的文化心态,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今天,上网已经成为网民吃、穿、住、行之外的第五大基本需求,网络也已经成为公司传播、沟通、营销和贸易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民人数的增加和素质的良莠不齐、商业化和娱乐化大行其道,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很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怪现象。
“对中国互联网进行回顾和反思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知道互联网文化将会把我们引向何方,我们的技术创新、商业应用又会把互联网带到哪里?互联网不仅仅是.com,互联网也不仅仅是网吧和游戏,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IT产业知名研究分析专家胡延平认为,过去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是排山倒海式的正面冲击,今后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将是像病毒一样的侵袭。
的确,我们不知道互联网明天何去何从,但是今天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存在哪些弊端和不足。因为从1995年中国商业互联网正式起步以来,这片技术的天空变得不再纯净,资本狂飙、财富冲动、观念摩擦、体制膨胀、新媒体神话,乃至最具戏剧性的泡沫破灭等社会冲击波,正在冲击每一个中国网民的心灵。我们反思发现,互联网惊现“七宗罪”。
“流氓文化”大行其道
中国互联网是一个文化侏儒。即使它已经赚得盆满钵盈,仍弥补不了它先天的文化缺陷。更令人痛惜的是,它还受到“流氓文化”的后天误导。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但中国互联网只有不到15年的发展历程,具有优良传统的诚实、谦虚、互相尊重等美德在互联网上不但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反而走到了极端的对立面。例如一些网站过于自我炒作、一些网站假账风波不断、几家中文门户之间的口水之争更是从未停歇。
也许是某些中国互联网的始作俑者给后人做了“榜样”,这10年不管是互联网精英、还是草根,不管是论坛社区、还是博客评论,给人的感觉是互联网到处都是和骗子流氓。“没人知道网上你是个人,还是条狗”真实地反映了互联网的真假难辨,而“我是流氓,我怕谁”则赤裸裸地展现了早期中国互联网痞子的变态价值观。在缺失主流道德和文化的情形下,网民时而追捧木子美的大腿,时而膜拜芙蓉姐姐的蛮腰。
其实,互联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的文化土壤密不可分。我国教育体系一直存在某种缺陷,即文科生缺乏科学精神,理工科子弟缺乏人文修养。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最早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的人,几乎都是理工科学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互联网文化早期缔造者们人文修养方面的欠缺,注定了中国互联网“文化侏儒”式的尴尬。
某种流行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带有一定惯性,在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普遍缺失的今天,网民很容易认为“存在即为合理”。而新兴阶层则有意地利用这种文化,并将其转变成一种时尚,以服务于自己的既得利益,这种误导将对今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造成隐患。
“放卫星”从不回收
中国互联网是一片“卫星发射场”。在精英阶层控制的一亩三分地里,总裁、CEO、VC和咨询机构天天都在空口说大话、“放卫星”,却从不管能不能回收。
张朝阳和马云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放卫星”大户,前者可能是把“放卫星”当做市场传播的一种廉价手段,而后者可能是为了忽悠一帮人先“画饼充饥”。例如张朝阳曾经说,“搜狐将在2005年底超过新浪”、“搜狗将在6个月后打败百度”等等,而马云则称,“阿里巴巴每天纳税100万元”、“阿里巴巴要解决100万人的就业”等等。
他们为什么敢于在媒体面前公开说大话?追其缘由,可能是他们既是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又身兼公众人物的角色,他们可以打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人形象。中国网民的年龄层偏低,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有人吹牛扯皮,过了这茬也没人去较真。况且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新概念,互联网公司的传播和营销手段往往有些“旁门左道”。
但是国内还经常出现VC和咨询机构空口“放卫星”的怪现象,这令人十分费解。例如某某VC声称投资一个技术创业公司3000万美元,而实际上只投资了300万美元,一些咨询机构经常说中国互联网某某细分市场是几百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事实上,该细分市场连供需都未形成。
既没有政府相关机构来管理,也没有企业和个人为夸口言行买单,受众网民不但不愿意去辨别真伪,反而喜欢站在一边看热闹。久而久之,天天“放卫星”却没人管回收,中国互联网将必然经受一次“浮夸风”的革命洗礼。
“拜金主义”奉为信条
中国互联网已经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拜金主义”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得到了无限膨胀和放大,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互联网浪潮和泡沫周而复始,精英们站在草根们的头顶上仰天长笑,草根们则在精英们的脚底下顶礼膜拜。
在绝大多数的网民眼里,互联网就是遍地财富的金山银海,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化腾、李彦宏和马云等富豪们是他们每年一换的财神和偶像。顶着互联网富豪的光环,张朝阳脸上的青春痘都“金光闪闪”,丁磊是编程人员的“终极教父”,李彦宏则被无数青春期少女当做“梦中情人”,网民把“拜金主义”奉为信条,日复一日地计算着某某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和CEO的身价。
与网民的“造富”情结相对应,VC“逐利”的本质更是展露无疑。从2000年开始,风险投资机构不断地包装和塑造“互联网概念股”,并从中谋取暴利后,弃之不顾。许多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互联网创意在VC手中“揠苗助长”,许多需要长期培育的互联网项目在牟利者的干预下“提前夭折”。
到今天,中国互联网已经被“拜金主义”的烙印烫得不知天南地北,人们一谈起互联网就是如何赚钱,政府、医疗、教育等重要行业的互联网应用则很少有网民关心,难道商业网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全部?难道互联网就必须有商业模式?难道季度财报就是互联网公司惟一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种病态的互联网现状,中国网民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辨识的能力,而创业者则应该尽量摆脱资本的控制和奴役。互联网是一场长跑,虚拟财富其实转瞬即逝。
“流量主义”炙手可热
中国互联网流量称王的时代应该结束了,中国人应该有勇气对Alex排名和Google排名说“NO”!
曾经这是一条真理: 有流量就有人气,有流量就有钱赚。门户网站拿流量换广告,广告主看流量付广告费。在这种初级商业模式下,Alex网站流量排名变得炙手可热,有些网站也针对Google搜索排名做优化。一时间,中国互联网涌现出大量垃圾网站和垃圾流量,铺天盖地的弹出窗口、人人痛骂的流氓软件,这种“短视”经济给整个中国互联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上网环境越来越恶劣,网民的体验和获取信息的质量不断下降,而广告主和网站的信任隔阂也变得越来越大。
如果2010年中国互联网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中国的网站需要去和外国公司做生意,你还指望着靠流量去欺骗老外?你还指望拿中国的游戏规则去和老外合作?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应该觉悟了,流量的假象只能骗骗低智商的部分用户与合作伙伴,到中国来投资的VC也已经不再按网站的Alex排名“烧钱”了。
另外,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主也应该清醒了,按流量做广告的模式是一种低效率的营销手段。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信息内容上、传播方式上都已经具备了用户个性化选择的基础,流量大却黏合度低、缺乏用户互动的网站提供的广告服务是不值得企业买单的。
中国的网站站长、VC投资经理人和企业广告主,在早期解决盈利和传播问题时,客观上促成了“流量主义”,但是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寒冬之后,中国互联网应该批判自身存在的“流量主义”错误,形成良性循环的互联网环境,提供更多不盲目追求流量的高质量服务。
技术和创新“集体贫血”
中国互联网正面临集体贫血的危机。随着中国网民的增加和服务需求的猛增,现存的“网络贫血”症状可能导致整个中国互联网瘫痪和停滞不前,并且冲击全球互联网经济。
毫不客气地讲,中国互联网缺乏杀手级的应用,中国互联网一直没有出现颠覆性的产品。
为什么?首先,中国的网站创业者心态不正。互联网普遍存在跟风、耍流氓、投机倒把。受到第一代互联网暴发户的影响,近几年的草根创业者都盲目下海,结果发现“水”很深,只能到处抄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次,中国的网络模式创新意识不强。众所周知,国内绝大多数创业型互联网公司缺乏技术含量与创新理念,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模式在美国硅谷都能找到雏形和模板。2000年的时候,三大门户缺模式、缺技术、缺资金,都去大洋彼岸的硅谷寻找输血途径; 时至今日,博客、视频、社区等Web2.0网站的创业团队仍然不具备掌握核心网络技术、提供符合中国网民需求的服务的综合能力,它们又该怎么办?
此外,互联网是一个需要思维高度严谨、资源高度整合、团队高度协作的产业。中国创业者往往富有阿Q精神,没有分析好网站定位和用户群体特征,却自我感觉良好。当早期融资被大手大脚花光之后,不得不狼狈地离开。
面对这种“网络贫血”的现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行业机构应该想办法“输血”甚至“造血”。其实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聚集地,每年有近350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供给社会和企业,如果互联网公司摆正心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创新思维并大胆实践,中国互联网完全有实力去与Google、Yahoo、MSN、eBay等国际互联网大鳄一较高下。
“网络侵权”泛滥成灾
中国互联网是从“恶人谷”长大的孩子。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网民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互联网公司拿着“互联网是自由的”免死金牌,招摇撞骗,这样的丑陋现象怎么就无法制止呢?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是盗版文字、色情图片、流氓软件最猖獗的网络市场。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于互联网这种新事物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许多线下受到约束的信息和行为在互联网上找到了生存的乐土,并且迅速地蔓延。
为了获取网络信息,中文门户网站们经常无授权转载了大部分平面报纸、杂志的原创内容; 为了提高网络人气,绝大部分网站都开设了图片栏目,并通过色情和露点图片吸引用户上网浏览; 为了骗取网络流量,许多国内网站都附带恶意代码甚至制作流氓软件。
虽然2003年5月文化部出台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但这块里程碑没有完全阻止住网络流氓的歪风邪气。2005年由网民自己组织了一场“反流氓软件运动”,但由于法律的不健全和网民的计算机知识有限,许多互联网“黑手”依然蹂躏着弱势的网民用户。
如果2010年中国互联网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又有哪家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敢无愧于心地表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呢?Google之所以让人尊敬,是因为人家奉行“不做恶原则”下赚钱,涉及网络侵权的业务都严令禁止; 反观中国市场,又有谁做好了跻身世界互联网舞台的准备呢?
同样是互联网公司,亚马逊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尊重书籍类印刷品的版权保护;同样是互联网网民,西欧和北美的网民大部分都是付费阅读和付费下载有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中国互联网应该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且做好有一天让别人学习的准备。
“网站作假”众人皆知
中国互联网一直都有人在作假,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悲哀。围绕着网站流量相关的“点击欺诈”行为,一直被认为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发家前的不齿行为。为了完成工作量,编辑对标题作假也是国内IT门户网常用的手段。
据了解,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内部设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员工们不在公司本部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点击广告主投放的广告和竞价排名的网站链接,这种“点击欺诈”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内部是一个几乎公开的秘密。由于广告主往往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对网站进行监督,而互联网公司为了挽留住客户,每年都会给广告主提供一部分“网民恶意点击”的补偿,这些现象值得思考。
而网站编辑的“标题作假”则是抓住了网民的猎奇心理。由于网站可以随时更改和撤销掉内容,来避开新闻出版署的监管,许多编辑在修改标题时“无处不用其极”,而网民点开链接时,才发现新闻事实并非如此。
从表面上看,互联网公司的“点击欺诈”和“标题作假”是迫于生存,不得不去提高流量的两种手段,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作假的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监管系统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来看,互联网更应该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等道德规范,因为互联网拥有全新的技术手段、更精准的用户定位、更好的发展基础。
30年后,如果这批互联网先驱再看看自己的创业足迹,一定会发现当初互联网作假是一段多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记者感悟:
中国互联网谁来赎罪?
互联网是一片神奇的土壤,一批批创业者一夜暴富,一个个公司CEO荣登富豪榜,但是这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也不断出现种种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丑恶现象。那么,究竟该由谁来为此赎罪?
以门户为例,新浪、搜狐当初“先做流氓,后当兵”的资讯转载方式对后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印刷类文字图片一旦上网,就无法控制转载;以网游为例,盛大、网易通过虚拟游戏的点卡和道具赚取了大量社会财富,而受网游诱惑的青少年,有很多耽误了青春时光,甚至走上了人生歧途。
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化腾、史玉柱等等都是商界奇才,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他们可曾为自己打开了互联网的“魔盒”而感到良心不安?
显然,让这些互联网公司的CEO们来赎罪是不现实的,即使所有的CEO愿意出钱,也已经不能为互联网这“七宗罪”买单。所以,我们在反思中国互联网的时候,应该痛定思痛,得出一些教训和体会。
中国的商业网诞生只比教育网晚一年,而美国商业网成为主流,是在教育网成型十几年之后,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给美国商业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性保障,这一点在网民素质上有很大体现。
这或许是中国互联网无法赎罪的一个根源。事实上,昨天网民的行为应该由今天的网民未买单,而明天的网民则必须为今天我们的行为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有的网民都有责任共同打造和维护一个自由、纯净、舒适的互联网环境。
那么10年之后,当中国互联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之际,我们应该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我们维护的是一个全人类的互联网。为了不让后人替我们买单,今天,请大家贡献一份力量,还中国互联网一份真实,还中国互联网一片绿色吧。(文/朱泉峰)